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苓【对话赵冬苓】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我希望《沂蒙》成为我的代表作   《走向世界》:《沂蒙》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并且在10个一等奖中排名第一,同时您又获得优秀编剧奖。当您得到这个消息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
  赵冬苓:非常高兴,换了谁都一样。我先生说,“看到你在领奖台上和平时不样,走路的步子大,说话的声音也高了,很自豪。”可能就是这种心情不自觉的流露吧。话又说回来,可能只是因为是《沂蒙》这部作品才使我这样高兴。我喜欢《沂蒙》,自我感觉是迄今为止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写完以后很长时间里,一直念念不忘,并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相信我写的人物是活过的。这种感觉对个作家来说太难得了。《沂蒙》带给我N多荣誉,我要深深地感谢《沂蒙》。
  《走向世界》:您开始创作《沂蒙》时,就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吗?
  赵冬苓:说句实话,完成《沂蒙》时,我就知道自己写出了一部优秀的、有分量、有质感、品质独特的作品。我非常渴望我的努力能得到承认。您可以看到,《沂蒙》在结构上区别于其它的电视剧,它靠得不是爱恨情仇、巧妙设置的悬念、一波三折的情节,而是靠人物、细节和质感去打动观众。《沂蒙》的口碑,是在播出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所以我在获奖感言中感谢沂蒙人民,感谢观众。
  《走向世界》:是什么激发了您创作《沂蒙》的灵感和激情的?
  赵冬苓:当然是沂蒙的厚重历史和今天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我去过临沂。临沂给我的印象只是很落后的
  个地域。这次写《沂蒙》,起初我是不愿意写的,后来到临沂转了9天,每个区县都去了,看见变化非常大,同时也有了许多新感慨,比如老区人民做出了那么大那么多的奉献牺牲,小推车推出来了胜利,但是得到的却那么少。我就是通过《沂蒙》把这些非常动人的故事表达出来。这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我写了奉献,也写了被遗忘,没有回避。
  《走向世界》:大家称您是一位高产作家。您对此有何看法?
  赵冬苓:高产来自专一。写作,几乎是我生活中惟一一件事。我有时候也反思这种生活状态是否健康,但我没有办法。我喜欢写作。我在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想一想,每天做的事情肯定和前天不一样,这是多么有趣的生活。
  《走向世界》:有人说您是一位“红色作家”,您感觉这样的评价恰当吗?
  赵冬苓:不恰当。我的作品题材很广泛。虽然我曾经写过电视剧《孔繁森》、电影《郑培民》、《任长霞》。但更多的作品是反映宏大的主题,用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去感染读者和观众。比如《沂蒙》,就没有歌功颂德的语言,而写的是咱们民族精神中的大仁、大义、大爱、大恨。这是我们民族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主旋律”。
  《走向世界》:目前为止,您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赵冬苓:《沂蒙》。《沂蒙》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希望《沂蒙》成为我的代表作。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沂蒙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本质上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具体创作中沂蒙精神又与其他三个精神有很大的不同。前三个精神已拍过电视剧,它们集中展现的是领袖人物,反映的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而《沂蒙》则不同,中国革命的中心没在沂蒙,恰恰是这点使《沂蒙》有别于其他的革命题材。《沂蒙》是为千千万万老百姓立传的。
  我在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走向世界》:您平时最多一天创作多少字?
  赵冬苓:我现在一天大约写作5个小时的样子,1万多字。
  《走向世界》:您的处女作是什么?当时是怎样写成的?
  赵冬苓:我198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题目叫《我的爸爸》。当时我在省经委下属的技术工作站工作。我写小说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读长篇小说。“十年内乱”时我上初。那时还没有开放,没有好书看。但是我认识资料室一个很好的管理员老师,偷偷地借给我名著看。一次借两三本,两三天看完了再换,就这样我读了大量的古今名著。记得有一次我在学生宿舍的上铺看书,别人认为没有人了,就锁了门。我就在屋里看了一整天的书。那段时间,我读书快读疯了。大量的阅读使我吸取了非常多的营养。这些营养就是我后来创作的最初之源。
  《走向世界》:能否谈谈您创作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赵冬苓:可能每个人起步的时候都是最艰难最难忘的吧。我的第一部电视剧本叫《大地缘》,是写农业科学家的。但当时还没形成电视剧市场,拍剧要四处拉钱。为了能让《大地缘》顺利投拍,我不得不四处求助。当时跑得最多的是我采访过的中国农科院,希望得到他们资金上的一部分支持。我是非常自尊的人,但是为了这部剧也不得不一次次上门、打电话、写信。我至今仍然深深地感谢那些科学家,是他们的支持,使那部剧顺利投拍,并荣获了第二年的五个一精品工程奖。没有这个第一次,就不会有我后来的作品。
  《走向世界》:您是一位作家,别人看您写的书。您平时都是读什么样的书?
