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民族主义【当资源遭遇“民族主义”】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俄罗斯总理普京是个很能抓人眼球的政治家。就在他西伯利亚打虎、驾轰炸机上天等……系列极富挑战性的动作还在人们印象中时,8月1日。56岁的普京又让新闻媒体惊讶了一把:在贝加尔湖深水下潜四个小时!而当记者问他今后是否还打算游太空时,普京意味深长地回答:“不,地球上的事够我忙的了。”
  平心而论,普京每每有“做秀”嫌疑的亮相其实都有用意。光拿这次潜水来说,路透社的解读是探寻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这种宝贝在贝加尔湖底大量蕴藏,含量相当于超过一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不过反过来,立即有人把这看作是普京拿油气资源向西方的?次新示威,就连扣到普京头上的帽子也是现成的――资源民族主义。
  
  “肥水不流外人田”
  
  6月30日,伊拉克举行了战后首批八块油气田招标,这一举措意味着伊拉克战后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意义深远。不过让人尴尬的是,“石油盛宴”不欢而散,大多数油气田流拍。原因其实很简单,伊方条件苛刻,外国公司只能赚到每桶原油两美元的“服务费”。这种“自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被外界讥讽为“石油民族主义”。全球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前不久在英国《生存》杂志撰文,指出“资源民族主义”就是“资源大国将本国资源的掌控权从外企移至国企手中”。而普京之所以屡受西方媒体诟病,就是因为他从整治尤科斯石油公司以来,不余遗力地推行石油国有化,而促使普京对尤科斯动手的就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将该公司大部分股份出售给美国人。
  在国有化问题上做得更“绝”的还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7年,委政府宣布接管富产石油的奥里诺科河地带所有石油钻探计划,一下子就让美国康菲、雪佛龙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卷铺盖走人。去年,查韦斯又接管了世界水泥巨头墨西哥水泥集团在委内瑞拉的工厂和办公楼。而普京与查韦斯经常在国际上被拿来说事只是因为他们行动高调,事实上近年来在国有化问题上只做不说、略渡陈仓的资源大国可以随口举出一串,比如2006年阿联酋从康菲公司手中接管了近海油田,终止了双方45年的合作;阿尔及利亚也在这一年出台法律,要求国营公司在石油项目中至少拥有51%的控股权;沙特阿拉伯这个世界最大产油国则干脆不让国际公司参与石油勘探和开采。
  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统计,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13个成员加上俄罗斯控制了全球约83%的油气储备,而包括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龙、壳牌在内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的还不到10%。光是让资本雄厚的跨国公司眼睁睁断了“财路”已经够让人恼火的了,更让西方国家头痛的是挟资源优势提高自己地位的“资源民族主义升级版”。
  7月13日,一份兴建科布多管道的政府间协议在安卡拉签署,这多少让欧洲国家松了口气。科布多管道是将中亚和里海沿岸的天然气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输往欧洲的大动脉,将于明年开工,2013年投入使用,它的尘埃落定让俄罗斯《晨报》惊呼:“堪称国际能源政治的真正转折”!此前,俄提出了穿越黑海海底向欧洲输气的“南溪”管道,目标是在欧洲能源供应方面建立一个“大围栅”:去年8月,俄格战争期间,俄军炸弹就落在离具有战略意义的巴库 杰伊汉输油管道几米远的地方,让欧盟对俄的制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而今年初,俄乌“斗气”更使欧洲在寒冬中又气又急。这种用资源“卡脖子”的战术使资源国家在国际斗争中有了“撒手锏”。
  把这种“资源武器”用得炉火纯青的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8月9日,由于哥伦比亚准备与美国谈判新军事合作协议,查韦斯下令终止与哥的能源供给协定。过去三年,他下令向美国23个州23.5万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取暖用油,“送温暖”博取好感的做法让布什政府如坐针毡。更让资源进口国不安的是,如今“资源民族主义”似乎有联手扩大声势的迹象,去年9月,俄副总理谢钦率团前往维也纳与OPEC商讨加强合作事宜,天然气储量占全球60%的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三国还准备发起组建“天然气输出组织”。
  
