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到质的理性调整]x线质与量和调整方式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6650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全球500强企业已有约480家来华投资。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作为资金和技术的统一载体,外商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的资金与外汇缺口,并在就业、税收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和谐也日益显现出来。
  不和谐之一:外资大量流入造就我国独特的外部经济非均衡状态。1994年以来,随着外资的大量流入,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呈现持续“双顺差”状态,外汇储备稳步攀升,目前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持续的外部经济非均衡不但使我国成为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对象,而且对我国内部经济均衡也产生不利影响,如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加难题。我国一方面以外商直接投资方式高成本借入资金,另一方面又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向外借出资金,使我国陷入得不偿失的“资金流动怪圈”。
  不和谐之二:斩首式并购,民族经济前途堪忧。近年来,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其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加大在我国境内的并购进程,并且在并购时往往坚持“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不断扩大其垄断地位。凯雷收购徐工机械、摩根斯坦利下属基金收购山水集团(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这种斩首式并购案例近年来不断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资控股;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汽车行业90%的销售额来自国外品牌。民族经济路在何方?
  不和谐之三:政绩驱动,利用外资绩效欠佳。许多地方政府将利用外资的金额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为了完成指标,一些地方给予外商超出国家规定的种种优惠,包括土地使用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有的甚至不顾国家政策规定,引进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破坏了环境。这些优惠政策所吸引的大多是优惠政策敏感型外资,它们利用我国的优惠政策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外资项目,虽然金额巨大,但对税收的贡献却相当有限,在国内实现的价值增值也颇为有限。
  可见,尽管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对利用外资的预期进行理性调整,希望外资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催生当地的配套产业集群,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贡献。
  基本调整思路为:我们一方面仍需吸引大量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即保“量”;另一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吸引高质量外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即注重“质”的提高。这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整,保“量”。引导外资在继续投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更多地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发展当地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调整。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并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培训中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标准调整。改变以往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政绩标准,在引资目标中明确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地位,通过着力打造高效率的产业集群,吸引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同时使本土企业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和营销网络进入国际市场,逐渐积累自己的要素优势,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增值能力的提高。
  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升级调整。在新的利用外资形势下,我国企业自身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练好内功,同时加强与外资在科研和技术开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借此进一步吸引高质量的外资流入。

相关热词搜索:理性 调整 量到质 由量到质的理性调整 新三板市场进入理性调整期 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