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社会】素质教育议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千百年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音乐一直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伴侣。在全面向小康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以德治国,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尤其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艺术教育对人的潜能、特别是潜在情感调动的力量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也无法代替的。成功的音乐艺术教育,应通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心灵感悟,最终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能适应和推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高尚完美的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特殊功能;人的潜能;全面发展;和谐社会
  
  新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有善于合作的人格精神特征,充满自信心和自我效应感的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新世纪的人才要依靠素质教育进行培养,而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提出:“最好的教育不止使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中提高生产率,而是使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富于洞察,成为健全完善的人。”[1]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的环节。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一直都进行着深入的探讨。“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人需要艺术,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艺术,艺术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重视。
  千百年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音乐一直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伴侣。在全面向小康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以德治国,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尤其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艺术教育对人的培养和发展起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及学者们进行着不懈的实践和探讨。
  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对音乐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艺术创造能力,并不断地加以完善。 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的智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强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它以音乐艺术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提升受教育者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人的天赋条件能够融进社会的特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最终提高人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就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早已超越了音乐课程乃至音乐本身,而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2]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受教育者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音乐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中国先秦圣人孔子则把音乐看作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表明了音乐对调理社会风尚,安顺民心的作用。在孔子培养弟子所设置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他还有“共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意思是有了音乐方面的培养,才能视为完全的人格。古人将“琴、棋、书、画”作为衡量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人才。琴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音乐实践行为和音乐欣赏能力。汉唐时期有“乐府”“太乐署”兼负音乐教育之责。在宋代,经学大师、教育家胡瑗明提出“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的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
  音乐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詹姆斯默赛尔在他的《美国的学校音乐》一书中提出,第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音乐的热情。”优美动听的音乐本来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对音乐有着一种天然的兴趣。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那种色彩斑澜的“万花筒”,将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提高音乐素质和音乐技能,这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他们学习乐器演奏时,不仅要看、听,两只手在动作,有时还有加上脚,在一瞬间完成一套和协动作,而且还必须控制处理好音准、音质、节奏、音色、力度的艺术表现,其创造过程是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来训练大脑、培养意识、激发有序的思维。在音乐上间接地所得到的智力开发,是单纯学习文化知识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音乐艺术教育有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音乐学习对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开启人的思维和记忆等都有一定的有益作用。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心灵的语言,灵魂的体现。当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学习音乐的孩子,善于张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的旋律,翱翔于生活的空间。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与音乐形象紧密联系,并随着音乐一起被激发,而这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巨匠,小提琴造诣很深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近代心理学家经过对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3]可见音乐对人的潜能、特别是潜在情感调动的力量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也无法代替的。我们欣慰的看到: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才能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谁,唯有接受教育,他的才能方可得到增长。”这是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所言。铃木先生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一种我们称做是“天才儿童”的实验。他让3岁和4岁的两个儿童每天听著名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美)和蒂博(法)的唱片,时间持续约10年。那个4岁的儿童就是后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校教授江腾凌哉先生,另一个3岁的儿童就是后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半田耕儿先生。这一实验成功了,铃木先生却说:“他们两个并不是我培养的,他们的老师是克莱斯勒和蒂博,我只不过是助手。”这一实验可看出音乐对心灵的启迪和熏陶作用。
  音乐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且寓教于乐,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他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起着有益的作用,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艺术正是最擅长表现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无疑对提高人类精神需求起到积极作用,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有句名言:“音乐,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成功的音乐艺术教育,应通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心灵感悟,最终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能适应和推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的高尚完美的人。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艺术教育,其普及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社会,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逐步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音乐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新世纪的人才,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养,才可能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发挥大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有科学家的认真和执着,更要具有哲学家的深邃和艺术家的激情。
  
  参考文献
  [1]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2]张晋中:《关于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 》《黄河之声》2005-3,总第222期
  [3]杨继英《音乐与素质》《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13日第8版
  
  作者简介:高琳(1975-),女,山东聊城人,河南省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和谐社会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强化音乐艺术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社会 强化音乐艺术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社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