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如何跨越2008 2018台湾九合一选举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后,马英九立即辞去了党主席职务,并随后宣布角逐2008年“总统”大位。尽管马英九表现出了相当的决心,但要成功跨越2008,前路依然充满艰险……
  
  致胜前提:保持清流形象不坠
  
  马英九能够成为蓝营乃至台湾政坛人气最旺的政治明星,除了其完整的从政经历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外,清流形象是他吸引选民最具魅力的特质所在。
  一是道德上的严格自律。在日常生活中,马英九“公”、“私”概念泾渭分明。马当年做“法务部长”时,大女儿就读学校与“法务部”近在咫尺,但是马英九从不让女儿搭自己的公务车上学。道德上的自律必然衍生出政治洁癖。马英九数次强调,他绝不沾“贪腐”之锅。同样,马对部下政治操守的要求也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这在台湾政坛绝无仅有,也是马英九冲击2008的最大资本。
  二是对程序和法律的严格遵守。2004年“总统”选举后,陈水扁承“两颗子弹”之助以微弱优势胜出。当时泛蓝民众群情激愤。但是马英九没有从泛蓝阵营的利益考虑问题,而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控制住了局面。尽管马因此而遭深蓝民众千夫所指,却得到了诸多中间选民的称许。
  三是诚以待人、敬以治事。1998年马英九与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时,马英九曾对其幕僚透露过他的竞选理念,“如果用不真诚手段能赢得选举,我宁愿因真诚而输掉”。这种认真和诚恳的态度是马英九人格魅力的一大特质。
  但问题是,马英九的政治理念与当前台湾政治文化和政治现实都存在着很大的?格。台湾的政治现实是:不唯政治操守和道德形象论英雄,而是以政治利益交换相联结。影响所及,台湾政治生活中的地方桩脚政治、“黑金政治”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无论对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来说,概莫能外。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英九其实是在以清流的政治文化对传统政治文化和政治现实提出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泛绿阵营针对马英九政治洁癖的反制力度会愈加猛烈。对于类似马英九这样有政治洁癖的人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莫过于指证其政治道德上的污点。最近的特别费案就是绿营精心操持下的试探性出击。从理论上说,造成马英九特别费案的根源在于制度问题,而不是马英九的政治操守败坏所致。对于特别费的制度陷阱,蓝绿基本都有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都有同样的问题,特别费案对于马英九的打击远超过对民进党四大天王的打击。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一案件使马英九从清廉的圣坛上被拉了下来,“政治完人”光环大大减弱,至少在中间选民和浅绿选民那里是这样的感官。而且,民进党在蓝绿“总统”候选人即将产生的时间点上抛出了此案,仅仅意味着开始,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对马形成致命打击的相似问题抛出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马英九在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
  
  重要条件:维持与国民党合作
  
  马英九辞去党主席之后,他与国民党的关系立刻变得微妙起来。由此衍生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马阵营与国民党的关系如何协调?按照台湾舆论的估测,马英九参选方式不外有两个,一是以国民党党员身份争取提名参选“总统”或接受征召参选;二是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笔者认为,如果马英九能够控制住国民党的发展方向,可能两者的合作会相对顺利;否则,马与国民党的合作将困难重重。
  从根本上说,马英九的政治理念与国民党中的主流理念的认知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马英九讲究程序性原则,坚守法律分际。其诉求直指民心,依靠个人的魅力取得民众支持。也就是说,马英九的支持是来源于选民,而不是国民党的组织结构。这种政治理念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马对党机器依赖程度的弱化。也正因为如此,在马英九的幕僚中,有将国民党视为马英九2008年胜选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的却将其视为包袱。
  国民党的问题,既在机制,又在文化。其表现,一是讲究伦理辈份的大佬政治文化,二是处理问题时的官僚心态。前者使得年轻一代的精英难以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后者则使得国民党的形象长期不能改变,难以接近草根,更遑论争取到大量的年轻选民。同时,党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也一个屡遭诟病的问题。马英九曾在一次中常会上,甚至说出了“如果还有一些党工存有当官的心态,不论位阶多高,最好离开”的重话。去年北高选举一结束,马英九就开始在党内讨论组织精简、注入新血的问题。但是政治文化的养成绝非一日可竟之功。随着马英九辞去党主席职务,他所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会不会人去政息,还在未定之天。
  由于特立独行的执政理念与“不粘锅”的性格,马英九一直没有在国民党高层中树立起比较好的口碑。2007年初,当马英九展开新一波人事调整时,国民党内马上出现了“马英九与吴敦义有密室之谈”的谣言以及任用杨渡及苏俊宾所衍生的“中时帮”、“打压异议份子”等争议。在马辞职而国民党主席面临补选之际,党内再一次掀起了让连战“回锅”的呼声。所有这些,其实就是反映了党内内各种势力的利益争斗。
  对马英九来说,国民党对其胜选尽管不一定有十分正面的效果,但是如果失去对党机器的控制,对他的选情则相当不利;对国民党来说,舍马英九之外,没有人有能力问鼎2008。双方彼此各有所求,又均有顾忌,这就是马与国民党关系的微妙之处。
  
