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创新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模型研究 r.从一开始你就在纠结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介绍随着我国R&D投入和产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知识共享意义重大。考虑到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对传统的三螺旋模型进行拓展,构建“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公共科技中介机构”的知识共享四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四螺旋结构互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R&D 创新活动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四螺旋模型
  [分类号]F224
  
  1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R&D活动过程中如何有效促成知识共享已成为创新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国R&D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例如2008年我国的R&D投入为4616.0亿元,比上年增加905.8亿元,增长24.4%;R&D投人强度(R&D支出/GDP)为1.54%。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R&D产出规模也不断扩大,如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到69.4万件,比上年增长21.1%,授权量达到35.2万件,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4.5万件,比上年增长16.5%,发明专利授权量6.8万件,比上年增长17.6%,如图1所示: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产出之一。2008年国内论文数量继续增长,临床医学论文占四分之一。CSPT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1868种中国科技期刊,收录以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47.2万篇,较2007年增加了8868篇,增长了1.9%。随着我国R&D投入与产出规模的不断增加,如何促进知识共享非常值得思考和关注。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提出的知识共享三螺旋模型基础上,加入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变量,提出构建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
  
  2 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知识共享模型的研究,目前理论界主要提出了知识转化和知识转移等相关模型。知识转化的共享模型以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等提出的知识转化螺旋模型(SECI)为代表。而知识转移的共享模型以IrmaBecerra-Fernandez等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知识定位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用来帮助定位智力资本,进而构建了基于社会情报方面的知识共享模型。我国学者刘满等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将知识共享行为看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知识共享供给博弈模型。
  关于知识螺旋方面的研究,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层级不断攀升而不断上升发展。我国学者陈晔武提出了三类知识间相互转化的知识创新模型和三重知识螺旋模型。三螺旋模型起源于生物学领域,美国遗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Lewontin用此解释基因、组织和环境三者对生物的影响,认为生物体不仅适应环境,而且选择、创造和改变生存环境,生物体所依赖的基因、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就像三条螺旋线缠绕、互为因果关系。美国学者Etzkowitz等将此模型引入经济学领域,用来解释知识经济发展中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知识共享是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三方合作和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各参与者共同推动创新螺旋的上升,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三螺旋模型理论对于在R&D活动中如何达到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不同知识主体在R&D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不同知识创新主体在不同阶段之间的多重互动机制。在区域R&D范围内,政府部门、大学和企业之间产生螺旋式互动与知识共享,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该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螺旋结构模型主要重视政府部门、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实际R&D活动中,除了政府、企业和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合作创新的知识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有在这三者之间起重要的沟通、融资和咨询功能的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知识共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3 R&D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构建
  
  在R&D活动过程中,“政府-大学-企业”三螺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知识共享,但是随着公共权力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源,科技中介是一个在知识生产、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中不可取代的力量。在R&D活动中,很多时候离不开银行、信息和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因此,本文将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变量引入相关学者所研究的三螺旋结构模型中,构建“政府一企业一大学科研院所一公共科技中介机构”的知识共享四螺旋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原三螺旋结构模型中加入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后,构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科研机构为平台、以公共科技中介机构为服务支撑的四螺旋知识共享结构。
  3.1 企业知识螺旋体
  R&D活动的主体是企业,要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知识共享,应以企业为主体和纽带,企业通过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将各方面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后盾,为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提供良好的场所。企业在知识螺旋过程中应承担主体性作用,但也需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平台,实现企业间的科技资源共享。
  3.2 政府知识螺旋体
  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证实,R&D活动具有的公共产品性质。阿罗(Arrow,1962年)指出,信息生产者不可能把由生产带来的利益完全归为己有,因此投入信息生产的研究开发费用将会减少。美国现代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因此可以看作是纯公共物品。”“如果由私人提供知识,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保护,使知识不能轻易被公开使用”。政府在R&D活动过程中主要是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竞争;加强宏观经济调节,创造公平、有序的创新投资环境,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包括营造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通过政府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引导合作与知识创新。
  另外,加大政府公共R&D投入力度。坚持政府R&D投入的主导地位,注重R&D投入的结构和效率,不断优化资助结构,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大政府在基础研究等公共领域的公共R&D投入力度,如加大对产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等R&D活动的支持,利用“技术外溢”的特性可以有效减少企业R&D活动的成本,缩小其R&D活动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差距,从而能有效提高企业从事R&D活动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科技资助的促进作用,使政府公共财政发挥最佳的杠杆作用,如Dominique和Bruno(2000年)的研究表明,在OECD国家,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每投资1美元将带动企业1.7美元的R&D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和诱导企业等主体加大R&D投入,鼓励社会各部 门积极开展R&D活动。为防止政府R&D投入对企业等经济活动主体产生挤出效应(即负的溢出效应),需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如维护有关活动主体R&D成果的拥有权从而遏制“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公共科技中介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和知识产权等有关制度建设。
  3.3 高校科研院所知识螺旋体
  从国际经验看,高校是R&D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高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典型创新型国家,其研发执行中,高校占14%~2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分配执行结构中,研究开发机构的比例过高,高等学校和企业的比例偏低。我国高校的基础研究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充分地发掘。从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高校R&D投人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所占比例也呈现出基础研究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所占比例下降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是基础研究在研发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公共科技中介机构承担了技术孵化功能。可以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3.4 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知识螺旋体
  与传统的三螺旋结构模型相比,本文的四螺旋结构模型更加强调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经验,科技中介机构(包括一些NGO)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如在美国表现为NSF的作用;德国表现为DFG和各类基金会的作用;日本则表现为隶属于文部科学省的侧重资助自由探索性研究的学术振兴机构(JsT)。在R&D活动中,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既是知识传播者,也是知识创新者,是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扩散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促进合作创新中必须强化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引导银行、法律、信息服务和技术辅导中心等配套体系,为R&D活动中的合作创新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知识有效共享。
  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四个螺旋体之间通过互动,促进知识共享与科技资源整合。企业是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传播、知识扩散的主体。在R&D活动过程中政府为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之间等的知识共享(尤其是知识共享机制、专利制度等方面)提供科技政策、创新环境与制度支持,主要起到主导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企事业单位起到技术创新的孵化作用,而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R&D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对知识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功能传递作用,在企业主体之间发挥服务纽带作用。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政府和大学科研院所提供完善的科技配套服务平台,并使相关科技资源和科技信息实现共享,从而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在人才、技术与资金支持等方面科技中介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提供共性知识服务,是知识共享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公共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为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知识的供应者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同时公共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与完善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高校机构的支持。四者形成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
  
