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2018-19短道速滑世界杯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10年2月26日晚,王在加拿大太平洋体育馆以1分29秒213的成绩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李琰带领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史无前例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结局堪称完美。手握3枚金牌,王如此称呼李琰:“改变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人生
  中国国籍、美国绿卡,外表柔弱、内心坚强,人们说:“李琰,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从2006年的都灵到2010年的温哥华,从美国到中国,从男队到女队,从阿波罗的服帖到王的叩首,对李琰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段“奇妙的人生历程”。
  
  和中国大多数从事冬季项目的人一样,李琰的家也在东北。1968年,李琰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小时候,她非常淘气,玩起来上房上树,性格倔强。11岁时,李琰进入体校,接受短道速滑训练。16岁那年,李琰在比赛中受伤,左腿膝盖韧带撕裂。冰上运动员的左腿是支撑腿,按照常理,李琰的选择只有退役。然而一年后,李琰重返赛场。1988年冬奥会上,李琰夺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金牌。不过,当时的短道速滑并非正式比赛项目,只是表演项目。4年后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李琰夺得女子500米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首枚奥运会正式奖牌。
  退役后的李琰走进东北财经大学,开始了校园生活。毕业后,她“落户”大连税务局。有了一份安逸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按说李琰该满足了。但真的过上这种生活后,李琰内心突然有一种失落感,每当冬天看到滑冰的孩子或者电视屏幕中过去的伙伴依然在速滑一线叱咤风云,心中便生出复杂的滋味。
  2001年的一天,李琰接到现任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前往斯洛伐克执教。“我一直都有渴望,不希望与冰雪绝缘。”李琰是个简单的人,没有外界说的思想斗争,她点头应允。斯洛伐克是个冰球强国,但是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却是一片“荒漠”。只用了一年,在李琰的带领下,斯洛伐克实现了突破,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和两个单项第四,其中一名弟子还获得了参加盐湖城冬奥会的资格。于是,李琰受到了斯洛伐克总统的接见。
  凭借着执教斯洛伐克的卓越成绩,2003年,美国滑冰协会向李琰抛来了绣球。同斯洛伐克从无到有不同,美国本来就是强国,要出成绩并不容易。李琰执教后,美国女队在8年后重夺世锦赛奖牌,男子接力赛在12年后取得奥运会奖牌,名将阿波罗更是在都灵冬奥会收获一金一铜。
  2006年5月,当初一通电话让李琰从公务员职位重返短道速滑世界的兰立,再一次找到李琰。尽管美国已开出优越的续约条件,不到两岁的女儿嗷嗷待哺,但一句“现在国家队需要你”,让李琰义无反顾地于2006年5月24日回国挂帅中国短道速滑队。
  从辞职到回国,李琰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碰撞
  随着杨扬、李佳军的退隐江湖,后继乏人的中国短道速滑陷入了低谷。“整体优势大幅度削弱,全队陷入困境”――这就是李琰回国后所接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
  都灵冬奥会上,从1992年被列为中国冬季运动重点项目的短道速滑只拿到了一金一银三铜,这并不是个让人满意的成绩。一场革新正在酝酿。
  
  王是2001年被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辛庆山选上来的。进入国家队后,“机灵,爆发力好”的王成绩突飞猛进,辛庆山对她分外宠爱。王的性格像男孩子,讲义气,重感情。对于她来说,辛庆山、原女队教练伊敏和男队教练冯凯都带过她,都是必须感激的人。然而,因为李琰的到来,这些恩师纷纷被调整回省队,国家短道速滑队被重新洗牌,王一时间难以接受。因此,从李琰一出现,王便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她。
  2006年8月的一篇博客文章中,王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你带出过奥运会冠军,我也是奥运会冠军。我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但我并没有得到最好的重视。从今年回到这个队里我就没有开心过,以前的训练让我很有激情,现在的队伍让我觉得没有希望,我不知道自己在国家队的意义是什么,能代表什么,不知道怎么才能解决这些烦恼的事情。唉!唯一让我开心的就是我姐快生宝宝了,我盼着当小姨呢!”李琰的良苦用心在王看来却更像是对自己的冷落,这样一来她的抵触情绪越发严重。
  2007年1月,第6届亚冬会在长春举行。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上,王夺冠冲到终点线后,并未与站在场地边的主教练李琰击掌庆贺,两人形同陌路;女子1500米决赛结束后,挂着铜牌的王被记者们簇拥着,站到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镜头前。“教练没有给我制定任何战术,只问我一句话‘你知道怎么比吧?’所以我会自己申请回地方队,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原本例行的赛后采访顿时充满了火药味,王将矛头直指回国执教不足8个月的主帅李琰。
  为此,王得到“禁止参加2007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和世锦赛团体赛”的处罚结果。
  李琰说,她并不希望王被禁赛,因为每一次比赛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缺少了王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2007年世锦赛上共获得2银2铜(其中团体世锦赛上中国女团摘银)。惨淡结束自己率中国队在世锦赛上的“首秀”后,李琰4月份回到美国休假。
  虽然是休假,李琰却并不轻松。她很认真地反省自己,执教中国队一年的时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作为受洗过的基督徒,李琰虔诚地走进教堂寻求主的帮助。
  为什么要回中国?――为国家作出贡献。
  回中国的目的是什么?――重现中国短道的辉煌。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说明我做得不好,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
  李琰开始思考,“一个孩子接触到陌生人,特别是这个孩子有很高的目标和梦想,我来了之后她并不了解我,不了解我能给她带来什么东西,这种怀疑是很正常的。亚冬会风波就是主帅跟优秀运动员磨合时出现的问题。在和队员相处时,我是不是应该更柔和些,而不是像过去那么强硬?”
  由于王与众不同的滑行姿势,她的腰部更容易积劳成伤。李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在一次训练中,李琰特意当着全队20多人的面对王说:“像你这样爆发力好的选手,不需要一直这么磨。什么时候你觉得训练强度够了,你可以不滑。”受到李琰不同以往的区别对待,这让王心头一暖,觉得特别有面子。本来可能不想滑了,但是李琰这么一说,她反而特别想滑。为了让王的滑行技术更完美,更大地挖掘王在短距离项目中的优势,李琰会在一些细节上留下王单独加练。这又极大地满足了王的“虚荣心”,觉得教练是在给自己开小灶、重视自己。这些做法很符合王的胃口,训练得也更积极了。
  近期采访过短道速滑队的记者会发现,李琰在秉持自己职业化执教理念的同时,常提到一句诗――“润物细无声”。一场不期而遇的春雨仿佛神的旨意,让李琰认准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她告诉自己:对于运动员来说,他们不必理解我4年的工作计划,他们要的是每一天的进步。我该怎么做呢?只要王需要的时候我就站在她身旁,做到润物细无声。
  禁赛结束后,王首次出现在国际赛场,在两名韩国强敌的夹击下,突出重围率先冲过终点。以1分34秒897问鼎女子1000米金牌的王亮出经典的庆祝姿势,张开双臂、伸出食指,向看台上的父母和热情的观众们示意。当就要经过教练席时,在相互交错的一刹那,王和李琰同时默契地伸出了右手,击掌庆祝本次比赛中国队获得的首枚金牌。无人留意的时候,王又和李琰拥抱了一下。“一会儿我还比接力吗?”王轻声问了一句,李琰则笑着点了点头。
  
