夏天的角色:夏天的套装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逮蜻蜓      夏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会有刚刚羽化的蜻蜓,随清风翩然而至。这不像在春天,蜜蜂的翅膀嗡鸣噪动,也不像在秋天,蝴蝶的翅膀炫舞张扬。蜻蜓总是悄然出现,两对平行的透明翅翼,映着天光逡巡空中,带给炎热的夏天一丝冷静从容。
  蜻蜓完美的造型和轻巧的飞行,令手中纸折的小飞机黯然失色。一对硕大晶莹的复眼,像足了飞行员头上两只圆圆的防风镜。强化国防教育的背景下,望着这些贸然侵入自己领空的侦察机,和其后编队而来的泱泱机群,小“兵”们个个跃跃欲试。
  晴天,虎皮斑纹的红蜻蜓飞得很高,在屋檐和树冠的高度,时而飞掠,时而盘旋。这是练习地面上步兵打飞机的好时机,皮筋套纸弹的绷弓枪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常常模仿越南电影里的情景,三五成群,躲在树阴或檐下的狙击点,向天空开火。子弹不够,那些民兵――小弟弟小妹妹们会提供后方支援。这些“敌机”们。倒是不会向地面投弹或扫射,陆空战的真实性,也就随地面风险的降低大打折扣,但它们躲避袭击的技巧,则远远超过了电影里的B-52,子弹打过来,早已看在眼里,会用翻转、侧闪甚至收尾的各种动作让过,最搞笑的是,子弹射空后,它还会立即在空中一纵身追上去看个究竟。
  阴天,蚊虫低飞,蜻蜓的飞行高度随之降低,有时几乎是贴着地面来回俯冲。这时逮获蜻蜓的几率要大得多。曾几何时,还称得上是白色污染的史前时代,那时买东西还用网兜,用铁丝弯一个圈,套上一只尼龙丝织的网兜,就是最好的扑捕工具。不过这种扑网扑蝴蝶没得说,轻轻罩住,慢慢取出,可以不伤毫厘、全须全尾地得到,扑蜻蜓可就差了点意思,蜻蜓本身就是动作迅猛的猎食性昆虫,哪儿就那么容易轻易落网就范?扑过几次,常恨手里扑网的网口太小。急上心头,抄起一把大扫帚就抡了上去。那时街道院落都归居民清扫,不难找到那种各家值日轮流公用的大竹帚,小孩子举起来,比自己身体都大。晃晃悠悠扑下去,倒常有所获。主要是这种大扫帚面积大,铺天盖地而来,蜻蜓一时分不清该往哪儿躲,就糊里糊涂钻进了竹条缝里。
  蜻蜓最多的时候,天空到处都是,总有些蜻蜓吃得太饱,或飞累了,就落下来休息。蜻蜓休息时也很警惕,一般会挑距地面较高,并且视线良好的地方降落栖息。比如树上,它会抓住干枯的细枝稍作歇脚,周围没有树叶障目,旁边发生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户外的晾衣绳,也是它最喜欢的落脚点,夏天午休时,院里晾衣裳的铁丝竟能落上―长串儿红蜻蜓,直直的排成队列,煞是有趣。而当你小心趋前,无论怎样地蹑手蹑脚,蜻蜓都会在你拇指食指捏合前的最后时刻逃之夭夭。一只跑了,其余的并不惊慌,待你再次伸手上前,又故伎重演。
  蜻蜓栖息时,最好的逮法是用胶粘。熬胶有讲究:要用弹性好的橡胶皮,剪成碎屑,放在火上烧到融化。自行车内胎用得最多,最好的是那种有点透明的“牛皮筋”,黏性强,不容易硬化。橡胶在火上熬会产生一股难闻的怪味,招大人责骂。好的办法是把橡胶粒放在装雪花膏或清凉油的空铁盒里,盖上盖放在炉子里熬,到了一定的温度自会融化,而且不会起火,不会冒出焦糊味呛人。
  找一根长竿,前面绑一根细梢,梢头搅上熬好的胶,悄悄伸向落着的蜻蜓。越是靠近,越要沉着,要屏住呼吸,动作太快或竿头抖动都会扑空。当挨近蜻蜓翅膀时,微微向前,封住它起飞的角度。这时即使它发现,振翅欲飞,翅膀也会撞在胶上,动弹不得了。
