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宫 [胡福会:中日“软接触”]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4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访问日本。作为先遣,在与日方商谈过后,基本确定了胡锦涛主席的访日行程:明6日下午抵达东京羽田机场;7日会晤福田康夫首相,并出席天皇夫妇招待的晚宴;8日在福田母校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说,并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揭幕,稍后,还会与福田进行乒乓球友谊赛;之后将前往孙中山先生流亡日本期间经常惠顾的餐馆,以缅怀先贤;如果时间允许,还会南驱横滨市,参观那里的唐人街;9日前往关西,到古都奈良参观法隆寺;10日下午由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返回北京。
  为期5天的行程,比2007年12月福田访华多出一天,比同年4月温家宝访日多出两天,比2006年10月安倍访华多出3天,显示了中日高层互访不断增信释疑、扩大交往面的过程。而访问的具体安排,虽然没有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这样的特色内容,但影响不减,尤其是容易引起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联想的乒乓友谊赛,以及对中华民国奠基人孙中山在其革命策源地的缅怀之旅,还是为本次访问定下了“历史性访问”的基调。
  
  互相鼓励与打气
  早在福田访华后,关于中国元首访日的讨论就开始沸沸扬扬。对于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毒饺子案,尽管两国官方很不希望事件扩散,但在真相调查清楚之前,双方都有网民把对方视为窃斧之贼,各类阴谋论充斥网上,甚至还累及来华参赛的日本男足。在此背景下,北京不得不慎重安排访日行程。至少,也要等到毒饺子事件降温,民众对日排斥程度减轻之后。
  按照日方的说法,希望胡主席在“樱花盛开的时节”来访。由于日本是个南北走向的岛国,樱花开放时间因地而异。以九州最早,是在3月中旬,而本州大致在4月中旬。若赶在4月中旬去东京,正好能看到千树万树樱花开的盛况。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3月中旬开始的藏独骚乱掀起了西方世界的反华声浪,拖滞了中方的访日行程。北京也希望留出时间来观察日方的表态,甚至4月下旬奥运圣火在日本长野的传递也可能被当作试金石。
  就目前来看,日本在这场由欧美民间激进势力主导、少数政府选择性响应的“抵制京奥”运动中表现平和。尽管日方一再声称美国并未就西藏问题对己施压,但从福田向中方提出的委婉建议来看,美国的施压还是存在的。不过,日本有重实利轻意识形态的传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曾迫于盟国的压力参与了对华封锁,但最先解除封锁的同样是日本。或许,如果现在还是由重视价值观的安倍晋三执政,处理方式又会有所不同。眼下福田内阁的民意支持率只有26%,前不久自民党又在国会的汽油税斗争中败于民主党,疲惫不堪、事事不顺的福田迫切需要一针政治强心剂,好为自己糟糕的成绩单加上几分。从这一角度看,中日两国政府都适逢多事之秋,坐到一起互相鼓励打气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外,日本7月7日起将在北海道举行洞爷湖G8峰会,而一个月后就是为期16天的北京奥运会,预计届时双方领导人都会应邀“再赴”对方国家“观会”。这样胡主席这次的访日就不能推得太晚,以免耽误对方为国际盛会部署的时间,同时避免主席短期内两度访日对既有外交惯例的冲击。所以,权衡之下,在日本五一黄金周之末开始访日是最适合的。
  