  赵冬苓:喜欢读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好多作家的书。年轻的时候什么书都读,比较杂。现在喜欢读一些法律、历史、心理学、通俗的哲学书籍,特别是法律的书。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社会进步要走法制之路,所以自己很用心地研究这些,也希望自己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写这类题材。
  《走向世界》:您还记得是读了哪一本书或者是什么别的原因使您诞生了当作家的念头的?
  赵冬苓:(笑笑)不记得了。写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你无法克服它,只有不断地写。
  《走向世界》:您最崇拜的作家是谁或者哪几位?
  赵冬苓:有不少作家我都喜欢。我在编剧界,我特别喜欢刘恒,人活得很好,非常低调,很难在各种场合里看见他。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活得更寂寞一点。
  《走向世界》:除了你自己之外,您最喜欢的女作家是谁?
  赵冬苓:我喜欢的女作家里面肯定不包括自己。有不少女作家我都喜欢,比如王安忆、迟子健等等。
  《走向世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文学或者文坛已经显得比较苍白。您的看法是什么?
  赵冬苓:是的。商品社会太残酷了。在这个商品社会里,文学显得非常尴尬。我也是写小说出身,很幸运后来改行当了编剧。我希望作家们不要轻视影视艺术,毕竟它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使你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
  《走向世界》:在山东文坛,除了您之外,还涌现出了许多女性新秀,您认为山东文坛会不会出现一个“女性时代”?
  赵冬苓:文坛出新人是非常正常的好事情。但是由于我忙于写作,很少看她们的作品。至于会不会出现“女性时代”,我还说不清楚。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作家。
  《走向世界》:有人认为,大凡女作家,一般都是女强人。您是女强人吗?您对女强人的界定是什么?
  赵冬苓:女作家不一定都是女强人。曾经有人说我是女强人。究竟算不算女强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的心非常大,不喜欢婆婆妈妈的。所以,我很少写婆婆妈妈的戏,不是写不了,而是不写。一个作家,不论男女,都需要一个宏大的主题,去表达对人生对历史的理解。我惟一忍受不了的就是自己的作品不好,不习惯“挫败感”。
  《走向世界》:您喜欢做饭吗?有没有自己感到保留的菜谱?
  赵冬苓:我不喜欢做饭,也不做饭,更没有“保留节目”。现在是我老母亲帮助我们做饭。如果屋子需要收拾了,就请家政。
  《走向世界》:平时喜欢运动吗?
  赵冬苓:不太喜欢。惟一的运动项目就是晚上自己去公园里散步。很单调。
  《走向世界》:除了专心创作之外,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赵冬苓:还是创作。
  《走向世界》:您喜欢化妆吗?喜欢爱马仕、LV这样的产品吗?
  赵冬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女性。但是我不喜欢化妆,也不喜欢戴任何首饰。至于爱马仕、LV就更不用说了,非常陌生。前几年,一个导演朋友送我一条围巾,说是名牌爱马仕,很贵,但我不认识。也就是那时才知道。
  《走向世界》:您的创作对孩子有影响吗?您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作家吗?
  赵冬苓:有影响,并且影响很大。我儿子是学生物的,最后还是受我影响入了影视这一行,大学毕业去了北京。现在是副导演。
  《走向世界》:您先生是做什么工作的?他支持您创作吗?
  赵冬苓: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文学刊物的主编,很支持我的创作。
  《走向世界》:您的父母怎样看待和评价您现在的创作成就的?
  赵冬苓:当然为我的成就而非常高兴,还非常关心。8月29日,省委书记姜异康等领导同志接见我。我母亲晚上看新闻联播,因为不知道什么事情忘记了,没有看全,就急得不行,埋怨我们不及时提醒她看。
  《走向世界》:如果有来生,您还当作家吗?
  赵冬苓:当!
  
  编辑 李平

相关热词搜索:对话 赵冬 对话赵冬苓 编剧赵冬苓 赵冬苓简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