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全书》编篡及其版本考略】 翰墨全书收录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翰墨全书》是元朝前期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应酬交际类的词语典故、活套及诗词文章。该书1307年首次刊行;1324年,建安詹友谅进行改编后,书坊刊行;约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对改编本再次改编印行。元明两代流传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清代至少仍有两种刻本传世。
  [关键词]《翰墨全书》 刘应李 编纂 版本
  [分类号]G256.1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简称《翰墨全书》,亦称《翰墨大全》)是元朝前期福建建阳知名学者刘应李编纂、建阳书坊刊印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后来又经过他人两次改编,在元明两代多有流传,留下了多种版本。该书主要是为民间人士书写应酬交际文书而编纂的,分类辑录了大量应酬交际类的语词典故、诗词文章以及小简活套、图式、联语。作为一部早期类书,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所收资料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学界对该书利用稍多,研究较少。如编纂《全宋词》新本、《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文》时曾多次利用该书辑佚;或是研究某一问题时从中摘取相关材料;也有学者从该书收录百余种文体来研究类书所反映的文学观念。但从文献学角度对该书进行全面研究尚属空白。了解其编纂、改编、流传情况及不同版本间的异同是合理利用该书的前提。笔者不揣浅陋,在仔细翻阅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后,适当参考郭声波教授《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整理者弁言”,对《翰墨全书》的编纂及其流传、版本系统进行述论,希望对利用该书有所裨益。
  
  1 《翰墨全书》编纂的条件与成书
  
  1.1 《翰墨全书》编纂的条件
  《翰墨全书》编纂成书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除了刘应李个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从其问学者的协助参与、身处发达的区域文化环境以及相关书籍的参照与取材,也是很重要的文化因素。
  刘应李出生于福建建阳有名的儒学世家,“数世礼义书诗”,家庭文化环境较好。自幼秉承家学,登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拒绝出仕,与当时的理学传人熊禾、胡庭芳在武夷洪源山中探讨学问、讲学长达12年,学养大增;1287年在莒潭创建化龙书院,聚徒授业,学者云集,并著书立说,所著有《翰墨全书》、《易经精义》、《传道精语》。熊禾亦称刘应李“力学善文,……所造甚深”。刘应李多年讲论学问,拥有一批问学者,他们可以协助刘应李完成《翰墨全书》的编纂工作。
  福建是南宋文化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建阳一带则是福建的核心文化区域。人元后,当地的文化发展基本没有受到宋元易代战争的破坏,加上元政府较少干预,文化事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宋时建阳文化发达,书院众多,人才辈出;朱熹晚年长期寓居于此,创办书院,聚徒讲学,创立“闽学”学派,培养传人甚多;名垂青史的“建本”即指建阳刻本。编纂《翰墨全书》这种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本来就需要从现成的多种书籍中抄录大量资料。建阳作为文化中心和雕版印刷中心,读书人众多,藏书丰富,书籍的编纂、印刷、流通较为方便,为完成该书的编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建阳乡贤祝穆纂成一部南宋全国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宋理宗淳?(1241~1252)年间,祝穆又编纂成类书《古今事文类聚》。在《翰墨全书》编纂之前,祝穆的《方舆胜览》与《古今事文类聚》已经成书。刘应李完全可能就地取材,参照《方舆胜览》和《古今事文类聚》编纂《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及其内的《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加上该书全名《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后代学者、藏书家一般都认为“袭其名”、“沿其例”。
  宋末元初,基层民众的文化水平缓慢提高,文化需求有所增强。适应民众生活的现实需要,建阳书坊及文人编印了一系列民间类书,有的编者即为建阳及其附近人,如崇安人陈元靓编《事林广记》;其中多有书坊为盈利而编印的类书,如现存元建阳刻本民间交际应用类书《新编事文类聚启札云锦》,其编者及具体编纂时代尚不详,但从其乙集《州郡门》所录北方政区多为金制且较为简略推断,其编纂应在元初,较《翰墨全书》为早。《翰墨全书》与《新编事文类聚启札云锦》的编纂体例多有相似,材料选取多有相同,《翰墨全书》的编纂极有可能参考过此书。
  《翰墨全书》大量采摘事类(语词典故)与文类(诗词、文章)编纂而成,故而宋人编纂的类书如《锦绣万花谷》、《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新编翰苑新书》、《全芳备祖》等,宋人诗文总集如《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等以及宋人如朱熹、司马光等的诗文别集当为其取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1.2 《翰墨全书》的成书
  刘应李编纂《翰墨全书》具体始于何时,由于没有材料记载,已经无从查考。编纂208卷的一套大书,从收集资料到抄录编辑,大概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翰墨全书》由平硐伯氏首次付梓刊行,卷首有刘应李同乡好友熊禾序,作于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初一。至少可以说明《翰墨全书》编纂完成定在1307年正月之前。平碉伯氏不见于记载。从现存的《翰墨全书》元代刻本都出自建阳来看,这次印行应该是在当地,“平硐伯氏”或是建阳的一家书坊。
  《翰墨全书》初编本即为大德本,包括前集10集和后集5集共15集,208卷(甲集12卷、乙集18卷、丙集14卷、丁集11卷、戊集13卷、己集12卷、庚集15卷、辛集16卷、壬集17卷、癸集17卷、后甲集15卷、后乙集13卷、后丙集12卷、后丁集14卷、后戊集9卷);分为25门(诸式、活套、冠礼、婚礼、庆诞、庆寿、丧礼、祭礼、官职、儒学、人品、释教、道教、天时、地理、人伦、人事、姓氏、第宅、器物、衣服、饮食、花木、鸟兽、杂题);先列“事类”,后是“文类”。此后元明清《翰墨全书》的各种版本都是以大德本为祖本,或翻刻,或改编。
  
