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分析的企业知识创造模式 小说创造二维世界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 由于任何一个知识创造的成功都与所有过程及长期知识创造能力相联系,因而采用二维分析法来探讨企业知识创造的模式。其中一个维度是企业知识创造的基本过程,主要研究企业知识创造的运行规律;另一个维度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演化阶段。基于二维分析,企业知识创造模式由知识引进、模仿性创造、企业内自主创造及内外互动式创造这四个阶段构成,且各阶段层层递进,最终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知识创造 知识引进 模仿性创造 企业内自主创造 内外互动式创造
  [分类号] G320
  
  1 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有着广泛的内涵。张凤、何传起等学者认为,知识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创新指新知识的产生、创造、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不仅包括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还包括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新知识的商业化形成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等;狭义的知识创新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换言之,狭义的知识创新相当于国外学者所提的“knowledge creation”,直译过来是“知识创造”。企业知识创造指的是狭义上的企业知识创新,即对通过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所得到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进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
  在当前有关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2000)等所提出的SECI模式影响最为深远,应用也最为广泛。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瑞典学者迈克尔?霍姆维斯特(MikaelHolmqvist,1999)、日本东京社区图书馆的执行董事米特斯瑞?科达摩(Mitsuru Kodama,200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罗斯?奥托?斯恰牟(Claus Otto sc-harmer,2001)、美国学者多萝西?巴顿(Leonard-Bar-ton,1992)以及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马丁?斯伯莱刚和维吉尼亚?伯特理肯(Martin Spraggon,Vir-西nia Bodolica,2008)等学者纷纷结合各国的国情发展出各自的知识创造理论。同时,国内的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芮明杰、宣国良、汤书昆、耿新、饶勇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尽管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外知识创造的理论与实践,既缺乏对企业实现知识创造的系统研究,更缺乏对知识创造的纵向研究。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知识创造的实践操作,也影响了知识创造的概念、要素、系统性操作流程等问题研究的深化。
  由于任何一个知识创造的成功都与所有过程及长期知识创造能力相联系,因而本文采用二维分析法研究企业知识创造模式。一个维度是企业知识创造的基本过程,主要研究企业知识创造的运行规律,描述新知识如何产生;另一个维度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演化阶段。据此,企业知识创造模式包含知识引进、模仿性创造、企业内自主创造以及内外互动式创造阶段四个阶段。
  
  2 知识引进阶段
  
  2.1 知识引进的基本条件
  由于完全不了解所处行业的产业专有知识,企业为生存急需从其他企业处获取有关产业的专有知识以及先进企业所使用的核心知识,为企业进行原始的知识积累。然而,在这一时期,企业是规避知识创造的,主要表现在:①组织内部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员工自发的个体学习活动,包括员工参加的各种成人教育,如电大、夜大、外语补习班等;②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流动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状态;③组织学习与业务流程脱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及创新激励机制等都未成型。
  于是,当企业发现重要的策略性资产不能从内部获取时,必将选择从外部获取新知识。这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被称为知识引进。
  
  2.2 知识引进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知识引进的重点是显性知识部分,如技术手册及工序指南等,而对于比较模糊、晦涩的隐性知识则难以吸收,甚至难以感知。
  由于产业专有知识相对于产业内部的各企业来说是公共知识,因而此阶段传递到企业内的主要是外部存在的公共性知识。这些明晰的、显性的、公共性比较强的知识是通过组织开放的边界而流入企业内的。部分初始的外部公共知识可能是混乱无序的,无法直接应用于企业业务流程及技术特性中,因而企业要利用自己的甄别机制来进行辨别和筛选。在这个过程中,与企业自身业务流程无关的知识将被过滤掉,而与企业业务流程及技术特性相关的、有价值的知识则在交流共享过程中被转化为企业内知识。
  
  2.3 知识引进的局限
  知识引进是企业知识创造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显性知识的高明晰度及高动态性,它通常只能为企业提供暂时性的竞争优势,而不能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3 模仿性创造阶段
  
  3.1 模仿性创造的基本条件
  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企业开始明确知识愿景,制定创新激励机制,并逐渐建立起支持知识创造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同时,企业也开始构建知识创造的技术平台,以尽量避免那些偶发的知识信息与事后反馈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此外,企业还利用信息技术主动与消费者、合作者及技术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如不定期的顾客访问及调查,了解上游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及库存状况,与技术组织协商技术合作项目等。因此,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企业内外的知识流动更为顺畅。
  由于对于所处行业及先进企业所使用的核心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企业可以在知识转移和知识吸收的过程中将其已有的知识与外部的技术或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一知识。本文将此知识创造称为模仿性创造。
  
  3.2 模仿性创造的过程
  在模仿性知识创造阶段,外部的公共显性知识及公共隐性知识将被转化为企业新知识。
  如果外部公共显性知识通过转化之后与企业中的公共知识相融合,这些知识将成为企业中公共知识的一部分,是显性的。如果与企业中的个体知识相融合,则不具有公共性,成为隐性知识的一部分。隐性知识经过化为概念及知识流程化后,也可以成为企业专有知识的一部分。企业在整理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有“新颖性”的知识,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改良企业既有的产品、技术、服务及流程。企业专有知识随之形成。
  