  捉到的红蜻蜓,多半又放了,因为知道它是吃蚊子的益虫。城里最多的就是这种红蜻蜓,红蜻蜓喜欢在人多的地方飞,“渡水红蜻蜓,傍人飞款款;但知随船轻,不知船已远。”北宋梅尧臣说的就是这种蜻蜓。可能是人多的地方蚊子也多吧。还有一首日本歌谣近来总被翻唱,叫“晚霞中的红蜻蜓”。到了晚霞时刻,蜻蜓的视力就会降得很低,傍晚在外乘凉,疾飞觅食的红蜻蜓有时竟会轻轻撞到你的怀里。招“老子儿”
  “老子儿”也是蜻蜓的一种。“老”是二声,“子”是一声。
  小时候见过的蜻蜓种类很多。有一种叫“红辣椒”,也叫“红鬼子”,通身火红,尾巴扁扁的,比红蜻蜓短粗,和“红鬼子”型体相似的,还有“黑鬼子”和“灰鬼子”,颜色分别是墨黑和瓦灰。这三种蜻蜓,浓墨重彩染的一般醒目,也都不善于在空中盘旋,只在地面和草丛间作短促飞行,落在小草甚至石子上。由于贴地运动,常常一闪就不见了,鬼里鬼气的,很难捉到。
  清晨带露的草叶上,可以见到那种只比蚊子大几倍的微型“小蜻蜓”,有蓝,有绿。其实是豆娘。豆娘也吃小飞虫,也常被蜻蜓捕住吃掉。
  蜻蜓里的特大号,是“膏药”,有小孩的一?多长。黄黑条纹,尾端长着一对风轮,样子像一架武装直升机。速度快,横冲直撞,能听到它翅膀扑啦扑啦的拍打声。
  “老子儿”不像“膏药”那么生猛,却比一般的红蜻蜓虎实多了,黑绿的身体,烟黄的翅膀,眼睛像绿玛瑙,健硕机敏。在男孩子眼里,能逮着“老子儿”,才透着本事,才有孩子头儿的范儿。
  “老子儿”不群飞,每只“老子儿”只在自己的领空内来回巡航,有的半条胡同都是它的势力范围。由于它飞得快,落得高。用对付蜻蜓的办法很难逮到它。但“老子儿”也有它的弱点,就是它的领空意识太强,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所以招“老子儿”的第一招,就是想办法招惹它。
  先用报纸捏成拳头大的团,拴上一米来长的线绳。再找大号的网兜,做个扑网,网口照着脸盆那么大比划。左手拎纸团,右手攥扑网,趁黄昏站在马路边,把手里的纸团抡成一道旋转的白圈。不一会儿,“老子儿”就会奔袭而来,昏暗的光线下,只听到它追着纸团环绕飞行时快速扇动翅膀的嗡鸣。抡纸团的速度要控制好,既要让它跟得上,也不能太慢被它看出马脚,同时还要注意听准它的位置,右手的扑网及时迎上去,一阵????的声音传来,“老子儿”就落网了。
  招到的清一色是公“老子儿”,也叫“老竿儿”,尾巴较黑,两边小肚子各有一抹浅蓝。母的,尾巴是棕色,小肚子一色白。母“老子儿”大多守在水边产卵,大老远跑来城里猎食的,就都是些光棍“老竿儿”了。所以,招“老子儿”的第二招,就是招“女婿”:用一根细线拴在母“老子儿”的两对翅膀中间,牵引飞行,就会招来那些雄霸一方的公“老子儿”前来争抢“绣球”。待到空中乱作一团,便可下手将其逮获。用这个方法招“老子儿”,比第一招还灵。只是下手抓的时候要千万小心,以捏其翅膀为宜,一不留神捏住尾巴,“老子儿”回过身来就会咬你一口。蜻蜓爱咬人,“老子儿”下口更狠。
  逮到的“老子儿”。玩起来意思不大。放在纱窗上或蚊帐里让它吃蚊子,它却一动不动。晚上 一开灯,它会突然兴奋起来,满屋子乱飞,将屋顶上的灯撞得当当作响,浮尘飞落,引来一连声的埋怨责骂。无奈之下,也只好一放了之。
  放也不能白放,撕个纸条,写上“毛主席万岁!”拴在它肚子上。一撒手,说声走你,纸条越飞越高,转眼就不见了。由此,两天之内不下雨,不免替那蜻蜓担心;转眼下雨了,又替那纸条上的标语可惜了。如今想起,“可惜”固然有了几分可笑,倒是对蜻蜓负重的那种担心和愧对,多年后仍存在心里。
  