  4 四螺旋结构互动的知识共享对策分析
  
  知识共享是促进和加快R&D活动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根据四螺旋结构模型,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政府一企业一大学科研院所一公共科技中介机构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善知识共享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扩散的重要动力。加快R&D活动中的知识共享需要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公共科技中介机构四个螺旋体之间进行互动中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如图3所示:
  4.1 政府:使用科技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励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经济学相关理论表明,R&D活动的成果(新知识是具体表现之一)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特征,存在外部性,且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导致R&D投入低于社会实际需要水平的现象。外部性的存在也会使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资源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干预R&D活动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在促进知识共享过程中,政府应充分使用科技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励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并为知识共享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公共服务,提供完善的知识共享平台。
  4.2 企业:加快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活动
  企业作为知识螺旋结构中的主体,在知识共享中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受益者,也是新知识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所有的知识共享活动基本上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知识共享是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与产品开发,提升其竞争力,同时也通过挖掘R&D活动中各种知识,提升知识含量和知识创新水平。因此,企业要合理确定所处地位,不断加强知识与创新,把企业的自主创新定位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的知识共享与创新上,不断整合创新知识资源,成为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与大学等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实施知识品牌战略,支持企业依托知识共享的市场和产品优势加强创新,要加强R&D活动中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和知识化建设,加强企业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企业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
  4.3 大学等科研院所:构建有效的人才培育与创新激励机制
  大学等科研院所知识螺旋体发挥着两方面的重要作用:①促进R&D活动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②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大学和科研院所机构是知识源和创新动力源,对于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意义重大。
  4.4 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加快知识共享提供完善服务
  要充分认识到公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知识螺旋体在R&D活动中的知识催化剂作用,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制定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相关政策,在财税、投资、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要建立健全面向知识共享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立和规范资信评估、信用等级、创业孵化、信用担保和咨询服务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产学研政”及其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方面已经有成功的尝试,如北京中关村的发展,因此,应从系统的观点将企业、政府、高校和科技中介机构纳入完善的创新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统计,国内动态,[2009-10-20]http://www.省略.cn/nwdt/gndt/document/09031602.Htm
  [2] Nonakal.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Oxford: Oxfonl Univer-sity Press, 1995:18
  [3] Wang T W, Agha G,et al. Actor model and know|edge manage-ment systems:Social interaction as a framework for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rlin/Heidelberg : Springer,2005:19-31.
  [4]刘满风,庸厚兴,区域创新系统内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博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6):179-182
  [5]陈哗武,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运动模型情报科学,2005(2):171-174,
  [6]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29-34
  [7] Arrow K. The economics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Reviewof Econotnics Studies, 1962.8 (10):323-332.
  [8] Stiglil f A.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ls wilh imperfect infor-mal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11 (71):169-180
  [9] Guellec D.Van Pottlesberghe B. 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 Paris OECD Working Paper, 2000
  [10]方新,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螺旋 模型 创新 R&D创新活动中知识共享的四螺旋模型研究 rⅴⅴ电线 rā怎么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