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高企的另类解读】油价高企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当前,国际油价已经攀上了令人咋舌的高位,行家里手纷纷上阵,试解其中奥秘。本文将从石油的复杂属性与价格机制,来解读油价高企的成因。   首先,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其市场名义价格由计价货币标识;其次,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产品,其价格由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边际(参阅“相关链接”)与实际有效需求成为油价形成的基础;第三,在国际期货市场,石油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投机因素当然不可忽视;最后,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凝聚着越来越多的政治属性,成为一种“政治密集型”产品,政治因素主导着油价的涨落。因此,若要看清石油价格的涨跌,必须清楚石油这些基本属性,否则只能是雾里看花。
  经济因素构成油价的基本面
  市场名义价格 石油价格长期由美元标识,美元汇率走势直接影响油价起伏。2002年年底以来,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下跌了10%以上,特别是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的跌幅更大,这导致同期国际油价上涨超过25%。美国投资银行高盛认为,国际油价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度飙涨”(super spike)时期,并预测西得克萨斯原油最高价格可能达到105美元/桶。一些专家曾讥笑高盛的预测荒诞不经。但是,有关货币专家预计,若美国不能有效解决其“双赤字”问题,美元极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成为“自由落体”,贬值30%~40%毫不为过。若从美元贬值角度考量,油价每桶100美元就不再是那么耸人听闻了。
  边际价格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说,最后吸纳的一名工人决定整个工厂的工资水平;最后一块蛋糕决定整盒蛋糕的价格。数据显示,经济迅速崛起的亚洲对国际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其需求增量占世界需求增量近60%,由此被西方国家指责“应为国际油价飙升负责”。尽管一些亚洲国家为自己进行了辩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与亚洲的边际需求存在关联。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面,西方国家为转移视线,夸大、渲染了“亚洲因素”;另一方面,对国际资源的平等、有效利用是每个国家与地区的基本权利。
  实际有效价格 石油的国际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决定着石油的实际有效价格。长期以来,国际石油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一直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有研究显示,实际有效价格与OPEC的石油价格波动区间大体一致。自2000年3月以来,OPEC通过调节产量以使油价保持在每桶22~28美元的石油价格区间。后由于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边际需求增加,OPEC考虑将油价波动区间上调到每桶30~40美元。尽管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产量的约40%、全球原油出口的50%以上,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但是市场投机与政治因素已远远超出OPEC的垄断意志。
  投机溢价 自出现石油期货后,石油市场便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石油也就有了金融产品的属性。当今,国际石油价格主要由两大市场――纽约石油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交易价格主导,而这两大市场属于美英两国的金融寡头。金融寡头与石油巨头控制的金融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翻云覆雨,获取巨额投机利润,仅埃克森―美孚公司2004年一年就从石油市场获利250亿美元。这使他们对开发新油田、增加开采量以及提高炼油能力兴趣不大。有关专家认为,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70%的交易属于投机炒作;在油价上涨部分中,投机炒作因素可能占到6~8成;投机溢价每桶在15~20美元。
  政治因素主导油价涨落
  当今,石油博弈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经济因素起基本作用的同时,政治因素渗透到金融投机当中,加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油价的涨落,成为油价的主导因素,从而也就有了“政治溢价”。尽管政治因素早在几次石油危机期间就有了充分展现,但政治因素对石油价格主导的常态化,还数当今。具体表现在:
  其一,国际社会对石油争夺日益激烈,使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日趋凸显。石油生产大国与需求大国在石油勘探开采、管线运输、通道安全、战略与商用储备、炼油能力等各方面展开日益激烈的争夺,为此不惜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专家估测,在地缘政治风险急剧上升时期,由此而出现的“恐怖风险溢价”一度占到油价的1/4。
  其二,长期以来,OPEC这一国家石油卡特尔通过“限产保价”,一直影响着国际油价的基本面,对国际油市起着稳定作用。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削弱OPEC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如今,OPEC与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地位出现了明显的此消彼长,国际石油市场的主导力量越来越倾向于IEA。但事实表明,IEA借市场名义而主导的国际油价波动更为频繁。
  其三,石油价格与美国战略紧密相关。当今世界,只有美国具备在政治层面操纵油价的实力,美国石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主导国际市场油价:
  美国石油巨头以国家力量做后盾在全世界广泛投资,控制或影响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基地,从而获得稳定、经济的石油供应;
  美国控制着最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控制着世界上主要的主流媒体,控制着国际话语权,可以很方便地对石油期货市场施加影响;
  美国金融寡头控制着国家政权,将自己的意志与利益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意志与利益。石油价格在高位不断波动,符合美国金融寡头的利益,因而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确保油价高位运行;
  美国经济结构已高度“软化”,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占80%,所以油价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大,但对美国主要竞争对手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利用高油价打击竞争对手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
  
  相关链接
  “边际”的经济学解释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近乎同时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边际××”(如边际需求、边际价格、边际生产力等),从而出现了西方经济学所谓的“边际革命”。经由马歇尔(剑桥学派的创始人,“新古典学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集大成,“边际理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石。
  “边际”(margin)实质就是在数学中的“导数”,几何中的“斜率”,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效率”。《现代主流经济学词典》的解释为:在“边际上”,意味着处在最后一个单位被生产或消费的点上;门格尔的解释是:所投入的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它决定价值;边际效用定义为,“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的一个规律,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有关事例不胜枚举。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第一个馒头“最顶用”,依次递减。若该饥者饭量只是三个馒头,那么再吃第四、第五个馒头则会被撑坏。货币或财富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一元钱对于乞丐与有固定收入来源者有着明显差异;同样是富人,比尔?盖茨对1亿美元的感受与一般富翁则有显著不同。因此,按照某种方式,将富人的财富转移给穷人,可以增加社会总效用,这就使“劫富济贫”政策有了经济理论基础。
  当然,事情也有例外。患者静脉注射,第一天注射后,病情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已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了健康。显然,在这里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还有诸多精神产品都具有同样属性,这虽然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依然没有超越“边际分析”的框架,相反则丰富了“边际理论”的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油价 解读 另类 油价高企的另类解读 高企认定 高企申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