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挑战廖误,也是底毁真理】 为什么说真理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在这本书的13篇正文里,米香共向13个他认为的经济学谬误发起了挑战。但笔者读完这本书后,却基本上不能赞同他的观点。   先说他的没有道理的对所谓经济学谬误的批判。在第一篇“谬误”中,米香认为几百年来推动全球化的国际自由贸易是不好的,“因此,应该制定一个良好的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方案,或者至少针对那些诸如消耗性奢侈品或相近替代品制定更多的贸易保护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本国商品。”
  米香先生在本书中最没有道理的对经济学主流认识的攻击要数第12篇“谬误:通货膨胀是由货币的过度供应导致的”。米香认为“战后数十年来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有关货币过度供给导致通货膨胀的观念”,他说,通货膨胀“完全取决于劳工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精神”,工人们为增加工资而展开的斗争才是推动战后持续通货膨胀的构成性原因。米香先生这种结论完全是不顾事实不讲逻辑,颠倒因果关系。比之战前和东半球、南半球,西方欧关社会的劳工其地位确实强势,但若与资方相比,却不能过高估计他们的这一强势地位。即使西方劳工强势得很,他们有涨工资的主导权,如果涨工资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呢?无非是,工资和物价齐涨,或者说需求和供给齐涨。那么这种齐涨局面会引发有害无益的通货膨胀物价普涨么?不大可能,因为人们不欢迎的不能忍受的物价普涨是在没有工资上涨情况下的通货膨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说工人要求涨工资推动了通货膨胀也说不通,工人或工会不可能乐意处于斗争的精神状态。事实是,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更高,工人是弱势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有在处于物价普涨压力之下时,才有动力要求增加工资。经济学界弗里德曼的结论是符合事实和逻辑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货币超额供给才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
  本书最有道理的对主流经济学观点的批判当属“谬误13:经济增长率是衡量民众满意度提高的一项很好的指标”。在这一篇,米香先生讨论了经济增长率这一指标都涵盖了什么内容,又忽略了什么东西,在“好处”产生的同时都生产了哪些不可避免的“坏处”。他指出,正是因为重复计算的CNP核算,使得CNP的数字往往超过了国民净收入NNI,即是用工资、薪金或者利润核算出来的每年所有经济收入的总和。但核算净收入NNI仍然不是问题的关键,米香指出,在当今社会,真正困扰公民的并不是收入本身,而是与收入相关的其他东西,人们习惯用所谓的“琼斯效应”即人们总是与别人攀比来概括这类情况。“我们把这种态度推到极限,即不管一个人是否相信CNP的增长事实上是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的正面表现,都可以得出,如果社会上所有人的收入都增长了相同的比例,那么没有人会觉得这会使他的状况变好了。更现实一点儿,如果一些人的收入比其他人提高了更多的比重,那么当出现了所有人的收入都上涨到了同一水平的时候,这部分人必然会觉得他的情况变糟糕了。也就是说,我们越是贴近于这种极限性的态度,越会觉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目标缺乏合理性。”
  到这里,米香先生带着他的读者来到了经济学的边界,是的,经济学不能解释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问题,需要其他科学来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案。最后有必要说的是,米香先生在这里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中国人反思当下甚嚣尘上的所谓GDP崇拜。

相关热词搜索:真理 挑战 既是挑战廖误 也是底毁真理 既是挑战廖误 也是底毁真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