  求大同,存小异
  5月6日距离去年底福田来访尚不足半年,所以大致可以将胡锦涛主席访日视为福田首相访华的延续。换句话说,福田去年来中国谈什么,中国元首今年去日本还是谈什么。
  福田访华时,带来了台湾、东海油气口开发、节能环保和青少年及文化交流等议题。考虑到3?22大选过后台海局势相对缓和,福田在北京也已经做出“四不”的明确表态,所以再到东京谈台湾问题意义不大,至多数语带过。关于东海油气田开发的问题,双方外交及能源部门的磋商从未停止过,短期内难出成果。如果说中国元首一出访日本,中国就要做出让步,以换取友邦好感,这无异于赔本赚吆喝,中国是不会干的。4月20日,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在接受日本富士电视台专访时就表示:“我们当然希望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但东海问题十分复杂,技术上也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不宜将其与领导人访问直接挂钩。否则不但易为访问带来干扰,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看来,东海问题的解决还将是一场持久战。
  相对于台湾、东海这两个复杂的议题,身段柔软、弹性较大的节能环保和文化交流议题显然更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沙尘暴飘洋过海波及日韩,中国的环境污染打破了以往的“自给自足”,冲出了国门,不幸成为污染输出国的中国,不得不正视已造成国际纠纷的内部问题。就在几个月前,来自欧美的一些运动员拒绝在北京集训,改而选择日本;甚至连埃塞俄比亚都拒绝参加马拉松项目,原因是担心北京空气污染会损害身体;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也对此表示过忧虑。上述多少有些夸张的言行向中国敲响了警钟:污染不去,大国形象堪忧。另一方面,日本在过去30年内积累了先进的节能治污经验及技术手段,其面向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的经验技术比之欧美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中日在节能环保领域合作最能双赢。
  至于中日间第四份双边历史文件能否如期签署,其实不必太在意。签署这类文件的前提是双方在主要领域达成足够多的共识,而不是匆匆而就。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达成之后没过几年,两国反而步入一个长达5年的霜冻期就是前车之鉴。中日关系的真正回暖算起来也是在福田上台后,所以大可不必如此仓促。更何况,日方对于该文件的期待值也高了。一些,心态也过于急躁,甚至还有人要求将中国支持日本“入常”的条款写入文件。如果仅仅是为了证明关系好转而刻意为之,那只能制造出一份应景之作。毕竟,文件签署与否取决于双边关系进展,而非由文件来决定双边关系。只有求大同,存小异,相互理解并支持对方合理的政经诉求,以建设性和阶段性的眼光前瞻未来,才能促成双边关系的真正好转。
  
  希望放在下一代
  从日程安排来看,青少年及文化交流是此访的重点。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补官方关系容易,但消弭民间因斗争而产生的不快和敌视却很难。网络可谓国民情感的晴雨表。在中国的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或“日本的真面目”的帖子。打开一看,可谓五花八门,下面的跟帖也是贬多褒少,有趣的是,贬斥者眼中的日本总跟色情、变态、猥琐或军国主义这类字眼挂钩,而褒扬者偏爱从日本人顽强上进的经济动物性格里找论据。日本的网络论坛相对干净一些,但对于中国的认知往往失于滞后。考虑到两国网民的年龄层次,大致可以做出判断:中国青少年眼中的日本是扭曲的(或妖魔化,或完美化);日本青少年眼中的中国则普遍滞后。其共性就在于,双方都缺乏对于彼此现实的准确认知。至于原因,从客观性而言,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就主观性来说,则是拘泥于教科书和成见,在信息的攫取和消化上总爱“挑食”,玩选择性失明。
  当客观上信息不对称时,主观上的思想文化交流就愈发重要。遗憾的是,在政治关系低迷和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双方的多数民众都没有耐性去互相倾听。胡耀邦时代的中国曾大力促进中日青少年交流,这一批后来的知日派和知华派曾在各领域担当中坚,从而维护了中日关系的基盘。遗憾的是,这种认知在今天面临着断层的危险。鉴于此,双方重启青少年交流就非常必要,因为青少年正是世界观还未定型的一群人,他们不会固执己见,而等到他们长大,甚至如日美、韩美之间一样实现跨国婚姻常态化后,中日关系才真正有未来。
  责编:谢奕秋
  
  疲惫不堪、事事不顺的福田迫切需要一针政治强心剂,好为自己糟糕的成绩单加上几分。因此,他这次会回避上次访华时所谈的台湾、东海问题,而重点推销能够取得最大共识的节能环保和青少年交流议题。相应地,中方也会以软性的情感接近和文化交流活动作回答。

相关热词搜索:中日 接触 胡福会 胡福会:中日“软接触” 胡福会 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述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