  3.3 模仿性创造的局限
  在这一阶段,企业已经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创造,此时企业与先进企业之间的知识差距也逐渐缩小。
  然而,在此阶段,企业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创造出的新知识也可能不是核心知识,而是边缘性或次要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构建暂时性的竞争能力会有所帮助,但是不容易形成较长时间或持续的竞争优势。
  
  4 企业内自主创造阶段
  
  4.1 企业内自主创造的基本条件
  在创新型文化逐渐走向成熟后,企业基本具备了进行知识创造的条件:①组织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之中; ②各种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都比较稳定,企业更能承受组织层面的完善及调整所带来的风险;③企业继续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信息流动,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④企业有能力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在此阶段,企业对外部知识的重视度逐渐下降,但并不完全忽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挖掘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之上。
  
  4.2 企业内自主创造的过程
  企业内自主创造主要依靠员工的各种尝试与实验以及对顾客需求的了解等,来开发出全新的技术、产品、流程乃至经营管理方式。因此,它通常要求员工的高度参与。其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企业通过知识引入启动企业知识创造的整个过程。企业引入的知识既有外部的社会公共知识,也有企业内部的个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外部公共知识转化为企业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然后,在企业内部,员工间交流共享企业知识,并将企业知识转化为个体新隐性知识。接着,企业知识创造进入化为概念(con,ceptuaIization)过程。个体新隐性知识需要掌握隐性知识的个体首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经过某种方式组合、编辑和处理后,形成更为复杂且更为系统的企业新显性知识。经过这一过程后,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新显性知识。之后,企业新显性知识进入流程化过程。经过知识流程化过程之后,企业新显性知识成为企业专有显性知识。
  企业知识创造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消化吸收过程。一方面,企业专有显性知识(如抽象概念等)转变为必须具备相应的旧知识才能理解并加以运用的企业专有隐性知识(如具体方法、经验及诀窍等);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概念,员工将其真正消化吸收为自己掌握和理解的隐性知识,从而使自身的隐性知识系统得到拓宽、延伸和重构。
  
  4.3 企业内自主创造的意义
  企业内自主创造主要依赖其已经具有的隐性及显性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创造,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扩散将会形成企业专有知识,从而增强企业的知识基础,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然而,企业内自主创造需要企业独自承担知识创造的所有风险及费用,因而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5 内外互动式创造阶段
  
  5.1 内外互动式创造的条件
  在某个层次的组织内部,组织新知识的产生,一部分可能来自于外部知识,这是通过组织开放的边界流入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组织内部已有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动转化。
  因此,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企业进行知识创造的独特之处在于企业内外的结合,而不仅仅是依赖企业内部知识创造。
  
  5.2 内外互动式创造的过程
  此阶段的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主要包括交流共享、新知识创造、消化吸收、企业内知识创造以及组织记忆这五个部分。
  首先,企业通过企业间交流共享(Conmmnieation)将个体知识及企业专有知识转化为企业间公共知识。它包括个体隐性知识转化为企业间公共知识以及企业专有知识转化为企业间公共知识两个部分。在问题或挑战出现之后,联盟伙伴通过了解彼此之间的契约和规则,对联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挑战及解决途径进行讨论。
  然后,企业将企业间公共知识转化为企业间新公共知识。它包含化为概念和知识流程化两个部分。在这个阶段,拥有不同专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而结盟,并贡献各自的核心专长,相互启发和探讨,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最后是新公共知识本地化过程,即企业间新公共知识的转移与内化以及企业新专有知识的形成。新公共知识中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正式的文字材料以及标准化的语言,较为容易地转移到企业内部并与企业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上升为企业专有知识。而公共新隐性知识则需要参与联盟的企业对所收集的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出对企业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经过企业内知识创造过程后,转化为企业专有知识。
  
  5.3 内外互动式创造的意义
  内外互动式知识创造既可以发挥企业内创造的优势,又可以弥补其不足。随着内外结合的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螺旋上升,企业专有知识得以形成并更新。企业专有知识的更新为企业内部的持续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而持续创新又造就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的经济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生,由此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6 结论
  
  从知识创造能力的提升角度来看,上述四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知识引进阶段是企业的原始知识积累期,模仿性创造阶段是企业创造能力的积累期,而企业内自主创造阶段是企业创造能力的自我成长期,内外互动式创造阶段则是企业创造能力的成熟及扩展期。因此,运用二维分析法对企业知识创造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将企业知识创造的基本过程与阶段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创造活动,而且增强了研究的逻辑严密性,大大丰富了知识创造理论,从而推动了知识管理研究的进展。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 模式 知识 基于二维分析的企业知识创造模式 企业价值创造模式 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