  
  2 《翰墨全书》的改编与流传
  
  2.1 詹友谅改编
  《翰墨全书》首次印行10余年后,建安詹友谅就对其进行改编,由建安文学名士毛直方作序,并于泰定元年(1324)由建阳麻沙书坊吴氏友于堂刊行,是为泰定本。
  詹友谅,史无记载,改编本署名“建安后学詹友谅益定编”。依原编本衔名“前乡贡进士省轩刘应李希泌编”例,可见詹氏当名“友谅”字“益定”。自称“后学”的詹友谅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泰定本对大德本增删内容、题记,更改卷目编次,作了较大修改。改编《翰墨全书》这样一部大书,从开始动笔到完成定稿,应耗较长时间。大德本收录刘应李的诗13首、词1首,而内容直接承用泰定本的明初本只保留了《勉学》诗1首,其余诗词全部被删除,有违师道,故詹友谅与刘应李应无直接的师承关系。
  由明初本《翰墨全书》庚集卷3《表章回避例》所附“延?元年,省监颁下,今行贡举例合回避”曾提及“今上皇帝”,经查为泰定帝,说明编辑此内容是在泰定帝在位期间,而詹友谅改编本于泰定元年印行,可见詹 友谅改编《翰墨全书》成书后很快就付梓刊行了。
  詹友谅改编本《翰墨全书》的内容基本为其后元明两代多次印行的《翰墨全书》所承袭。泰定本分为10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无后集,134卷(甲集10卷、乙集12卷、丙集19卷、丁集9卷、戊集10卷、己集12卷、庚集10卷、辛集24卷、壬集11卷、癸集17卷),28门。
  泰定本《翰墨全书》毛直方序日:
  翰墨流布宇宙间几何?时至今日而新书出。且翰墨曷为而新,其出书曷为而新名也?不以旧故,新安从生?不以新言,名将奚托?彼盘铭之又新,大学之在新,要亦一机感动之妙觐,以启人心而作,新其耳目,观乎人文其殆庶几。至若汉新语、宋新经,非不极意于新之也。然上前仅得称善,后学讳言门生,求其持此以新子之国,则未之或闻。厥今所谓新书者,乃友于吴氏乃翰墨家者流,汇其事若文而新诸梓者也。撷英摭华,门分户列,特起凡例,等差次第之深旨,参错位置之微权,往往以补风化、扶世教为本,于以见友于用志之精专、施工之缜栗,苟得而观者,改视易听,新意顿作,知其独步翰墨场矣。吴氏富文籍,所以题号新书者,信然!泰定甲子长至,建安毛直方序。
  从中丝毫看不出作序者毛直方与詹友谅的关系,反而说明了毛直方为友于堂主人吴氏之友。可能此序是泰定元年友于堂印行詹友谅改编本时,书坊主人邀请名士毛直方所作。
  2.2 明初刊行再次改编本
  约在明朝初年,建阳书坊刊行了《翰墨全书》的又一种版本,分前集10集后集5集,134卷,分为甲集12卷,乙集9卷,丙集5卷,丁集5卷,戊集5卷,己集7卷,庚集24卷,辛集10卷,壬集12卷,癸集11卷;后甲集8卷,后乙集3卷,后丙集6卷,后丁集8卷,后戊集9卷;25门;巾箱本。这种版本在海内外藏有数部全本,如国家图书馆编号2334者、台北“中央图书馆”编号7935者、日本神公文库藏本等。由于后乙集3卷《圣朝混一方舆胜览》之末署名为“大明混一方舆胜览”,上述2334、7935号均著录为“明初建刊黑口本”,日本神公文库藏本著录为“元末明初刊本”,郭声波教授称之为明初本。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藏有一部《翰墨全书》,134卷,100册,卷次同于明初本;著录为“元刘应李编,元刊本,明洪武九年(1 376)宋濂手书题记,又清光绪问题君坚及近人邓邦述各手书题记”。由于未亲见此本,尚不知其中的《圣朝混一方舆胜览》之末是否出现“大明混一方舆胜览”字样。假如此本宋濂题记属实,可见明初本至晚到1376年已经刊行,其改编定在此前。
  从目前笔者见阅的覆大德本和泰定本4卷以及郭声波教授研究考察《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结论来看,明初本的内容直接承袭泰定本,卷目与内容编排参照了大德本,编者署为“刘应李”。与泰定本相比,明初本仅作了卷目变更和内容编排的次序调整,内容基本照录承用,然刊印时更改个别字词或文献脱、误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明初本《翰墨全书》辛集卷1儒学门事类“书院”下方注日“已见官职门辛集十三卷”。查覆大德本《翰墨大全》,辛集为儒学门。明初本《翰墨全书》辛集只有10卷,为儒学门和科举门。看来这里所谓的“官职门辛集十三卷”只能指泰定本《翰墨全书》。泰定本《翰墨全书》辛集共有24卷,通过查国家图书馆藏泰定本《翰墨全书》残本4卷(辛集卷11-14),其中第13卷内容基本与明初本《翰墨全书》庚集卷13相同,为官职门事类,包括书院教授。再如甲集卷2“诏诰”,并无内容,仅是注曰“见辛集”;“表笺”之尾“御名、庙讳合避字样,并见辛集表笺门”。这些都是明初本《翰墨全书》内容沿袭泰定本《翰墨全书》的直接证据。
  今天所能见到的明初本《翰墨全书》均为建阳刊印。可能是有市场需求,书坊受利益驱动,请人将泰定本《翰墨全书》参照大德本进行了改编,并刊印发售。估计改编当在正式刊印之前不久。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初全本,《续修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均以此本影印,故而今通行易见;但明初本的内容直接承袭泰定本而非大德本则务必应予注意。
  