  粘知了
  
  知了在最热的天气出现。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知了却用一浪高过一浪的噪鸣,赶走你内心最后一丝宁静。
  太阳的火轮悬在天空,噪声和燥热交替透进家家户户的窗纱和竹帘,大人们相对无言,无可奈何地摇着扇子,考验着彼此的定力。孩子们则兴奋异常,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新鲜感总是胜于负面的体验。仔细听来,蝉鸣声中其实也趣味蛮多。
  知了里最多的要数那种大个的黑知了,也叫“季鸟”。藏在远近高低的树上,叫起来铺天盖地,单调又很嘹亮。每次合唱前,都有一只先起头的,周围叶子里的知了听到了,接二连三地跟上来,声音越汇集越广,每次领唱的知了都不是同一只,所以知了合唱的声浪有时由远而近,有时由近及远。
  黑知了一曲终了,合唱中被压制的另一种较为细小的声音便暴露出来,这是灰知了的叫声。这种知了发出“咝咝”的声音,体形小很多,颜色灰暗,更像一只扁平的大蛾子,落在树干上难以分辨。有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贴在电线杆或屋檐下的墙皮上,一通狂叫;等你出门寻声找过去,它会突然息声,让你的眼睛迷失方向。在你找到它之前,又会突然尖叫一声飞跑,惶惑之余,还下小雨一样滋你一脸尿水。
  逮知了的方法很多,大都离不开一根长的竹竿。听说有人在竹竿子上做个铁丝圈,找个大的蜘蛛网扣在上面,去网知了,可惜没试过。有一种套知了的方法很巧妙:用一根较长的马尾毛系在竹竿上,做一个活套,悄悄套往知了的上半身。知了渐觉不爽。欲飞起另择高枝,却越挣越紧,一边扑翅一边“吱吱”叫骂着被生擒了。用这种办法逮到的知了翅膀不会被粘坏,技术含量也比较高。马尾丝不难得到,那时城里偶尔还能见到送菜的大马车,停在路边时,可以顺手拽几根。胆小的孩子怕被马踢到,就去找扎长辫的女孩子要两根头发。那个年代女孩也流行扎“马尾小辫”,不过比真的马尾要短很多,多不堪用。
  最俗的办法是粘。粘蜻蜓用的那种皮筋熬出的胶不行,知了翅膀的力气大得很,一挣就飞掉了。粘知了要用面筋:一块和好的白面,在水里不断揉捏冲洗,最后剩下一小团,弹性十足。面筋在水里不黏,携带时要泡进水里,放在小瓶中。也有的孩子干脆把它嚼在嘴里,像嚼口香糖。用时,将面筋绕在竿头,吹干上面的水分,会变得极黏,而且筋力极强,知了的翅膀被粘住,断难挣脱。
  面筋也有缺点,那就是胶性难以持续。上面粘的灰尘多了,或者在太阳下时间过长,都会使它失效。洗面筋用的白面,也不是轻易能得到,要找准家里最好说话的家长。搭上一番软磨硬泡的功夫。也有在家里包饺子帮着擀皮时,故意掉一小块在地上的,免不了要受责骂。
  粘知了要沉得住气,循声至树下,转动眼球仔细搜索树上的枝桠,尽量不要探头探脑去找。知了叫累了,声音会由大到小,自然收住,如果叫声戛然而止,说明你已被发现了。这时,要站在原地静止别动,等它放松了警惕,出声鸣叫时,再伺机下手。粘知了一定要在它叫得正欢的时候,一来此时它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得手;二来,也免得寻错了对象,粘到只母知了。母知了不会叫,腹部没有发声片,但背对时难以分辨,识别时只能靠耳朵帮忙。
  知了不太胆怯,抓在手里照样会叫,不会像某些昆虫那样一被抓住就装死。知了仿佛很喜欢荡秋千一类的运动,把它攥在手心里,来回甩臂,它会叫得更欢,声音也跟着一悠一荡的。
