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掩的失落【艺术品市场:火爆难掩隐忧】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用“热气灼人”来形容近年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点也不夸张。艺术品拍卖;一次次成交纪录的大幅刷新,2004年全年近100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量及多项拍卖纪录的产生,都表明国内艺术品市场已完全走出了1997年以来形成的低谷;开始以更快、更强劲的势头向新一轮价格阶梯迈进。
  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势头之下,“拍卖会的拍品假货泛滥”,“艺术品市场充斥赝品”的新闻却不绝于耳。
  
  热气从2004年开始灼人
  
  “2004年是中国嘉德硕果丰收的一年。”中国嘉德国标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嘉德)市场部经理刘文明笑着对记者说。他的笑来自于去年的业绩。2004年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主办的中国嘉德秋拍会成交额逾4.8亿元,比以往的成交额几乎翻了一番。而同年的北京翰海秋拍会的成交总额更高达6.25亿元,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单次拍卖会成交总额的历史纪录。
  刘文明告诉记者,去年秋拍会期间,不仅很多拍卖公司的成交额翻番,创造了历史纪录,很多艺术品的单价更是让人吃惊。例如在北枣嘉德秋拍“瓷器家具工艺品”的专场上拍出的明朝黄花梨雕双螭纹方台,成交价高达429万元,而在嘉德1995年秋拍的专场中,它的成交价仅88万元,翻了近5倍。而仅0.6平方尺的八大山人的《鱼》最后以484万元成交,北京嘉德的拍卖师和负责人称其成交价超出了估价的4倍。
  据《中国收藏拍卖导报》社长徐舰讲,2004年一年创造自己个人作品新的价格纪录的画家,不下10位,他特意补充说,这些画家都是像徐悲鸿之类的名家。徐悲鸿的作品去年两次被刷新纪录,一次是他的《巴人汲水》,该作品几年前是以一两百万元的价格成交的,此次卖出了1600多万元的价格。而不;到二个月之后,他的《九州无事乐耕耘》又拍到1700多万元。很多画家都产生了2倍、3倍,甚童近10倍的价格增幅。
  回望2004年,周内艺术品市场掀起的热浪,至今仍在灼人耳目。著名文物专家丁山先生指出,2004年,进入艺术品市场人数的增多、成交额的急速放大、成交纪录的大幅刷新,无一不在预示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完全走出1997年来形成的低谷。
  中国毫无起色的股票市场,充斥着大量泡沫的楼市,令许多投资者深受打击,他们正日益转向艺术品,将其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投资方式。2005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春拍会在北京落幕,总成交量突破6亿元。同期举行的荣宝春拍会上,吴冠中的《黄土高原》以1870万元创下在世中国画家最高画价。中国银行艺术品顾问组负责人李辉对记者说:“在股市和楼市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艺术品为人们提供了另一条投资途径,人们在谈论它长期而惊人的回报。”
  虽然购买艺术品的决定可能是根据冷静的财务计算作出的,但拥有一幅名家作品,让朋友和客户觉得了不起,这种愿望无疑也增加了艺术品投资的吸引力。李辉指出:“艺术品与股票之间的差异在于,艺术品是有形的,而且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想在拍卖场中占一席之地的不单是富有的私人收藏家。一些机构投资者也将眼光投到了艺术品上。英国铁路的养老基金是首批将艺术品定为一种资产类别的基金,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这家国有铁路公司就花费了近1亿美元投资艺术品。到了90年代,公司将所收藏的大部分艺术品出售后,获得了年均13.1%的收益。而去年以来有部分海外热钱为了豪赌人民币升值,而潜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而将名家作品炒成天价,导致成交量大幅翻番。
  中国收藏家协会闫振堂会长还认为,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密切相关。物质财富增长,文化水平提高,使得关心、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应了一句古话,“乱世饥馑,盛世收藏”。
  于是很多人都想分享这块蛋糕,相关配套的服务也应运而生。国内各种介绍收藏知识的报刊层出不穷,连中央电视台也让女主播用甜蜜的笑容和通俗的语官来诠释高深的艺术专业术语。舆论的刺激对艺术品投资的兴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丑闻不断鉴定难
  
