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桥的石头怎么衔接 凝化在石拱桥身上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拉丁桥闻名于世是在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波黑多水,因此多桥。桥是波黑社会曲折发展的见证。本文要讲述的这座桥所承载的历史就异常沉重,它连接了河的两岸,却阻碍了不同文明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它就是萨拉热窝市米利亚兹卡河上的拉丁桥。在萨拉热窝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驻足桥头,探寻凝化在它身上的故事。
  
  桥的命名寓意
  
  东西走向的米利亚兹卡河不宽也不深,但横穿萨拉热窝市区。南北走向的拉丁桥是一座极为普通的三墩四孔石拱桥,河中的两个桥墩上还各有一个圆形泄洪孔。桥面由石块铺成,两边的护墙也都是石板。拉丁桥位于中心城区边上,建成于1799年,比莫斯塔尔桥晚233年。然而,它却是波黑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
  从15世纪中期开始,波黑便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时间长达300余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之后,企图向西、向北进一步扩张。此时神圣罗马帝国中势力最强的奥地利则想向西、向东扩张。于是,两大帝国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展开争夺,持续了近百年。1788~1790年奥斯曼帝国在第四次奥土战争中被打败,包括波斯尼亚在内的巴尔干北部地区转控到奥地利手中。奥地利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萨拉热窝这个土耳其人的“总督的领地”。于是,在萨拉热窝,奥地利式的政府大楼、剧院、博物馆和商业街构成的中心城区形成了。奥地利当局还在米利亚兹卡河上修建了几座桥,拉丁桥便是其中之一。文献上说,拉丁桥所在的这个地方曾有过桥,但在1791年被洪水冲毁。1798~1799年间,奥地利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重修了这座桥,起名拉丁桥。
  
  桥头的枪声及其背后
  
  拉丁桥闻名于世是在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当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偕妻子索菲娅来到萨拉热窝,检阅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一些激进的塞尔维亚青年策划了谋杀行动。当斐迪南夫妇检阅完毕返回市政厅时,先遭到炸弹袭击侥幸脱身,但在拉丁桥头,另一名塞族青年普林西普飞身上前,开枪击毙了他们。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起谋杀,但实际上有着极为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受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上半期欧洲革命的影响,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兴起。1878年以后获得自治公国地位的塞尔维亚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抗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核心。波黑的塞尔维亚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成为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一些激进的塞尔维亚青年建立了秘密武装组织,专门从事恐怖活动。奥匈帝国则一心想并吞塞尔维亚,然后建立起一个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元制的帝国,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地位。需要指出的是,19世纪与奥斯曼争夺巴尔干的除了奥匈帝国,还有沙皇俄国。沙皇俄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俄土战争并打着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土耳其人的旗号,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巴尔干半岛的东部。随着奥斯曼帝国力量的式微,奥匈帝国和沙俄成为巴尔干半岛上新的竞争对手。沙俄支持的就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同为斯拉夫人和同信东正教是其支持的客观基础。不难看出,波黑塞族青年的秘密恐怖组织实际上是有塞尔维亚和沙俄支持的背景。
  正因如此,拉丁桥头枪声响后,德国公开鼓动奥匈帝国立即“彻底清算”塞尔维亚,沙俄和法国则以军事总动员的方式表示支持塞尔维亚。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拉丁桥还是普林西普桥
  
  刺杀了斐迪南夫妇之后,普林西普及其同伴被当局抓获。同年10月被判刑。入狱后不久,普林西普患骨结核,于1918年4月28日死在监狱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普林西普功过是非的不同评价及其背后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桥名的变更而延续着。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时,巴尔干半岛上诞生了第一个除保加利亚人以外所有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国家,开始时称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塞尔维亚人处于主导地位。正因如此,刺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成了塞尔维亚的爱国主义英雄,他的尸骨也被迁入萨拉热窝的荣誉公墓。为了纪念他的壮举,拉丁桥更名为普林西普桥。由于大塞尔维亚主义盛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心是维护塞尔维亚人利益的,社会地位最低的就是波黑穆斯林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地位与塞尔维亚相当,但在宗教文化上属于西方,即信奉天主教。所以,给予普林西普如此殊荣并非各民族的共识,甚至还有很大分歧。南斯拉夫王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意法西斯肢解后,一些克罗地亚人甚至在德意的支持下屠杀塞尔维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萨拉热窝一切与普林西普有关的历史痕迹都被清除了,普林西普甚至成了叛国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保加利亚人之外南斯拉夫民族重新统一,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南联邦仍存在着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对统一国家的认同问题。比如,塞尔维亚在很大程度上仍在主导着国家生活,穆斯林等少数民族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或许就是为了增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度,1977年南联邦政府决定,在这座桥的西北角上竖起一个纪念碑,在当年普林西普埋伏的地方安放一块用水泥浇筑而成的脚印印模,据说这双脚印就是他当时留下的。文献上记载了印模旁边的铭文:“正是在这个地方,普林西普用枪声表达了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多少世纪以来对自由的追求。”然而,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这座被强化了“普林西普含义”的石桥依旧打不开各民族的心结。
  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大多数东欧国家都以和平的方式改变社会制度的时候,南联邦却烽烟四起,开始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于1991年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于1992年组建了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其间,穆族和克族主导的议会也宣布波黑独立。但是,波黑塞族在南联盟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并试图以武力方式从波黑分离出去,1992年4月,波黑战争爆发。萨拉热窝是主战场之一,塞族武装居高临下包围了、萨拉热窝,打死了许多穆斯林,也炸毁了不少清真寺。作为报复行为之一,穆斯林破坏了普林西普桥头的纪念物,那个印模也不知去向。如今,它的复制品陈列在桥头马路对面的那个1878~1918年萨拉热窝博物馆中的进门处,上面提及的那句铭文也变成了这样的解说词:“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在此刺杀了奥地利王储斐迪南和王妃索菲娅”。这个博物馆里展示的除了那个印模复制品外,还有七名刺杀者的照片、刺杀地点示意图和当时使用的手枪,还有斐迪南夫妇访问萨拉热窝的一些照片和与真人大小的蜡像。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后,根据代顿协议,波黑成为一个由穆克联邦和塞尔维亚共和国两个分治实体组成的统一国家,萨拉热窝大部分为穆克联邦控制。普林西普桥又改回拉丁桥的老名。
  萨拉热窝和米利亚兹卡河上的这座桥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看过之后,你也许永远不会忘记。

相关热词搜索:石拱桥 身上 故事 凝化在石拱桥身上的故事 中国石拱桥拱形美学论文 与桥有关的故事 简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