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比人祸更可怕 [人祸和天灾是永恒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11年4月6日,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现西城区原宣武区粉房琉璃街115号梁启超故居面临拆迁。官方解释此地非著名的“饮冰室”,系过去的“新会会馆”。而在粉房琉璃街、潘家胡同一带,共有30余家会馆面临同样的“阿凡达”式命运。
  宣南明清多会馆,现如今几乎保存完好的少得可怜。小时候,我住在福州馆前街15号北京友谊医院的苏式大楼,东面是个油厂,西面隔着后院的胡同就是粉房琉璃街,往南就是有名的南横街,顺北走到果子巷向西便是菜市口。这一大片老街坊真有老北京的味道,别说会馆四合院,就是打酱油醋和散酒的低矮的小铺放到现在也和南锣鼓巷有一拼。
  可惜,全没了。南横街拆成大马路,福州馆前街成了断头路,菜市口老房子一个没剩,保存下来的湖广会馆和中山会馆形同孤岛。没有成片的保护,已经没了宣南文化的风骨,同样没了的还有近代中国革命的诸多历史古迹。比如115号――梁启超在1890年、1895年两次进京会试,1891年在京完婚,1898年入京参加百日维新均曾在此居住,能没有一点保存的价值吗?老北京城没有毁于天灾和战火,我们这几代人却成了它的“终结者”。已破坏得不成样子,如温水煮蛙,想保留的生死未卜,是无奈的呐喊。
  从梁启超变法维新联想到中国近代和日本的甲午海战、法国的马江海战。3月发生的大事和这两国都有瓜葛。法国当了回带头大哥,出兵帮利比亚反对派打卡扎菲,卡是我们这一代在少年时就知晓的外国人物,特立独行绿宝书女保镖。好坏是一国的领导,主权国家,西方老大一说话,几个小兄弟就动了家伙,好在老卡经打。弱国无外交,当年法国人几条兵舰就把大清国海军在福建的家底给废了,福州渔民强悍,奋起反抗没让法国人上岸。广西镇南关冯老将军打跑了法国人,清政府却在法国人面前卑躬屈膝。前些日子的北非,中国拼命地往回接人,周边国家难民营人满为患,利国士兵和百姓死于联军炮火下,法国和北约的武力干涉没有公正可言。
  看看1860年到100年前的中国,再看看过去的100年,内忧外患,人祸不断。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的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的文化精神不能再缺失,我们的制度文明一定要完善,我们的现代化一定要成功。否则,危机还在潜伏。从英法到沙俄到德美,晚清出了多少血还没觉得痛。甲午海战是我们重新认识日本这个邻居的开始,也真正感到了危机。同样面临西方的威胁,岛国的明治维新之来路好像更清晰更顺畅,大陆的我们则更沉重更保守。成败让今人评说,记忆犹新,两军相遇差的不是硬件,是思想是体制的落后,是官场腐败是内耗。从此,民族存亡和复兴一路血雨腥风,上世纪日本侵华战争更是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
  日本9.0级的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已过去一个多月,财产损失无法估计,死亡失踪在3万人之多,十几万人无家可归。一个字,惨。更麻烦的是核电站引发的核污染,已经是新世纪的全球性灾难,威胁的不仅是人类,还有天地间的自然物种。
  去年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65周年。“历史现实交汇,核话题在沉重与不安中延伸”。这是《人民日报》2010年8月10日21版国际专栏语,有点一语成谶。当年美国在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力,当日死亡人数超过8.8万,负伤和失踪人数超过5.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人祸 天灾 记忆 人祸和天灾是永恒的记忆 天灾人祸 天灾与人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