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全民关切? 美国全民选举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陨灭的美国梦      9月6日,纽约。尽管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但各种造势活动、竞选广告早已铺天盖地而来,民主党与共和党都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在这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最关键的中期选举”中,美国国会众议院所有席位和参议院1/3席位、以及37个州的州长将改选。这一天,乔?克莱恩,这名《时代》周刊的老牌记者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带上摄影师,开车上路了。克莱恩曾经撰写过一部描绘克林顿第一次总统竞选的小说,并因此名声大噪。克莱恩从东海岸的纽约出发,穿越12个州,整整花了四个星期抵达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并不是观光,而是了解美国民众对于这次中期选举最关心的是什么。
  在一个温暖的秋夜,克莱恩在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与当地人聚在一起聊天。尽管这些人中既有共和党粉丝也有民主党拥趸,但克莱恩很快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美国的最好时光已经成为历史,而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坐上了美国人一直占据的司机的位置。一名叫伍兹的前检察官首先发言:“我们这一代人在一个相信我们现在是、并且始终会是世界第一的环境中长大,但现在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逝去,而本届政府恰恰加快了这一进程。”伍兹声情并茂的发言很快博得大家的共鸣,其中一位父亲情绪激动地说道:“我现在已经无法告诉我的孩子们,他们将来能在一家好公司找到一份好工作,30年后拿着一份丰厚的养老金退休――这显然是一个谎言!”
  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场民主党人聚会上,塞康告诉克莱恩:“共和党和民主党其实是一丘之貉,自克林顿开始到现在,至少有一千多万个工作机会流向了海外。一个强大国家怎能没有制造业?我们必须想办法把饭碗抢回来,否则我们将臣服于中国!”塞康是移民后代,现在是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尽管塞康的观点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不过在场的人却都多多少少有些担忧,与中国相比,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正在下滑。约翰是芝加哥郊区的一名企业经理,他认为,越先进的经济体制生产越先进的产品,但是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超越美国,美国这方面的优势已经丧失了。“一个并非牛顿、爱因斯坦般天才的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工作?”约翰反问克莱恩,“我们必须为普通人提供工作岗位!”约翰曾从事制造行业,是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过着富足而体面的日子,但是由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产业转移,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他发现自己的日子过得越发紧巴了,甚至失业过很长一段时间。一位地方电视评论员向克莱恩抱怨“中国制造”的“泛滥”:“谁能保证50年后美国和中国不会爆发战争?我们真的希望我们所有的计算机都由中国生产吗?”
  两年前,这些对时局失望透顶的选民将希望寄托在了那位高呼“变革”的年轻民主党人身上。意气风发的奥巴马没有辜负众望,一上台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刺激计划、医疗改革、金融改革、气候与能源法案……然而,就像《新闻周刊》评论的那样,大幅度的金融改革得罪了华尔街,而医疗改革又得罪了白人中产阶级,奥巴马获胜演说中那个“满怀希望的变革的时代”并没有如期而至――当然,他的确努力工作了,只是结果无济于事。这或许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一次奥巴马曾经的支持者选择呆在家里而不是去投票站投票――11月2日,民主党丧失众议院多数席位,勉强守住参议院。
