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倒逼外汇管制改革】 外汇管制5万美元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人民币汇率稳定一定是以牺牲人民币的购买力为代价的。通货膨胀预期从年初开始就呈现加速态势,很可能在下半年就转变为严重现实。   央行1月29日发布的《2009年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称,2010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执行2008年末启动的4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然而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政策操作来看,货币政策趋紧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也引发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
  “尽管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适度宽松。但这个度具体到底是多少,人们一直稀里糊涂。而且是适度还是宽松,是可以随时随势灵活解释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魏加宁研究员表示,央行再次强调政策宽松基调,是真的适度宽松,还是明松暗紧,就很耐人寻味。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发布《报告》之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达沃斯经济年会时重申了2010年中央“双宽”的政策基调。
  其实,在央行年度工作会议结束后,央行都没有设定调控目标和货币供应增速,这无疑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和政策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路线。
  
  人民币汇率困局
  
  中国政府在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时面临的困境一直都存在: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要求人民币升值,但一旦有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资金流入。
  数据也支撑热钱对于复苏中的中国市场的偏爱。1月15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近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不过,去年12月份104亿美元新增外汇储备数字要远低于9月份高达617亿美元的增幅。外汇占款增势凶猛,自2009年三季度以来热钱涌入的态势明确。
  不可否认,国内有部分专家对于热钱流人大陆导致境内流动性泛滥的现象,还有所争议。他们的依据是中国资本账户还处于管制状态。“这类观点不值得一驳,可以看看香港,实际上受制于中国资本管制政策,香港地区已经成为国际热钱套利中国经济的桥头堡。”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自2008年10月至今,流入港元的国际流动资金已经超过6400亿元,金额之高前所未有。根据摩根士丹利的资料,截至去年11月香港银行的贷存比率下降至只有51%,是区内最低的地方,反映银行的“水浸”情况严重。在联系汇率机制下,香港无法阻止资金流入。
  2006年至2007年两年期间,中国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就在于外汇占款急剧膨胀,央行不是发票子,而是使劲地收票子,一旦手脚不够麻利,市场面的闲钱立即泛滥成灾。尽管由于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中国热钱滚滚的局面出现的时间,可能晚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但由于欧美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两个因素存在,魏加宁预计,“流动性泛滥在中国是早晚的事情,根据2009年12月份各项指标的异常,可以推测出今年下半年,外汇占款可能再次成为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央行若要在上半年加息,将面临着很大的制时,目前人民币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央行所面临的最大困难。”郭田勇解释,根据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在资本跨境进出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果央行加息,国外热钱就会因为较高的利率而大举流入中国,这反而会使得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从而给加息的成效带来冲击。“也就是说,在美联储上半年很可能将继续保持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近似成为央行加息的前提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息预期逐渐浓厚,美元汇率反弹将会使得部分资金回流美国,从而广泛影响大宗商品和新兴国家资本市场的走势――这种影响其实已经在今年1月份的国际市场运行中初步显现,表现为大宗商品和新兴股市的下跌。“美国货币政策的逐步正常化将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郭田勇表示,人民币升值幅度,实际上是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博弈结果,但就升值幅度空间本身进行讨论,其实是谋一时,而非谋一世。无论市场还是政府,都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要考虑如何逐步过渡到市场浮动汇率机制。
  从全球来看,各国都确认了经济在“逐渐正常化”。而在过去两年的全球衰退期间,新兴经济体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阶段,各国央行还没有很快转入货币紧缩的意向。这对于人民币是绝好的战略窗口期。
  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1月9日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现在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由中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和有关国家的政府及中央银行通过特定安排,扩大人民币在境外使用。戴相龙为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一是实行双边本币限量兑换。把一部分货币互换改为一次性卖出人民币,买进至少在经常项目上可兑换的外国货币,解除因人民币升值将来更多归还人民币的担忧。二是以人民币支付我国对有关国家及地区的贸易逆差。这些国家及地区可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和劳务,也可以用于对中国的投资,也可以兑换为其他国际储备货币。
  
  多选的政策导向
  
  然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始终不能够独立,1995年以来,央行一直实施着《中国人民银行法》所规定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去年12月底,周小川在公开场合表态央行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制,但这次央行工作会议新闻稿的通告,算是正式公告官方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容忍一定的温和通胀,以确保经济回暖态势得以持续,同时防止温和通胀急剧演变成为恶性通胀,并根据全球金融市场的情况相机决策。不搞信贷额度,是因为通胀已经抬头,但还没有失控的威胁,犯不着让市场人心惶惶。多目标制,实际上是悄然放弃过去的币值稳定的原则。
  现实经济中,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决策自主空间。一方面,目前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情况,使得央行的利率调控在很大程度上要跟随美联储的步伐,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已丧失了部分独立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央行同样肩负着“保增长”的任务――这一点周小川并不讳言,表示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就业都是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目标。不过在很多时候,“保增长”会让央行的货币政策对通胀的酝酿采取姑息政策。
  郭田勇表示,市场普遍预期今年银行业新增信贷为7N8万亿,一季度可能再创出4万亿规模。还有消息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今年信贷规模大致框定在7.5万亿元。倘若真是如此,这将使2010年国内信贷的宽松程度与去年大有一拼,因为2009年中长期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2万亿元的信贷资金将回流至今年,这对高通胀风险的助推是显而易见的。
  这一点,中国经济决策者当然刻骨铭心: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政治动荡,就因恶性通胀而起。这也是为何2007年底中国经济决策者毫不犹豫搞“双防”,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初现端倪时,仍是紧缩货币不放松。
  “在高通胀和紧缩之间如何选择,学术界对此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利益集团的博弈和政治需求等诸多要素,不可避免要干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郭田勇感慨,如果人民币汇率长期扭曲,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中国和全球经济资源的严重错误配置,最后带来很多麻烦。长期以来,经济学界热议的全球经济失衡,就在于此。
  在去年12月,中国月度出口规模达到了历史第四高位,而月度进口规模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这已经清楚地表明中国外贸的复苏趋势已经确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回应美欧日和出口型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和压力,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升值人民币,并能够缓解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如使人民币真正盯住一篮子货币,并形成双向波动的管理汇率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缓解因央行升息而带来的热钱大幅涌入。
  吊诡的是,中国金融系统能够在1998年和2008年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基本就靠这个资本管制防火墙。一旦防火墙拆除,下次出现滔天巨浪,中国金融系统和决策层对此做好准备了吗?“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汇率,看似一道政策就解决的事情,背后其实牵扯到诸多市场建设和利弊得失的取舍。这不仅考验决策层的智慧,也看中国金融系统的发展步伐。”魏加宁认为这是个死结。

相关热词搜索:外汇管制 升值 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倒逼外汇管制改革 外汇储备与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