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三部曲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爱情的三部曲篇一:怀念萧珊 讲词

怀念萧珊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萧珊是巴金生命中唯一的爱侣,为了事业,他们谈了8年恋爱,巴金40岁时,他们才到贵阳旅行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在长达28年的共同生活里,巴金与萧珊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那么,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就是巴金为悼念亡妻所写的一篇散文《怀念萧珊》。

一、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芾(fei)甘,取自《诗经》中《召南 甘棠》首句“蔽芾(fa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小说:

《灭亡》、《新生》、《春天里的秋天》 《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

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散文集:

《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

《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巴金在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二、 萧珊简介

萧珊 (1917-1972) 女,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4年5月,在贵阳与巴金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文学》、《收获》编辑,兼事文学翻译。病逝上海。

1930年,巴金小说《家》的出版,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特别是《爱情三部曲》出版后,巴金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其中不乏年轻的女士,很含蓄地向他表示爱意。当时的巴金还没有将自己的婚事提到人生日程。只是出于作家对读者的感谢的心情,给读者写回信。在

来信中有个署名“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读者,给巴金留下深刻的印象。巴金觉得这个女孩很单纯、热情,和她保持了大约半年的通信关系。有一次她来信说:“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见面谈呢?”信中提出与巴金见面的请求,约定了时间和地点,还附上了一张照片,背面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阿雯”。这个叫“阿雯”的女孩就是后来的萧珊。因为她在兄妹中排行第三,1941年她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她们宿舍住着三个女孩,她年龄最小,两个师姐管她叫“小三”,后来就取其谐音“萧珊”为笔名了。

三、 作品背景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严重迫害,巴金同样也没逃脱这场灾难。他作为“牛鬼蛇神”、“反动权威”一次又一次地挨批斗,受侮辱,关“牛棚”,到“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晚上常常做恶梦。萧珊也因是巴金的妻子被“勒令”靠边劳动,并在大大小小批斗巴金的会上陪斗。尽管日子难熬,她却始终陪伴着巴金,给巴金以安慰和鼓励。渐渐地,在内心默默忍受着极度痛苦的萧珊,越来越憔悴,最终她病倒了。虽然进行了救治,她还是很快地去世。“文革”结束后,巴金已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此时,他已身心交瘁,爱妻的死,成为他心灵深处沉重的创伤。他心中另一处沉重的创伤,是民族的精神悲剧。对此,他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会发生“文革”?怎样才能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于是,他以与民族共忏悔的彻底求真精神,以耄耋(mào di?)之年、病残之躯写下了五部散文集《随想录》,把自己的人生积淀、深刻思索,以及坦诚、智慧和品格都熔铸于笔端。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四、 讲解分析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 由萧珊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引出对萧珊的怀念,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交代了写作本文的原因──萧珊去世后几天,就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但由于那时还处在“文革”之中,写不出来。现在“文革”已过,自己“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两篇文章”,想说的话可以说出来了。先回忆向萧珊遗体告别的情景,引出她遭受迫害致死的原因,然后具体展开对她“文革”中所受折磨的回忆。

第二部分,继续回忆萧珊在“文革”中度过的艰难岁月。“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生命之火逐渐熄灭”,着重回忆萧珊生病后的生活。

第三部分,着重回忆萧珊病重直至去世一段时间的生活。

第四部分,照应开头,并围绕对萧珊的总评价展开回忆。从两人的相识一直写到她的最后。

五、 文学特征

1 .把萧珊的悲剧同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以个人的悲剧反映民族的悲剧,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文章一开头就说,萧珊被火化后两三天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这点明了萧珊去世的特殊岁月──“文革”期间。那时,作者还没有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由,甚至说连自己的思想感情都不敢有了。巴金说:“五十年代我不会写《随想录》,六十年代我写不

出它们。只有在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 我才明白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文中提到,作者当时“经常去龙华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还提到“干校”、“四清”运动、“工作组”、“造反派”等等带有时代特点的词语,不断向人们提示着悲剧发生的特殊时代、悲剧的典型意义,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2 .风格朴实,记真事,抒真情,写心声。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我几十年前同一位朋友辩论时就说过:长得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像一个丑八怪,不打扮,看起来倒还顺眼些??我认为打动人心的还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主人公的命运??我最恨那些盗名欺世、欺骗读者的谎言。”“我掏出自己的心,让自己看,也让别人看,我好像把心放在清水池里不断地冲洗。我努力不讲假话,我要理解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理解。”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才越加显得可贵,越加有魅力。本文也是这样,记叙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流露,议论也是有感而发,同时记叙、抒情、议论又是非常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 .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如第一部分作者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时,“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 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两个人所说“日子难过”的含义,尽管并不完全相同,但二人内心的痛

