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生命中的琴与情_姜杰钢琴城学琴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即使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对“姜杰”两个字也会生出似曾相识之感。在穿越某条繁华街道的刹那,你可能与其擦肩而过,因而保留下一点儿印象。这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学校遍布北京,招牌简洁又响亮――“姜杰威尔谛琴城”,它不但在业内属于大腕级,在老百姓中知名度也颇高。
  这的确是一座音乐之“城”,庞大、丰富、运转有序。而创办者姜杰正端坐在“城堡”心脏位置的办公室里,掌控大局,思考新的发展点。助理、主管等人不时拿着文件进进出出,无数报表等待批阅。尽管按他的本意,自己更渴望舞台演出带来的满足感,宁愿沉醉于纯净的艺术之美。但此刻的企业家身份则毫无疑问地需要他担待更多。
  姜杰打起精神,与下属一遍遍敲定细节。身后的墙壁上,一个少年身着军装,手持《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作宣誓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这是姜杰19岁入党时的留影,也是他最珍爱的一张照片。
  
  琴
  “文革”改变了中国,也体现在少年姜杰身上,他不得不放弃练习已久但被列为“封资修”的钢琴,转向“忠字舞”指定乐器手风琴。16岁,凭借这个特长,姜杰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直到30岁转业,姜杰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部队文工团大量地练琴和演出中度过。他热爱音乐,同时心气很高,“想成名成家,想当尖子演员”,他拼命练琴希望留在主力位置上。有时刚刚结束一场超常的体力劳动,为了“抵消对手的伤害”, 姜杰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更大的强度去练琴,“以保持手指触键的灵敏度”。
  30岁是姜杰人生的分界,他由一个部队文工团的演奏员转变为北京市文化局的一名普通音乐干部。1985年,姜杰开始创办北京群众艺术馆下属的北京市手风琴钢琴学校。那时候人手不够,姜杰一人饰多角,他可能是校长、教师、会计、行政、教材编著者、招生人员,或者违章小广告张贴者。在部队磨练多年的他凸显出坚韧和执着的一面。
  1994年,在“全党办经济,社会主义不能穷”的指引下,文化局领导开始找姜杰“谈事”, 中心思想就两个字:改革。90年代是中国创业的黄金时期,“下海”和“承包”等新名词是每个人心底跃跃欲试的梦想。人们不再谈钱色变,能挣会花也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领导的一句“多创造经济效益”让姜杰彻底放下顾虑,很快,他停薪留职,把学校承包了下来。
  北京市手风琴钢琴学校从此脱离了公办的形式,对姜杰来说既有“自成一统”的喜,又有“不可承受之轻”的忧。设施落后和资金不足是学校的硬伤,归根结底还是利润点太单一,光凭借教学难以打开局面。姜杰思索:与其让学生在外面购琴,何不自己举办产业?教育需要实力,实力需要经济,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姜杰索性把“卖琴”这块业务抓了起来。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和转折,也是姜杰“做大做强”经营理念的一曲前奏。1994年7月,学校下设极具个人气质的“姜杰钢琴城”。从此,教学和销售形成一套组合拳,这种新颖的模式也给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998年5月,姜杰在航天桥建成了第一个千余平方米的旗舰店。按照最好的标准装修,琴房的数量和规模也远远超出了他在美国的所见。他是一个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2001年,美国音乐院校的老师来访,此情此景让他们觉得难以置信。一位老教授拍着自己的额头说:“我不是在梦中吧!” 因为这跟几年前他在中国看到的状况有如天壤之别。
  2001年~2002年是姜杰钢琴城扩张最快的一个阶段,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旗舰店每年都要建几个。2006年,姜杰拥有了自己品牌的钢琴。教学范围也随着时代扩充,从“琴”延伸到“舞蹈”“声乐”“美术”“英语”五项全能。姜杰钢琴城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文化教育产业集团。2008年9月1日,姜杰钢琴城更名为“姜杰文化艺术学校 & 姜杰威尔谛琴城”。
  从食堂学校到今天的姜杰威尔谛琴城,近十年引而不发的姜杰,一旦获得时机,喷薄的激情便熊熊燃烧。21所分校,近万平方米的展销大厅;1200多名老师,3万多名学生;每年1.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生命中 姜杰 姜杰:生命中的琴与情 生命中有你 生命中的过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