  3 元明《翰墨全书》的版本系统
  
  3.1 大德本系统
  3.1.1 元大德本元大德本由刘应李编纂,大德十一年(1307)由平硐伯氏刊行,208卷,15集,巾箱本。
  国家图书馆藏元刊本《翰墨全书》戊集7卷,编号17824,即大德本;“事类”半页12行、行24字,“文类”半页14行、行24字,左右双边,细黑口。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刊配补本《翰墨全书》20卷,编号SB031.859/5091,经查勘,其中除后戊集卷3~6、后乙集卷中5卷外其余15卷均为大德本。
  由于目前无法见到元大德本的全貌,故而上述两种元大德本残本及国内外尚存的著录为元大德本《翰墨全书》中,不排除有元代仿刻大德本的可能。
  3.1.2 明初覆大德本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藏《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208卷(存205卷,缺前戊集后3卷,卷11-13),巾箱本,编号子95I/018,明初覆刻大德本,为目前国内所藏大德本系统内容最为完整者,(但现存的205卷中也存在个别内容缺损的情况,多有墨丁);“事类”半页12行、行24字,“文类”半页14行、行24字,大黑口,双顺鱼尾,四周双边。国家图书馆藏《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残本64卷,编号7566,著录为“明初刻本”。笔者比对后发现该本为配补本,其中前集残存的甲、戊、己、庚、辛、壬、癸集底本为大德本系统,后戊集并前丁集底本同于明初本;而《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7566所标的卷数为明初本系统,是错误的。另外,黑龙江省图书馆所藏的明初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残本145卷,存甲集12卷、乙集18卷、丙集14卷、丁集11卷、戊集13卷、己集12卷、庚集15卷、辛集16卷、壬集17卷、癸集17卷,刚好为大德本系统的前集部分,人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926。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元大德十一年刊巾箱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194卷,编号7933。郭声波教授比对后认为其主体是明初覆刻大德本,其中乙集、丁集为配补明初本。另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明代大德本系统《翰墨全书》在国内近20家图书馆有藏,但均非完帙。
  3.2 泰定本系统
  元泰定本,詹友谅改编,元泰定元年麻沙吴氏友于堂刊印,134卷,10集。
  上海图书馆藏有元泰定元年麻沙吴氏友于堂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残本33卷,现存乙集8卷、戊集3卷、己集和庚集全,莫友芝跋,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编号02926。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1册4卷(辛集卷11~14),编号17826,也为元泰定本系统;“事类”半页12行、行22字,细黑口,双顺鱼尾。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元泰定甲子麻沙吴氏友于堂刊本、配补明刊本”《新编事文 类聚翰墨大全》,125卷,编号7932。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日本藏有著录为元泰定本的《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6部,均非完帙。
  同样,由于无法确定上述元泰定本《翰墨全书》是否为泰定元年初刻本,尚不敢排除上述残本中有的是元泰定元年之后覆刻、仿刻泰定本的可能。
  另外,台北“中央图书馆”藏著录为“明初叶建刊巾箱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99卷,编号7934,本是配补本,其乙集为《大元混一方舆胜览》3卷。郭声波教授认为这3卷《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是泰定本内中《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覆刻本。