  在旅行结束的前两天,克莱恩来到尤拜城参加一位读者和其邻居的晚餐聚会。当看到大人们在草坪上吃着食物话着家常,孩子们在街道上嬉戏,他忽然感到心潮澎湃:“这曾是我想象中美国最美好的景象,但现在看来似乎只是困苦时代的海市蜃楼而已……美国人曾经相信只要规规矩矩办事、认真工作,一定能实现富足、安宁的美国梦,但现在我们已不再相信了。”这篇历时一个月完成的文章最终取名为“横贯全美的痛苦和焦虑”,于10月下旬发表于《时代》周刊。无独有偶,克莱恩的一名同行也在《时代》周刊表达了同样的忧虑:当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呈现一派生机和雄心时,美国人则表现出抑郁、沮丧和愤怒,美国人这一次担忧的远不止经济刺激计划和减少赤字这类短期问题的争论,而是担心国家不是处在周期性的衰退中,而是处在结构性的变革中,而变革显而易见会给普通美国人的就业带来新的挑战,给他们的收入带来压力,给无数人所追逐的美国梦带来致命的危险。
  10月1日,洛杉矶。选战已进入白热化,即将结束行程的克莱恩思绪万千。在这趟贯穿全美的旅途中,有一点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那就是人们更加忧虑所面临的经济挑战(中国),而不是军事挑战(阿富汗)。克莱恩认真地做了统计:人们每提到阿富汗一次,至少会提及中国25次。经济话题,或者说与中国相关的经济话题已经取代反恐问题成为全民关切。中国――这个在两年前并不是选战话题,甚至奥巴马与麦凯恩的电视辩论中几乎未曾提到的遥远国家,就这样成为了这场驴象争夺战中意外的主角。
  
  “被主角”的中国
  
  2030年,中国北京某大学的课堂,一名亚洲人模样的教授正在讲“全球经济学”。“为什么强大的国家都会走向灭亡呢?古希腊、罗马帝国、不列颠帝国、美国,因为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美国政府企图以庞大的开支和税收来摆脱严重的经济衰退,巨额的所谓刺激开支、庞大的医疗改革、政府接管私有企业,债务累累。”说到这里,教授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当然,我们是他们的大债主,现在他们都得给我们干活儿。”讲台下的中国学生不约而同一起大笑。教授接着说:“那些将美国经济拖向边缘的人将重掌政权,那些对中国友好的企业集团将再次控制美国,这对我们来说太棒了!”
  选举前夕,这则名为“中国教授”的竞选广告迅速蹿红,一举将选战推向高潮。共和党支持者通过这一副杜撰的“世界蓝图”告诫选民,如果把票投给民主党,那么20年后中国将“控制”全球经济,而美国则沦为中国的“打工仔”。不过,共和党拿中国说事,民主党也不甘落后,你借中国来批评我的经济刺激计划,那我就借中国来寒碜你的自由贸易政策。在俄亥俄州民主党议员斯皮茨制作的广告中,先展现了中国繁忙的港口和人头攒动的街道,紧接着是俄亥俄州连玻璃都碎了的破败厂房,以及美国工人无助的眼神。广告的旁白说:“吉布斯(共和党获选人)想和中国搞自由贸易,提高他们(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但俄亥俄州怎么办?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让中国偷走了俄亥俄州9.1万个就业机会。”广告最后出现了中国人舞狮的热闹场顽,旁白是:“在中国,人们会用中文对吉布斯说――谢谢。”
  由于中美关系特殊,中国总是在美国选举季节被政客当作“牌”来打。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两党候选人都打“中国牌”,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9名候选人用类似的广告指责竞争对手“过分同情中国导致美国受害”,不仅令中国媒体和中国人愤慨,就连一向喜欢刁难中国的美国媒体都嘲讽这些政客只知道“寻找替罪羊”,称这种挑动仇恨的空谈只会让美国的病情“继续恶化”。实际上,在选举中制造假想敌这一招在美国历史上久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因汽车制造业问题迁怒日本,90年代又因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针对墨西哥。现如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制造业一蹶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债无以复加,作为对美贸易第一顺差国、美国第一债权国的中国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细心的美国人很快发现,这些政客尽管在台上口无遮拦地宣扬“中国威胁”,但背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中国拉资金、做生意。据报道,从9月至中期选举,包括加州、佐治亚州、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州、佛蒙特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和夏威夷州的州长,以及芝加哥、托莱多、匹兹堡和旧金山的市长都曾或即将率团访问中国。历史也证明,竞选口号和当选后的政策措施往往有天壤之别。从某种意义上看,竞选就像一场拉票游戏,只要拿中国开涮可以赢得选票,政客们自然会屡试不爽。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关切 中国 中国 美国中期选举中的全民关切? 中国为什么不全民选举 美国中期选举评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