  资源与技术的“拉锯战”
  
  “资源民族主义”让两方国家芒刺在背。资源消费大国日本的一家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发出惊叹:“世界进入了初级产品优势时代!”近年来,在世界资源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原煤和粮食价格都创下新高,整个初级产品市场行情都在走高,呈现出“资源通货膨胀”的局面。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所长柴田明夫认为,“廉价资源时代”向“高价资源时代”的转变,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在廉价资源的托举下,依靠美日欧发达国家经济的牵引,维持了年5%左右的增长。但以70年代初“石油危机”为契机,西方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向尖端化、节能、省资源化发展,因此,80至90年代国际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缓和,没有价格上涨空间。进入21世纪,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拥有30亿人口的地区进入加速工业进程,世界经济再次以5%左右速度增长,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增加的时代再度到来,这为“资源民族主义”提供了背景。
  从资源国的立场来看,是外国资本诈取了珍贵的国内资源并获取高额利润,如果本国的资源开发是为了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就有了出卖国家战略资源的嫌疑。这里面固然包含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另一个更大时代的附属产品。二战瓦解了殖民主义,带来了民族解放的时代,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实现了主权独立,然而在经济上仍处于依附地位,发达国家利用在世界经济链条中的优越地位,以技术专利、技术封锁等作为控制发展中资源国经济的手段,资源价格酱遍被压低。因而,当21世纪“高价资源时代”到来时,资源国把资源价格居高不下视为保护本国利益、在国际社会显示力量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不过,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中,他们的技术强势并没有形成“技术民族主义”的语境,而今天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则顺理成章地被称为“资源民族主义”。
  不过,这种技术与资源的“拉锯战”迄今没有结束。布雷默在《生存》杂志的文章中就探讨了“资源民族主义”政策的风险问题,指出最大的风险就是资源国有化会失去“为扩大或维持产量所需的外国技术和专业知识”。最新的例子是6月26日,几内亚致函世界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称自去年11月几政府收回力拓对该国西芒杜铁矿的开采权后,后者挑战几政府权威,并对几国内和平构成潜在威胁。而对几内亚来说,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大型铁矿开采的技术与设备,在“开除”了力拓后,不得不把开采权交给另一个跨国公司――总部在英国的BSG矿业公司。
  而更为吊诡的是,在西方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语境中并没有包含他们自己性质相同的某些做法。不久前,中铝向力拓公司注资一事,就牵动了铁矿石丰富的澳大利亚的敏感神经。另外,美国作为世界第11大石油储藏国,出于战略考虑却不愿开采资源,德国也有至少5.6亿吨石油埋藏地下,而其年产量却只相当于沙特最大油田一周的供应量。
  
  打了折扣的全球化?
  
  如何看待“资源民族主义”的影响?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全球化的抵制今天具有一种新特色,发展中国家通过高油价获得权力,富裕国家里也有保护主义气氛,两种趋势相互加强,可能使全球化速度放慢。”
  的确,“资源民族主义”几乎是给发展中国家“量身定做”的概念,而实际上近年来让全球化打了折扣的是“经济民族主义”,包括不少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从美国到欧洲,从拉美到亚洲,以反外国并购、国有化为特征的经济保护主义力量正在不断凝聚。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劳工方面的排外主义情绪开始在全球蔓延,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对外国涌进来的技术工排挤情绪日益高涨。
  “一个幽灵,经济民族主义的幽灵,在欧美游荡”――瑞典《埃塞克斯》杂志曾模仿《共产党宣言》的句子显示经济民族主义的挑战。就对全球化的伤害而言,“资源民族主义”与保护主义并无二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向全球化迈进的时候,各国经济政策就在自由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摆动。从短期看,“经济民族主义”也许能带来一些好处,但就长期而言,自由贸易才能增加财富。看来,“民族主义”的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但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流的时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两败俱伤的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民族主义 遭遇 资源 当资源遭遇“民族主义” 当资源遭遇民族主义 当外来者遭遇民族主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