  3.3 明初本系统
  约在明朝初年,建阳书坊刊行了《翰墨全书》的再次改编本,内容直接承袭泰定本,分前集10集、后集5集,134卷。明初本成为明代《翰墨全书》最为流行的版本系统,被多次翻刻,出现了数种刻本,兹略述如下:
  3.3.1 明初本国家图书藏全本,编号2334,“事类”半页12行、行22字,“文类”半页14行、行24字,小字双行,细黑口,四周双边。台北“中央图书馆”亦藏全本,编号7935。日本藏有数部全本。
  3.3.2 正统本 日本米泽市立图书馆藏“明正统元年(1436)善敬书堂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残本108卷。“该书熊禾《序》后有刊印木记,其文曰:‘正统元年丙辰善敬书堂新刊’”;半页12行、行20字,又有半页14行、行24字和半页15行、行24字;黑口,四周双边。
  正统十一年(1446),建阳刘氏后裔翠岩精舍曾刊印《事文类聚翰墨全书》130卷,15集。今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明正统十一年翠岩精舍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残本128卷,22册。
  另据郭声波教授《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整理者弁言”,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明“正统本”《翰墨大全》。
  3.3.3 正德本大连市图书馆藏“明正德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日本内阁文库、大阪天满宫御文库藏“明正德元年(1506)王氏善敬书堂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残本。内阁文库藏本存128卷;大阪天满宫御文库藏本,内有抄补,31册。
  3.3.4 嘉靖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均藏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杨氏归仁斋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刊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134卷,30册。
  另外,郭声波教授认为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著录为“元刊单行本”3卷《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实际是明嘉靖三十六年杨氏归仁斋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的《圣朝混一方舆胜览》单行本。归仁斋是建阳刻书世家杨氏所建,是建阳书坊。
  3.3.5 万历本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六年杨氏归仁斋刻,万历三十九年(1611)安正堂重修本”《翰墨大全》全本,编号3119,为“嘉靖本”的翻刻本,“事类”半页12行、行26字,“文类”半页14行、行28字;大黑口,双顺鱼尾。与明初本相比,内容稍有变化:甲集卷6之末无“公牍诸式”;后戊集卷1、卷4“事类”前几项的编排方式沿用大德本系统,分“事偶”与“散事”。书首有牌记,云:
  旧刻《翰墨全书》流行天下,永利世用,然皆支离陈腐,盖出于一时腐儒之僭改,非刘氏之正宗也。本堂常有余憾,仍求诸选部古冲李先生门下珍藏古本,分门别类,该洽贞详,甚足以备游戏文墨者之观,比之前刻,大径庭也。谨重梓之,四方尚鉴焉。
  并有刊刻时间及售价“万历辛亥岁(1611)孟夏月重新整补,好纸板每部价银壹两正”。书末有牌记云“嘉靖丁巳(1557)清白堂杨氏归仁斋新刊”。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蓬左文库、神户大学附属图书馆文学部分馆均藏“明万历三十九年刘氏安正堂刊本”《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共39册。其中:宫内厅书陵部藏本,卷中有缺页,39册;蓬左文库藏本,26册;神户大学藏本,30册。建邑书林安正堂为建阳刘氏后人所建,是建阳书坊。
  至此,笔者绘出《翰墨全书》元明版本流传示意图,如图1所示:
  
