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陈江会”的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果      12月22日,台中裕元花园酒店,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第四次会谈顺利落幕。   此次会谈获得如下成果:一是签署了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疫检验、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三项协议。这三项协议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提高两岸产业合作层次和水平,强化两岸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是鼓励双方专业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在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及监测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是就推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原则性交换了意见。商签ECFA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是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持续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需要,双方同意将其列为明年第五次会谈的优先议题,尽快安排两会框架下的专家级磋商。
  四是同意将两岸知识产权(台方称智慧产权)保护列为第五次会谈商谈议题,并继续协商、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
  此次会谈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即两岸两会定期会面协商机制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肯定。
  自2008年6月以来,两会已签署九项协议,涉及旅游、通航、通邮、投资、金融、食品安全、打击犯罪、司法互助等多个方面,丰富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推动了两岸关系进展。就实际操作层面看,协议执行单位效果显著,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截至2009年10月,大陆累计已有2万多个团组、53万人次赴台旅游,按照人均日消费295美元、平均停留7天,6夜计算,大陆游客已累计为台湾带去近11亿美元的直接收益。两岸空中直航共运送旅客260万人次、货物4.6万吨,海运直航运送旅客120万人次,货物4480万吨。两岸相互通报涉及食品安全的商品信息400余次,联合侦破七件重大电信诈骗案,逮捕嫌犯200余人,向台湾司法机关遣返涉嫌杀人、诈骗等通缉要犯14人。大陆对台采购总额约140亿美元,占台湾1至11月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的7.6%,对缓解台湾出口下滑,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前几次会谈成果对台湾产生实质利益,两岸两会会谈才得到了岛内大多数民众的认可。“陆委会”公布的民调表明,68%的台湾民众认为制度化协商有助两岸关系和平稳定,65%赞成两岸继续协商对话,63%同意建立主管部门沟通管道处理两岸交流衍生的新问题,分别有高达73%、55%的民众赞同第五次陈江会协商知识财产权保护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两项议题。
  
  背后的某些征兆
  
  一是岛内独派仍然抱有对抗思维,干扰破坏两岸两会协商。上一次“陈江会”在台北举行,民进党发动群众如影随形一路示威抗议,最严重的是在台北晶华酒店宴客时,几百个绿营支持者包围酒店居然长达八个小时之久,造成被请的宾客进不去、出不来。这次在台中举行,东道主、该市市长胡志强身段柔软,个性圆融,蓝绿关系都很好,按道理绿营上下应该会买他的面子,不会在他的地盘上撒野,给他出难题。但事实上,在会场裕元花园酒店前空地上,民进党号召群众聚集闹事,施放天灯与气球,朝酒店发射花炮烟火。12月20日当天的“反中游行”,号称10万人、实有3万人参加,会后又搞“遍地开花”,一路跟到阿里山和日月潭抗议示威,导致陈云林最后放弃游湖。如果不是因天气寒冷不利抗议游行,如果不是台东发生地震人心惶惶,如果不是蔡英文在县市长选举中大胜爱惜羽毛不愿大闹,恐怕参加闹场的绿营支持者会更多、抗争烈度会更高。一个并不算太敏感、层级不算太高的两岸两会之间的纯经济性的会谈,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污名化为卖台、统战,并搞成超级火爆抗议战场,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人们又怎能乐观以待?
  二是两会第一次出现协商却无法签署协议的情况。这次本来要签四个协议,但其中的“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最终没有签成。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双方协商这项协议的时间较晚,准备不足,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充分交换意见,统筹安排,总之“完全是技术性原因,与政治无关,与所谓主权问题无关”。但台媒透露,真实原因除双方在课税权的分配、扣缴税率上限、所得定义等细节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外,最关键的是两岸在采用“港澳模式”还是“国际模式”、是根据税额发生地征税还是根据纳税人出生地征税上相持不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以前大陆对台湾提出的协商要求大方到了慷慨的程度。第一次陈江会上,为兑现马英九“7月4日实现周末包机、陆客赴台”的承诺,大陆能在短短几天内完成预备性磋商,22天内签署“包机会谈纪要”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三鹿奶粉事件后,台湾临时要求在第二次陈江会上洽签“食品安全协议”,大陆再一次无条件配合。回过头看,这回双方谈不拢,显然不是协商时间较晚、准备不足之类的理由所能完全解释的。其深层的原因,除了双方对征税的细节问题确实各有坚持外,恐怕更多的是在互相向对方释放某种政治信号。
  三是两岸两会领导人定期会面协商并签署协议的这种协商形式似也出现危机。陈江会后,台媒传出,有人认为陈云林赴台协商,民进党抗议行为过激,当局维安成本太高。为省事、省钱计,以后两会领导人可不再追求形式上的会面,协议文本可通过换文形式签署。譬如避免双重征税协议谈妥后即可换文签署,不一定要拿到第五次陈江会上签。说这些话的人并非没有政治素养,也并非不知道双方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谈、谈什么、哪一层级的人出面签、什么人接见都有讲究。之所以放话要取消两岸两会领导人定期会面机制,背后也隐含着某种价值取向和大陆应该特别关注的政策信号。
  四是台当局刻意阻挠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宴请陈云林心态可议。第二次陈江会中,连战、吴伯雄都曾以东道主身份宴请陈云林。这次据传马英九下令,海基会以会谈重点是公务谈判、任何模糊焦点的事情都要尽量避免为由,挡下了连、吴宴请陈云林的安排。当然陈云林还是想办法抽时间会见了连、吴、宋,会后传出国民党内部争夺两岸交流主导权的传言,以及蓝营大老们与马英九相互看不顺眼的说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英九为推动“台日特别伙伴关系”,曾拜托李登辉贡献对日人脉,发挥影响力。现在马刻意排除熟悉两岸事务的连、吴、宋,除了台面上的“争夺两岸交流主导权”之外,大概还有想给两岸关系降温泼水、唯恐两岸交流影响其连任大计的小算盘。

相关热词搜索:危言 第四次 盛世 第四次“陈江会”的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主要内容 盛世危言什么意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