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 面对文化的历史碎片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走下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      1966年8月开始到同年年底,毛泽东陆续八次接见红卫兵。开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以向下俯视方式检阅红卫兵。后来,他走下天安门城楼,到红卫兵队伍中去。再后来,则是红卫兵被组织好,席地而坐,毛泽东乘坐小轿车来检阅他们。
  眼前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刚开始检阅红卫兵时拍摄的。当毛泽东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红卫兵发出震耳欲聋的“毛主席万岁”欢呼声。毛泽东受到了人群的情绪感染,决定要从天安门上走下来,要到红卫兵中去,要到群众中去。
  这对于当时保护毛泽东安全的人来说,是莫大的挑战。负责安保的人一下子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左一),他一手搀扶着毛泽东,一手向涌向前来的红卫兵们示意,给毛泽东让开个道。右边个头矮矮的女人,是毛泽东护士吴旭君。紧挨着吴旭君,手也搀扶着毛泽东的,是时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右一)。而杨成武的身后,可以看到露着半张脸的周恩来,他紧紧挤在杨成武身后,试图为毛泽东担当某种警卫员的作用。毛泽东身后,露出半个浓浓的眉毛的戴军帽的人,那是林彪。(摘自《羊城晚报》,张放/文)
  
  邓小平的“非常时刻”
  
  1997年2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一个既定的进程日愈迫近终点:邓小平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只有他的家人和党的新一代领袖们知道这个消息。
  1996年12月的一个清晨,他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咳嗽不止,不能下咽食物。身边的医生把他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叫三0一医院)。“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卓琳后来这样说。
  2月7日正是正月初一,老人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都在近旁房间里守着。警卫秘书张宝忠想起应该互道“新年快乐”,然而众人举起酒杯,说不出一句话,唯有泪千行。
  到2月19日,邓小平呼吸功能都已经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卓琳带着全家人来向他告别。四天以前,她就写信给江泽民,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里。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时是21时08分。(摘自《中华文摘》,凌志军,文)
  
  少林寺走出两位开国将军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其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开国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这两位将军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许世友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钱钧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有趣的是,钱钧比许世友迟3年进少林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他们虽在同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彼此竟还是少林寺“兄弟”。两人不禁抚掌哈哈大笑。
  许世友将军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因父母养话不了他们兄妹7人,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进了少林寺做杂役,得法名“永祥”,每天学拳练武。许世友的武功很高,打起仗来勇猛无畏。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
  钱钧将军出生在河南光山县钱家湾一户贫农家里。11岁到少林寺出家当了和尚。钱钧在少林寺内生活5年,练就了一身武艺。他那身武艺使他在战争中如虎添翼,有军中“常胜将军”之称。
  许世友将军和钱钧将军,因皆出自少林寺,性格又相近,所以感情甚笃。许世友将军晚年,常去看望钱钧,两人耳朵均背,扯着嗓子交谈。你说东,他说西,答非所问,然两位将军津津有味。某日,许世友将军至钱钧处闲扯一个多小时,返回时问秘书:“钱司令说了些啥?”一时传为笑谈。(摘自《刘继兴读史》,刘继兴/文)
  
  梅兰芳的最后一次演出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是在1961年5月31日。演出的剧目是新编的京剧《穆桂英挂帅》。
  5月31日晚上,梅兰芳应中国科学院之邀,率领梅剧团到北京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科学家们带着家属早早就来到礼堂。在观众席里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许多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梅兰芳虽然已67岁高龄,然而风采依然,他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彩。第五场“接印”最为精彩。穆桂英上场,唱四句“西皮慢板”,表达她盼儿心切,既急于要知道朝廷应敌的对策,同时又怕孩子遭到奸佞的迫害。她终于听从余太君的劝勉,答应挂帅,耳听得聚将擂鼓之声,立刻振起当年奋勇杀敌的精神,她捧着帅印唱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豪言壮语。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演出结束,梅兰芳率众位演员谢幕,郭沫若登上舞台,与梅兰芳热烈握手,合影。几天后,梅先生收到科学院送来的合影照片,兴奋地在照片上题写了演出的年月日及小跋:“是日观众情绪热烈,而余演来亦酣畅淋漓也。”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梅兰芳舞台生涯中最后一次演出,此时离他去世仅68天。(摘自《人民政协报》,沈鸿鑫/文)
  