  还有一种知了,很稀有,叫做“伏天”,会发出像“伏天儿一伏天儿”的叫声。极想得到,却没有一次得手,只有少数几次,见到了它淡绿色的小巧的身影。近些年来天气异常,偶尔还能碰到一种只有在南方才多见的知了,趴在树上会发出一种像电钻一样的声音,“哇呜哇呜”地叫一小会儿,就飞走了。
  
  挖知了猴
  
  知了叫声最密集的大树底下,傍晚会有知了猴。
  偶尔,知了猴可以在树干上捉到,不过时间不好掌握。去早了,打着手电寻遍树身,没有;去晚了,“金蝉脱壳”,树上留下个空壳。最好的办法,是在它出洞之前,找到它的洞口。
  白天,在大树下可以发现几个拇指粗细的圆圆的洞口,用树枝一深深不见底。别兴奋,这样的洞都是空的,挖地三尺不见半点知了猴的影子。知了猴不会像蚂蚁等昆虫,在地上留个洞口,一天到晚进进出出,它生活在地下,靠吸食树根内的汁液生存,从不与外界联系。一旦打通地面通道,势必就要钻出来爬到树上,蜕皮羽化,远走高飞了。
  “金蝉脱壳”的过程,是在深夜悄悄进行的,所以知了猴不会在白天过早出动,暴露自己。它会在挖到距地面只剩薄薄一层土时,只破开一个蚁穴大的小眼,然后呆在里面,静观黑夜来临。能不能发现,全凭你的眼力。再“猴精”的知了猴,也会在即将爬出的当日留下这样的?望孔。而且挖开容易,堵住难,它在里面焦急等待时探头探脑的动作,以及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只会使?望孔越破越大,到了黄昏,不少洞口就这样露了马脚。?望孔像窗户纸一捅就破,将手指伸进去,会被一双带锯齿的前爪猛然夹住,顺势一提,知了猴便出土了。
  若赶上下雨天,天空晦暗,土质松软,会有很多知了猴破土而出。
  知了猴的样子屈背弯腰,一张脸尤其怪异,嘴上的吸管,配上那对罩着透明外壳的大眼,活像戴着副防毒面具。小时候,常把它想象成《地道战》里向地道放毒气的鬼子兵,看它的眼神,怀了几分仇恨。带了这样的情绪,就会越挖越起劲,仿佛亲历着电影里的情景。
  知了猴挖多了,可以烤或炸了吃,尝过,土腥味太重。比较好玩的是把它放在纱窗上,观察它蜕化成蝉的过程:先在后背裂开一道缝隙,然后身体慢慢抖动,从缝隙中挣脱出来。刚一出壳,全身白嫩肉红,翅膀也缩成一团。很快,不知从它的什么部位冒出一种黑汁,像墨汁一样的浓,身体逐渐变黑,翅膀也伸展开,变得透明。没经验时,曾让它爬到枕边。抖出的墨汁把枕巾都染黑了。
  据科学界公认,虽然蝉从知了猴变成知了后,只能生存几天到几十天,蝉却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法布尔《昆虫记》里说,从在地下当“黑暗的苦工”算起,法国蝉的生命周期是四年。中国多数蝉的生命周期在3~7年之间。最长寿的是1893年在北美洲发现的一种“17年蝉”。美国媒体去年5月报道:“在地下蛰伏17年后,数万亿只蝉将于本月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东部14个州陆续破土而出。蝉灾将给美国东部带来巨大的噪音、环境污染和其他种种不便。”看到这里,有点替美国的孩子们叫屈:17年呀!有的孩子竟然连一次知了都没玩过,就稀里糊涂地成年了。难怪他们长大后会把小小的知了称为“特殊的恐怖分子”,待之如临大敌。

相关热词搜索:夏天 角色 夏天的角色 狠角色夏天 狐狸的夏天角色介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