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蒋介石,没那么复杂 刘苏里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谈到中共党内非议孙中山的现象,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内战时期的情绪”一解,即中共党人对孙的不满,盖源于10年内战(1927-1937)。毛说:那时(十年内战),因环境不同,我们一下子被打着孙中山招牌的国民党打倒在地,爬起来也眼红了。广大党员不喜欢孙,虽情有可原,但“认真说,这种情绪是不大健全的,是还没有真正觉悟的表现,这是反映了内战时期的情绪”。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Ⅱ》(以下简称《找寻Ⅱ》),正是沿着毛的认识历史应克服“内战时期的情绪”的思路,走进因“情绪”而面目全非的蒋介石。
  《找寻Ⅱ》,是作者“蒋介石研究”系列作品之第二辑,主体由四部分构成,即国共关系,对日策略,国际外交和国内政治,其中对日策略、国际外交两部分,篇幅占全书(六个部分)接近百分之六十,精彩议论多出于此。
  对日战争,乃蒋一生比较关键也争议颇多的章节,争议的重点,在蒋的抗日诚意与否,其节点,是对蒋与日和谈态度的认定。杨著在《找寻Ⅰ》基础上,进一步辨析对日“不抵抗主义”的来由,蒋汪关系(重点在汪出逃后蒋的应对),以及所谓“桐工作”(对日和谈)中蒋的态度与立场。作者坚持“历史是实证科学,无征不信”的信条,通过史料梳理,得出蒋多数时候能取抗日积极态度的结论。多是出于对以上结论的有力作证,作者于本辑首次发表蒋与国民政府有关对日“持久战”思想,以及在此思想指导下制订对日作战方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研究成果,是作者本着克服“内战时期的情绪”所做具有突破性的努力。“持久战”思想,最初萌芽,与蒋百里有关,经陈诚提炼,在1932-1936年间逐渐成熟;中共约1935年起谈论对日战争的持久性质,1938年中毛写作《论持久战》。两党在对日作战方略上,极其少见地达成“持久战”、游击战共识,并对贯彻此一方略有密切的交流。抗日战争度过最困难的时期以及最终取得胜利,与此一思想的成型与实践,有着直接关系。
  对日作战期间,蒋如何处理对外关系,是民国史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其中中德以及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关系的研究,几为空白。本辑中,作者于此着力甚多,若干研究,读来颇有启发,亦十分有趣。蒋支持推翻希特勒的德国地下运动,是笔者仅见的中文研究,有关蒋支持韩国、印度独立运动的内情,也是抗战研究常被忽略的方面。值得提及,是蒋在对外关系中对西藏地位的强调,因此批评罗斯福,怒斥丘吉尔,告诫尼赫鲁。
  作为影响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人物,蒋其实没那么复杂。随着档案解密,各种资料的公开,克服“内战时期的情绪”的蒋介石研究,从而“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愈发变得可能。杨著无疑是最新范例。当然,包括蒋介石研究在内的所有历史研究,要彻底克服“内战时期的情绪”,还原历史本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读者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历史学家更多的克服了内战情绪的成果问世。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成熟,尤为关键。
  顺便说,比起《找寻Ⅰ》,本辑的选题角度更“刁钻”,材料取舍更合理,论证也更娴熟。作者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耐人寻味的重新解读,尤值得称道。

相关热词搜索:蒋介石 苏里 刘苏里 蒋介石 没那么复杂 没那么复杂 生活没那么复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