  然而“拍卖会所拍作品全是假货”、“中国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的新闻却不绝于耳。
  据报道,今年3月15日在珠海市博物馆举行的《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被画家后人关怡、黎捷在展览现场告知媒体,该馆展出的38幅作品全是赝品,无一真迹。截至记者发稿前,关于此次展品的真伪仍无定论。在专家的争议声中,艺术品鉴定的公信力正在丧失。
  而就在此事件发生后几天,3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大型周日书画拍卖会上,署名“方楚雄”的第一号拍品被撤下。据悉,方楚雄教授是广东著名的动物画家,27日晚他在拍卖会的预展上,认定此画不是其本人所作,拍卖公司为对众买家负责而作出了“撤拍”的决定。
  两起事件发生之后;全国媒体争相报道,艺术品市场的“打假”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这两起引人注目的案例,并不是“打假”的开始,也不会是结束。原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1996年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40万元的价格竞拍得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是假货。由此引发了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中国拍卖第一案”。
  近年来,出现在艺术品市场的假货丑闻常常让人瞠目结舌,艺术品造假专业化、集团化常见诸报端;名家作品出现“双胞胎”“多胞胎”的现象屡见不鲜。名家作品真伪杂糅、越拍越多,让人防不胜防,令不少收藏爱好者持币观望。
  如果说以前有人对艺术品市场到底有多少诚信还怀有侥幸心理的话,博物馆也不能为艺术品提供一片净土就让人更寒心了。艺术品市场的不规范一直以来就是其发展的软肋,而文物领域缺乏标准更是让投资者默然。
  收藏人士想为艺术品找一个权威部门鉴定,却很难找到。或者在这边鉴定是绝对的真品,另外一个地方的鉴定结果却是赝品。著名瓷器鉴定专家张文源指出,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升温,由此人们对鉴定专家的工作也越来越关注,喜爱收藏的人士都希望将自己的藏品“收名定价”于专家的法眼之下。专家对艺术品虽然有常人斯不及的鉴别力和理解力,但同时也应看到,专家对艺术品的鉴定能力,有其无法回避的局限性。
  首先,所谓“传家”,是某一领域的专门家,其所学无法涵盖所有艺术品门类,超出其所学领域,就会有局限性。其次,专家多是研究某个时代艺术品的专家,超出他所熟悉的时代,也有局限性。明清字画专家对宋元作品就未必擅长。还有,专家往往是某个档位的艺术晶的专家,对低档位艺术品熟悉的专家对高档位艺术品就有局限性,熟悉民窑瓷器的专家对官窑瓷器就难有把握。
  再者,古代艺术品的鉴定,本身就具有相当难度。现在除了铜器可通过金相结构分析判断年代外,其他门类的鉴定,基本靠视觉、触觉和嗅觉,与历代传统鉴定方法没有太大区别,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手段。因此,经验在鉴定中起着主导作用。
   有的“文博派”专家在鉴定民间艺术品时失误,就因他们工作和研究中接触的艺术品多是真品,对假货缺乏“免疫力”可以乱真的高级仿品让他们“迷眼”,并不奇怪。而且目前专家队伍没有统一的。资质认证标准,最规范的说法也只是“从事某类艺术品研究若干年”并注明职称。近年拍卖市场时有鉴定争议,与此怕不无关系。
  
  行业自律是根本
  
  由于艺术品市场具有鉴定难度大、专家没有统一资质标准等特殊性,目前希望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要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才是根本。
  2005年1月15日,中国拍卖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将加强行内自律定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协会秘书长王凤海表示,以前协会对行业自律抓得很不够,2005年,如果发现拍卖企业存在不正当业务,协会将严惩不贷。
  艺术品拍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固然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该领域的公司同样存在亟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与行政管理部门脱钩;真正成为遗应市场变化的独立法人主体等中国企业通病。艺术品拍卖企业即将;踏上规模化与规范化经营之路。
  客观正确地处理艺术品的真伪问题,对于树立企业形象和买家信心有重要意义。由于艺术品是特殊商品,没有一个统一的鉴定标准,主要依靠目鉴、考定来判断真伪,因此文物鉴定专家加强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文源建议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鉴定人才,成立中拍协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专家鉴定组,并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全国性、有影响力、为艺术品拍卖企业所公认的权威机构。它受中拍协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受理审验、鉴定各种不同、门类的文物艺术品的真伪,代表行业协会出具鉴定意见书,以确保艺术品的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隐忧 艺术品 难掩 艺术品市场:火爆难掩隐忧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火爆难掩隐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