  长征途中的“春晚”
  
  长征途中,红军也曾策划了一场“春晚”,准备于1935年2月3日除夕时举行。
  1935年元旦同乐会上,蔡畅提议,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为指战员举办一次联欢会,欢度新春佳节。她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
  李伯钊、危拱之、伍修权是筹备晚会的骨干。他们列出了节目单,有经典节目如苏联舞蹈《水兵舞》、《丰收舞》,话剧《我,红军》、《为谁牺牲》等,还准备创作一批鼓舞士气的新节目。
  北渡长江的计划开始了。1月24日,先头部队进占土城。26日,军委纵队顺利到达土城。这个黔北小镇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当夜晚的篝火燃起,休养连指导员李坚真情不自禁地先唱了起来:“滔滔乌江急又深,手拉手来心连心。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
  在喝彩声中,危拱之接着唱:“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
  就好像“春晚”的预演一样,官兵们越围越多。李伯钊唱了一首苏联歌曲,赢来一片叫好。叫好的观众中,有毛泽东和几位军委首长。他们的情绪也格外的好。在掌声的鼓励下,李伯钊又跳了一支《水兵舞》。一曲刚跳完,徐特立悠悠地走上场。他将双手伸进羊皮袄里,左抓抓,右挠挠,皱紧眉头,捉出个东西,放进嘴里,然后说:“嗯,这个肥。”他又重复着类似动作说:“李伯钊跳《水兵舞》,徐特立跳《捉虱舞》!”全场顿时爆笑如雷。
  最后,应大家要求,蔡畅唱起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周恩来、张闻天、伍修权……大家都跟着轻声哼起来,逐渐汇成了合唱。
  由于战事失利,精心筹备的“春晚”没有如期上演。大年三十,也就是1935年2月3日,许多红军指战员是在行军途中辞旧迎新的。(摘自《解放军报》,王犁田纪莹/文)
  
  1961年蒙哥马利访华趣事
  
  1961年明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三周。1961年9月7日,蒙哥马利在陈毅副总理主持的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和平三原则”:一、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三、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
  周恩来要熊向晖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陪蒙哥马利去外地参观。21日凌晨,周恩来电召熊向晖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汇报。
  周恩来问熊向晖,在各地看了些什么文艺节目。熊向晖说,在洛阳为蒙哥马利准备了专场文艺演出,他不看,晚饭后我们陪同他到街上散步,一个小剧场正上演豫剧《穆桂英挂帅》,他抱怨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帅。”熊向晖解释:这是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蒙哥马利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熊向晖说,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有位女少将。蒙哥马利说,他对解放军一向很敬佩,但不知道还有女少将,这有损解放军的声誉。熊向晖怒气冲冲地反驳: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不吭声了,
  周恩来严肃地对熊向晖说:你讲得太过分了。你说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提出和平三原则,难能可贵。你搞了这些年外交工作,还不晓得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鲁迅讲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讽刺和挖苦也决不是我们的外交。周恩来问熊向晖:蒙哥马利最喜欢什么文艺节目。熊回答:杂技,特别是口技。周恩来取出为蒙哥马利安排的文艺晚会的节目单,其中没有杂技和口技,倒有一出折子戏《木兰从军》。周恩来笑了笑:又是一个女元帅,幸亏问了你,不然他会以为故意刺他。周恩来要求从节目中撤掉《木兰从军》,加上口技、《抢椅子》和中国戏法。
  1962年,英国出版了蒙哥马利所著《三大洲》,书中详述了他访华的见闻和观感,还描述了在北京看到的口技和《抢椅子》的演出情况。(摘自《大智周恩来》,胡长明/文)

相关热词搜索:碎片 历史 历史碎片 历史的残片 一本书商鞅与苏格拉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