爱情的三部曲

苦却是一样的,说明了她分担了“我”的痛苦。而她紧接着加上的话,又说明了她“给了我不少

爱情的三部曲篇二:《激流三部曲》

读书笔记

(一)《激流三部曲》

作者:巴金 出版时间:1979年

书籍版本:家为79年一版一印,春秋为2版一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信息: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

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

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

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

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引言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的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着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作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者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激流三部曲》所反映的时间是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在这一背景下,主要描写了高家三兄弟的恋爱故事。高觉慧与鸣凤、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钰钰的悲剧事件。《春》主要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蕙表妹的悲剧事件。《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其主题着重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三)主体

《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该三部曲虽然没有直接写五四运动,但它却充分表达了五四时代的精神,反映了一代青年人的奋起和追求,表现了

新观念在我国土地上的诞生。

《家》中高湿三兄弟的恋情,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却有一个相同的基点—他们都为追求幸福的爱情而和封建礼教及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特别是他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互联系着。鸣凤的故事在全文中起重要作用,她的死激化了家庭内部矛盾,直接唤醒了第一个叛逆者——高觉慧。鸣凤的死与觉慧的叛逆也标志着这个家族由盛转衰。在觉慧的直接影响帮助下,高觉民开始反抗,起而抗婚并取得了胜利,从而进一步暴露了封建专制主义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随着高家至高无上的“君主”——高老太爷的死亡,各种腐朽的东西统统明朗化、公开化了,原先隐匿着的各种矛盾冲突统统爆发出来。

《春》这部分同样是写爱情,但与《家》所写的内容显著不同。《春》表现为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作者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与批判。淑英和蕙一样,受父母、上司之命,要与自己从未见过的、声名狼藉的男人完婚,不敢反抗的蕙病死,而淑英则受新时代、新思潮的影响,在觉慧、觉民的帮助下,逃出了封建大家庭的囚笼。《春》实际是表现了专制制度下妇女解放的主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反叛者的队伍越来越强大了。旧家庭的统治转到克明身上,但统治力量大不如以前。

《秋》主要是通过对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道德加速腐化以及整个高家已后继无人的描写显示出旧家庭的崩塌。在第三代中,描写周枚与高淑贞的悲剧以及觉英、觉群的堕落。在这部分中,着重抨击了

专制主义假手封建礼教腐蚀、摧残青少年的罪恶。随着第二代家长克明的死亡,整个家庭的重担已找不到任何人老承担了。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激流三部曲》的众多人物形象中,我觉得高觉慧是最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新人的典型,他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从觉慧身上,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四)结语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以诚挚的感情和抒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青年形象。他们之中,有的被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夺去了生命,有的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屈辱而痛苦的活着,也有的经过曲折的斗争而冲破封建牢笼走向了新的生活。在这些青年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热烈而浓重的感情,为那些美丽而纯洁的青年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痛和压抑。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礼教感到无比的愤慨:为那些摆脱了沉重的枷锁而觉醒的青年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欢乐。作者在愤怒的喊出“我控诉”的同时,更坚信:“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无论黑暗势力如何强大和冷酷,它必然冲破重重阻力,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新思想必定战胜落后的一切东西!

爱情的三部曲篇三:《短文两篇——日月》

《短文两篇——<日><月>》

课标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及其解读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

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

课时 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4.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5.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

教学重点 目标2、4

教学难点 目标4

自主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预习过程】

任务 一:初读课文,积累文中词语

解释成语:飞蛾扑火:

夸父逐日:

任务二:走进作者,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1、巴金:原名 ,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 。

2、背景介绍: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任务三:初读课文,思考

1、结合文章的写作年代分析,“日”象征了什么?

2、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格的句子是:

3、“月”在文中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请你摘录文中的有关语句。

课中实施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巴

金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姮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二、自学?点拨

(一)走进作者: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二)了解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旸(yáng):日出。浸(jìn)

姮(héng)娥,即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三、齐读课文,让学生说出课文所写内容。

四、引导自学《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明确: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可由教师点拨完成,达到“知人论世”。

明确: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明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背诵课文

三、引导自学《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2)“月亮的光是死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明确: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意层的理解?

明确: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四、课堂小结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论及巴金的散文创作,《文学评论》中所载姚春树的一段话能够引领我们更好地走进巴金的作品,他说:“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热情的青春气息。

五、拓展延伸

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例: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

学生搜集并在课堂上交流。

六、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

《短文两篇——<日><月>》达标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姮娥()皓月()一撮() ....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每一天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zhàn()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清凉的早晨里我们

遨游书海,zào()动的青春中我们释放激情。打开一页水墨的文字,我们穿yuè()六月深邃的天空,倾听灵hún()深处的声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D、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5、巴金,原名 ,现代文学家,同时也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之一。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 ;“爱情三部曲”: 、 、。

6、展开联想,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绽躁越魂

4、C

5、李尧棠 《家》《春》《秋》 《雾》《雨》《电》

6、例: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相关热词搜索:爱情 三部曲 叶念琛爱情三部曲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