  4 清《翰墨全书》刻本
  
  时至清代,类书编纂随着朴学的流行渐趋转衰,《翰墨全书》亦流传日少,可能另有其他类似的民间交际应用书籍取而代之,但清代至少仍有两种《翰墨全书》刻本传世。过去,清版的《翰墨全书》不为人关注。
  4.1 嘉庆本与光绪本
  国家图书馆藏《事文类聚翰墨全书》1册,现编号t351:50,原归入普通古籍,著录为“清嘉庆三年(1798)南沙席氏刻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沙席氏重修本”,13行23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可见此册“光绪本”《翰墨全书》重修时所用的底本为“嘉庆本”,那么“嘉庆本”《翰墨全书》存在是无疑的。
  此外,国家图书馆另藏有清代刻本《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2册,现编号t1482,原亦归入普通古籍,12行24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
  上述两种3册清代《翰墨全书》残本,由于未能亲见,不知属于何种版本系统。但清代尚有《翰墨全书》刻本流传是确凿无疑的。
  
  参考文献:
  [1]张澜,类书文学观念个案研究[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7
  [2]刘应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1-66
  [3]刘应李,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初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25-527
  [4]“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子部(三),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93:46
  [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141
  [6]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1540
  [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825-826
  [8]严绍望,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1035-1037
  [9]方彦寿,建阳刘氏刻书考文献,1988(2):196-228
  [10]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2222

相关热词搜索:翰墨 全书 版本 《翰墨全书》编篡及其版本考略 翰墨全书 四库全书在线阅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