  关键:破解民进党对“主体性”论述的话语垄断
  
  在泛蓝阵营为整合问题而焦头烂额之际,泛绿阵营也在为谁代表民进党出战2008而扰嚷不休。在谢、游、苏、吕先后宣布参加党内初选的情况下,谁能出线还是未知数。但是,绿营的争夺并不能舒缓马英九的压力。原因在于:第一,经过了长期的选举锻炼,民进党的选举机器已经相当成熟,尽管在初选过程中有争吵,但是在初选结果出来以后,凝聚力和向心力会快速回归,战斗力会很快展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进党谁出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谁出线,民进党都会全力以赴。这对马英九的压力是长期的和现实的。第二,民进党的核心价值及其动员诉求的改变对马英九来说可能是更大的考验。
  去年“倒扁运动”之后,民进党在其论述和价值体系上已经经历了一次蜕化的过程。过去民进党崛起所依恃者,无非是“民主”、“清廉”、“本土”三块招牌,现在前两块招牌经历了弊案及“倒扁”运动抽丝剥茧般的侵蚀作用,已经被民进党弃如敝履。也就是说,民进党未来发展必将更加依恃“本土”这块招牌。本土认同不等于台独,但是民进党的“本土性”建构无论是对岛内政局,还是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去年北高市长选举结果是泛绿民众对“本土性”认同的一次大型投票。事实证明,贪污但是坚持“本土”的民进党在高雄取得了胜利,在台北也取得了选票上的小幅增长。这种结果对民进党无疑是一个鼓励,并将成为民进党未来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信心基础。进入2007年以来,民进党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陈水扁在1月下旬更是表示,在他任职期间,将继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希望在2008年,能够让自认为“台湾人”的总数达到七成,甚至七成半以上。
  影响所及,民进党又显示出对族群动员的强烈兴趣。在最近举行的“二二八”事件纪念活动中,上至陈水扁,下至泛绿学者,众口一词认定“二二八”事件就是族群对立而导致,对马英九所谓“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不是族群问题”的说法进行了驳斥。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在未来的选举动员中,族群议题会作为主要的议题,和“本土性”论述相结合,为民进党所用,特别是针对有外省人身份的马英九,更是这样。
  所以,如何打破民进党对“主体性”论述的话语垄断权,破解强加在外省人身上的“原罪”,是马英九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
  可以预见,主体性及台湾的“国家认同”问题会随着选举的临近被越炒越热,它对马英九及国民党和泛蓝阵营产生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国民党和马英九基本上还处于消极因应的阶段。对于台湾当局修改教科书大举“去中国化”的行为,占据“立法院”优势地位的国民党并没有全力遏止;而此前马提出的“两岸关系终极目标是走向统一”论述也在泛绿的反弹之下销声匿迹;不久前马英九提出“执政后国民党更改党名”的问题,更是反映出其在论述上的困境。马英九当前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建构可以吸引民众的两岸论述,给台湾人民一个光明的愿景。只有这样,才能面对“本土性”论述攻击时不随民进党的步调起舞,进而破解民进党对他外省籍身份的攻击。马英九如果要在2008年问鼎大位,这必然是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跨越 马英九 马英九:如何跨越2008 马英九就职演说视频 2008马英九就职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