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则度的创新概念基础 信息化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认为信息化测度的实质是测度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信息能力。提出核心信息能力的概念,认为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是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并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等方面讨论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以及核心信息能力在个人、组织、国家三个层次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 测度 核心信息能力 ICTS
  [分类号]F270.7
  
  信息化测度的对象是进行测度前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信息化测度的实质是测度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信息能力。然而信息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最能真正代表信息能力的项目?本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以此作为进一步研究和测度的基础。
  
  1、信息能力的时代性和核心信息能力
  
  如果我们同意大家所普遍认同的观点,即信息能力是收集、存储、处理、利用和生产信息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信息能力并不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的,无论是个人、组织和国家,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对信息能力的需求。只不过信息能力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
  波斯特借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提出了信息方式理论。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信息方式,或者说信息方式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面对面的口头媒介的交换、印刷的书写媒介的交换和电子媒介的交换。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符号的互应,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意符的再现,第三阶段的特点则是信息的模拟。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其实我们还可以对人类社会信息能力的历史发展阶段性作更仔细的分析,笔者在文献中深化了维纳关于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粘接剂的著名论点,提出信息交流方式可作为一种和生产方式相并列的概念,前者是人类组织社会的技术,而后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信息交流方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符号、媒体、信息处理规则(逻辑)。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塑造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考察各个不同时期的信息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各时期的信息能力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的,后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并没有取代前一个阶段的信息能力,而是丰富了社会的信息能力。
  第二,新的信息方式所导致的信息能力会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当时的核心的信息能力。似如我们仍借用波斯特的三种信息方式来讨论这一问题的话,可以说,相对于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方式,印刷的书写媒介的掌握,无论是对个人、组织还是国家而言,都是核心信息能力,而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共存时,电子媒体则是核心信息能力。由于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虽然每个时代都不能缺少信息能力,但是每个时代所需要的信息能力却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核心信息能力,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如在文字和印刷术方面,核心信息能力就是掌握文字和印刷术,以及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普及程度;电子媒体时代,ICTS的演进同样有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在比较Orbieom和ITU分别制定的数字编码指标中,ITU在其文献中特别强调指出这一点:即Orbicom的测度更强调上一代的ICTS,而ITU的测度更强调新一代的ICTS。这一看法足以提醒我们对核心信息能力保持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而不能够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之。
  
  2、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2.1 ICTS
  现时代的信息交流最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导致这一过程的技术系统通常被称为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ICTS的应用对全世界范围内信息和编码知识如何掌握和传播有重大的影响。事实上,从数字经济到信息社会,都是这种信息和通讯技术演化和应用的直接结果。
  1CTS将三种不同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其演进过程通常被称为1CTS融合:
  ?三种技术之一是聚焦于传输和存贮信息的技术。这种技术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对人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技术重视信息的大量存贮,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书籍。
  ?第二种是通讯技术。其核心并不是大量地传递信息,而是更快地经过远距离传递少量的信息。
  ?第三种是信息处理技术。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技术手段帮助处理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这利,技术装置能够部分地代替大脑的工作。如算盘、罗盘等。到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电子装置替代了原来的机械装置。
  所以ICTS的实质就是:自动信息处理系统、内容信息系统和通讯系统的融合。
  这三者的融合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范式――知识和信息被储存、处理、传输和通讯的技术范式。这是一个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范式。泰普斯科特在1996年的著名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将其称为3c,即计算机、内容、通讯。而曼纽尔,卡斯特将其称为信息技术范式。
  ICTS是一项渗透性技术,很像是过去的电力。它不仅能使我们去做新的事情,而且也塑造我们如何去做。“只有通过真诚地拥抱在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所有领域的数字技术,欧洲和欧洲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潜力,未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我们不得不通过ICT去形成它”。这不仅是欧洲各国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2 为什么ICTS能力构成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
  因为,现代ICTS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并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区分ICTS带来的数字信息活动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础结构层”。计算机网络、电话线、光纤网,以及无线网和所有类型的硬件和电信构成此一层次。或者可以将这一层次称为信息网络的物理体现,涉及这一层次的行为者包括电信运营商、电子公司、设备制造者、接入服务提供者。
  ?第二层次是一般服务层。这一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在基础设施层网络之上,并且在这一基础没施之上提供增值服务。所有种类的软件制造商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层称为媒介层,它通过提供包括搜索等服务来提高数字电子信息市场的效率。这一层次的"?舌动为用户提供使用联机服务的便利。雅虎等网站,以及政府和公共服务网站可以归入此类。
  ?第四层可称为完成层,它使最终的活动表现为数字化。它包括行政、健康、教育、娱乐、军事、商业等各种活动。在商业部门,用户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到这一层面,如常见的B2B、B2C、B2G等。
  第一、二层具有产业的特征,可以归入信息产业,第三、四层则具有更为强大的渗透性,将现存的各种人类活动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由于ICTS的重要性和广泛渗透性,数字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出现了。由于数字化产品的低分发成本,趋势似乎是将一切能够数字化的都进行数字化。的确,大量的信息都是可以数字化的:音乐、软件、杂志和书籍、机票、股票、电影、货币等。
  对于ICTS的广泛渗透,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和术语 来描述。如我国称为信息化;国外有学者用s曲线来描述;还有人试图用长波理论来解释。
  ICTS的集中表现是网络。网络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已经突破信息交流渠道的范畴,成为集信息集聚、处理、传播、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功能综合的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活动渗透到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网正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
  