  改变
  李琰告诉王,有信心让她的500米成绩达到42秒5,王摇了摇头,直言不相信。当时的世界纪录属于保加利亚名将拉达诺娃。43秒671的成绩,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无人能撼。但在2007~2008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加拿大站上,滑出43秒286的王让这一纪录作古。
  更让人咋舌的是,在2008~2009赛季中国站上,王在1/4决赛(43秒030)、半决赛(43秒105)、决赛(42秒609)三超自己在美国站创造的43秒125的世界纪录,宛若一道道红色的闪电出没在首都体育馆。她冲过终点的风范还有点效仿牙买加飞人博尔特最后减速的意思。
  新赛季前4站比赛暂告一段落,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共收获15枚金牌,先后4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王一人就摘得12金,这与2009年夏训在加拿大为期两个月、“早7点到晚7点”的魔鬼训练分不开。同时,王首次获得世界短道速滑“女子全能冠军”,连续6次破500米世界纪录。
  在李琰的带领下,中国队在2009年的世锦赛上收获了4金2银2铜,在团体世锦赛上更是力压韩国女队获得冠军,一举打破了韩国女队在该项目上长达6年的金牌垄断。这也是中国女队继1998年~2001年创造四连冠佳绩后,第五次夺得短道速滑团体世锦赛的桂冠。
  2009年7月,王多了一个新身份――中国短道速滑队“队长”。“队长”这一荣誉并不是多了一个称呼,每天要承担的工作也很艰巨。具体到每天的两场训练,王都要站在队伍中领操,无论是冬天夏天还是口干舌燥,王每一堂课都非常认真。更让李琰感动的是,王不仅关注自己的提高,作为队长,她主动跟小队员讲战术、谈经验。11月份比完加拿大站后,王对李琰说:“教练你看,原来我真的只关心我自己,我自己好就行了,现在我看到他们好我真高兴!”这番话让李琰由衷地欣喜。
  2009年9月20日,王带领所有队员在冰场对面搭上了条幅,上面写道:“教头生日快乐,您辛苦了。”赛后回到宿舍,王对李琰说:“快许个愿吧!”“我的心愿你们都知道!”李琰幸福地流下泪来。
  事实上,在专业人士看来,除了王的改变,对于中国短道速滑,李琰带来的是技术和理念的更多革新。在李琰之前,相对于韩国队,中国队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中国选手在弯道技术方面仍然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单脚支撑,缺乏弯道加速能力,而李琰改变了这一切。
  2010年2月26日晚,王在加拿大太平洋体育馆夺得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冠军后感慨:“李琰教练首先教会了我500米的滑法,至少4年之内没人在这个项目上超过我。”
  
  对话主角
  记者:在队员夺冠后,你会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吗?
  李琰:如果女儿没睡的话,我会打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王夺冠那天,我就跟她说,你王姐姐拿冠军了,我女儿听了之后很高兴。
  
  记者:你认为如今中国队超越韩国队了吗?
  李琰:人家以前拿的17块奥运金牌,可不是白拿。我不认为中国队已经超越韩国队。不管是王、周洋还是3000米接力金牌,哪个咱们拿得都不是有绝对把握的,随便哪个环节有点闪失,金牌就没了。
  
  记者:你觉得执教中国队和美国队有什么不同吗?
  李琰:当然不一样,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是中国人,执教中国队,我会更有归属感。
  
  记者:你对队员们很严厉,她们都管你叫后妈,对这个称呼你反感吗?
  李琰:我不生气,她们这么叫是因为我大多时候很严厉,但又是真为她们好。
  
  记者:回国执教这四年你改变了吗?
  李琰:这四年我性格没变,执着没变,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幸运的是,我做到了。
  
  记者:如果让你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短道速滑吗?
  李琰:我享受这项运动,我的心为短道速滑而跳动。世界上没有如果,但如果重来一次,我想我的人生还是一样。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速滑 改写 中国 改写中国短道速滑历史的女人 中国短道速滑历史 中国短道速滑男子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