  3、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本节着重分析现时代的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
  3.1 界定核心信息能力的几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按信息的处理流程来界定。从信息的获取、识别、接受、储存、利用和创造的能力等环节来进行要素的分解和分析,即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识别能力、信息的储存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信息的创造能力等。尽管这种分解和分析从思路上看是可行的,但结合现在的ICTS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融合的时期要对其重新进行分解反倒是不合时宜的。
  UNDP的TM(技术成就指数)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该指数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测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创造、技术扩散以及建立相应的技能,它将技术能力划分为四个维度:①技术的创造:用人均专利数和从国外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两个指标;②新的技术创新的扩散:用Internet的扩散、高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份额两个指标;③老创新的扩散:因为技术进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的创新需要以老的创新为基础,并且老的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是必需的,这主要是电话和电力两个指标;④人类技能:技术的创造者和应用者都需要技能,这里采用平均学习年限和科学、数学、工程的学生的毛入学率两个指标。
  此种思路应用于核心信息能力分析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不专注于信息技术分析,而是一般的技术能力;此外该分析仅仅着重于技术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前述s曲线分析框架,它将ICTS扩散和影响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使用、影响。从分析研究逻辑上来看,这种按事物发展阶段来进行划分的方法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不足之处仍然在于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使用方面。
  OECD研究信息经济时使用了一个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框架,这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供给代表提供,是生产的方面;需求代表使用,是影响的方面。
  我们认为,可以将核心信息能力理解为生产力的一个演进和发展阶段,尤其是信息生产力演进的新阶段,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分析的框架,同时结合上述几种思路,对核心信息能力进行要素分解,从而得出比较有价值的结论。
  下面我们就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等方面来对核心信息能力的构成加以讨论。
  3.2 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
  ?首先是劳动工具。在马克思对生产方式的分析中,劳动工具的性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生产方式乃至社会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马克思本人非常重视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他写道:“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人类社会进步的奥秘隐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社会的连锁反应之中。人类能够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就可能制造什么样的工具,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可能促成什么样的社会。“古代人类只懂得利用物质一种资源,因而就只能制造镰刀、锄头-类人力工具,只能形成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促成农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近代人类逐步懂得了利用能源,把能量资源与物质资源相结合,就制造了机车、轮船-类动力工具,形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促成了工业社会的生长和发展;现代人类正在向信息资源进军,综合利用信息、能源、物质三种资源,于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一类崭新的生产工具――智能工具正在迅速涌现,信息时代生产力正在茁壮成长,信息社会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
  现时代的核心信息能力在劳动工具方面,可以用电脑和网络基础设施来描述。
  ?其次是劳动者。网络时代的知识工作者乃至产业工人,需要掌握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信息技能,这种信息技能并不是一般的读、写、识字等,也难以用识字率和教育年限等一般性的指标来衡量,而应该是ICTS的相关技能。关于ICTS的相关技能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统计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知识密集的工业部门,人们的劳动绝大多数与操纵电子计算机有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不难看出,核心信息能力的此项要素就是本文第一节所讨论的微观视角的信息能力。
  ?第三是劳动对象。信息经济时代,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信息作为资源和财富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最先认识和开发的重点是物质材料。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基本上属于农业社会,人类劳动的成果主要是农产品,它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物质型经济。到了近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后来的电机等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社会走进了工业社会,其主要产品是工业品,人类认识和开发的重点转向了能量、动力,并使能量与物质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其经济形态仍是物质型的。只是到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信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与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开始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并能将信息与物质、能量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控制生产工具,人类劳动成果中的信息产品越来越多,即使是工业产品,也可以由信息产品来生产。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劳动产品已由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社会经济形态也从物质型向信息型转变。
  但是这里的信息资源或信息财富,最核心的是数字化的,能够通过电脑进行存贮和处理的。所以各国充分重视数字内容产业,重视数据库产业等,是有充分理由的。核心信息能力中的信息资源并非一般的信息资源,而是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4、核心信息能力的层次
  
  依据核心信息能力的概念,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的不同层次。
  4.1 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
  分析个人或家庭的核心信息能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是否拥有电脑;②是否能够在工作单位或是家中连接上网;③个人是否拥有ICTS技能(研发、或者使用的技能);④个人使用ICTS工作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⑤个人使用ICTS的用途(工作、学习、娱乐、购物等)。
  对于个人而言,ICTS核心信息能力可以改变个人交互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日常生活。当ICTS在全社会得以广泛联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以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IC-TS使得几乎所有的信息随时可得,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变化,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几乎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因ICTS而改变,信息可以方便地跨越国界。
  是否能够接人信息网络,是否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成为个人工作、生活以及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个人的其他技能在一个信息社会中贬值了,具有ICTS技能和不具有ICTS技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差距,这正是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提出来的背景。
  4.2 组织的核心信息能力
  对组织而言,核心信息能力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电子商务。特别是对于从事商业生产和交换的企业组织来说,通过数字网络来进行的交换活动――电子商务在其整个的交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企业内联网改变着企业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传统的沟通方式,重新组织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因特网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舞台。
  计算机、网络对企业不管发挥何种作用,数字化都是桥梁。设备数字化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通信;产品数字化可以实现智能增值,可以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的效率;办公数字化可以实现更加快捷、准确和优雅的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网络平台,更要建立数据平台。
  ?电子事务(E-business)。电子事务不仅局限于商务或交易的领域,E-事务的概念要大于电子商务,包括企业中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非商务部分以及非商务组织,如政府、教育等组织中的涉及到数字信息的部分。
  美国国家统计局定义了数字经济的三个层面:电子事务、电子商务和电子事务基础设施。加拿大统计局和OECD于1999年也作出了类似的定义。
  在信息经济时代,一个组织是否拥有核心信息能力,不仅关系到其竞争力的强弱,甚至关系到该组织能否在这时代生存下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结果显示生产率悖论消失;从2000年左右开始研究发现IT投资能够获得超过其他资本投资多倍的“超额收益”,即“新生产率悖论”。
  最新的研究表明,ICTS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是ICTS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二是ICTS增加其他产业的需求;三是ICTS使得组织发生变化,增进技能,加速创新和投资于无形资产的动力。所以ICTS对提高企业绩效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国家的核心信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渗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ICTS核心信息能力对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
  ?信息化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相对稳定国力构成因素。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存在,自然环境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然环境的影响就大大减弱了。首先,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向低能耗型和低物耗型转化。一方面,由于信息的替代作用,人员货物的流动以及相关的能源、资源需求都将减少。其次,信息化使人口状况对国力的影响大大降低。人口状况,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人口状况,往往反映该国人力资源。但是,信息化的发展,使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不必通过人员实际流动。
  ?信息化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知识经济发展表明,凡是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国家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加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居于有利地位。首先,直接投资于ICTS对经济增长有极大影响作用。ICTS对生产力增长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ICTS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直接通过生产和过程创新促进增长;其次,ICTS的使用扩散到经济的其他部门,在其他部分产生显著的效率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公司和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需要由ICTS来实现对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重组。e-欧洲计划认为,公共政策因此必须定位于刺激ICTS的有效使用,包括促进互联网接入,克服障碍,方便企业进行重组、组织管理过程的转变,鼓励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200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ICTS在加速增长、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整合进全球经济方面可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增强了自己的影响,最终提高和加强了自己在国际格局的中心地位与作用。
  ?信息化成为当前各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使世界各国不仅面临着一场严峻挑战,而且也提供了一项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国都努力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争取在国际政治中取得有利地位。
  2000年,欧盟国家在里斯本提出里斯本战略,其目标是“高增长,高就业,更强社会包容”,而ICTS被认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随后,推出了E欧洲、E欧洲2005等计划,对欧洲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予政策推动。
  联合国组织对推动全球信息社会也作了不懈努力。从2003年到2005年分两个阶段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讨论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信息社会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会议通过了四个重要文件:《日内瓦原则宣言》、《日内瓦行动计划》、《突尼斯共识》、《突尼斯行动议程》。
  世界各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最终结果将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4.4 核心信息能力测度的基本框架
  按照经济学原理,核心信息能力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主要衡量研究和生产的能力,需求则主要衡量消费和使用。实际上,对每一个要素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准备、使用、影响的三阶段划分也是有意义的。它反映的是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间不同的结合状况,实际上是对要素的结合进行动态分析。不同的要素结合方式、不同的程度,从而形成各有差别的核心信息能力的发展状况。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核心信息活动要素。
  最后则是核心信息能力的影响要素。这是纯粹的技术评价所没有的。它是指核心信息能力的运用对经济、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相应的活动中所占比例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核心信息能力的分析框架,它将核心信息能力分解为4个方面:①供给分析:研究和生产――多方面(机器、网络、内容);需求分析:装备――渗透率(机器、网络、内容)。②技能:供给分析:专业人员、ICTS部门研发人员比例;需求分析:运用ICT的技能。③活动:各个部门:政府、教育、经济、健康、娱乐、交通等等。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
  可以通过要素分析框架,设定若干指标,对核心信息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 概念 创新 信息化则度的创新概念基础 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 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大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