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我的敏感当病 对声音敏感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三人行,必有一牙敏感”,这话在统计学上站得住脚。据此开发的“抗敏牙膏”,原理摆在那儿,但广告宣传却走了样,并有“扩大化”之嫌。         如今,牙膏更像是药。比如最近高露洁一款“专效抗敏”牙膏的电视广告,龇牙咧嘴的画面过后,牙医酷酷地说:“一涂抹,一分钟按摩,一举舒缓牙敏感!”一管110克,售价30元,“专效抗敏”牙膏在超市的同类产品中格外显眼。不止高露洁,自称抗敏一族的品牌还有舒适达、冷酸灵、佳洁士、黑人、田七等。
  
  牙敏感不是病
  在显微镜下看牙本质,遍布着许多小洞,像小蟹钻进沙滩后留在表面的气孔。它们其实叫牙本质小管,其下端连接含有牙神经的牙髓,上端就是牙本质表面。一旦牙本质暴露在外,刺激就可能通过小管直抵牙髓。
  要注意!这是一种症状,却不是一种疾病。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等经典特征,均源于患者的自我感觉。
  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完成了一次针对国内牙齿敏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常温下使用气枪,距离牙齿表面1厘米吹气3秒钟,检查全口28颗牙,并按敏感度记分。结果7939名20~69岁的被调查人群中,牙本质敏感总患病率为29.7%。
  “症状中度或症状严重的,我们推荐在抗敏牙膏的基础上应用高浓度含氟涂料,和牙体修复。症状较轻的,就建议使用抗敏牙膏。”华西口腔医学院预防科主任范旭说。
  
  或堵塞,或麻醉
  29.7%。对抗敏牙膏厂商,这无疑是个诱人的数字。高露洁主打一种叫Pro-ArginTM的专利技术。这里的“Argin”,很可能代表占8%的活性成分精氨酸。
  精氨酸抗敏,用的其实是物理方法堵。当然,最初的准备阶段还是一轮化学反应。混在摩擦剂、洁净剂、甜味剂等牙膏的基本成分中,精氨酸进入口腔。刷刷,它那含有3个氮的胍基用自己的阳离子与牙本质表面唾液中的阴离子结合成键;刷刷,另一端的羧基则与牙齿中的钙质结合;刷刷,富含钙的矿物质诞生,封闭了牙本质小管,疼痛的通道被阻断。
  对抗牙齿敏感,更早是用钾盐麻醉。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调查显示,5%硝酸钾、3.75%氯化钾是大部分抗敏牙膏的主要活性成分。活跃在口腔中的钾离子,抗敏效果名副其实。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态,细胞壁两侧有一个电位出现――外侧的钠离子富集形成正电极,细胞壁内的钾离子富集形成负电极。一旦兴奋产生,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将顺着浓度差内流,痛楚随之而来。而抗敏牙膏中的钾离子,能够令神经纤维去极化,感觉神经便不再那么敏感了。
  
  牙膏灵不灵
  “三人行,必有一牙敏感。”这句牙膏厂商爱说的俏皮话还有些统计学依据。但如中美史克在网站上介绍舒适达时的指导:“如果进食冷热食品或饮用冷热饮料时感到牙齿疼痛,就证明已经患上了牙齿敏感”,便很不妥。广告里貌似直观的疗效也值得商榷。
  事实上,冷热刺激导致牙疼,牙本质敏感不一定是罪魁。牙髓充血、龋病和牙釉质发育不全造成牙髓外硬组织减少等,都有嫌疑。所以专业牙医的建议都会是先诊断,再用药。“患者出现敏感症状以后,不能单纯使用脱敏牙膏。应先经过检查,排除其他牙齿疾病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脱敏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对牙本质敏感患者要定期回访。使用抗敏感牙膏刷牙4~8周后,若敏感症状持续存在,必须重新评估诊断,排除其它原因。”
  公众可能没太留意,但牙膏厂商肯定记得――台湾地区卫生部门就曾拆过抗敏牙膏的台。一项警示告知公众:脱敏牙膏的有效成分在降低牙本质敏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牙齿对龋病的敏感性,如若长期使用,会提高患龋齿的风险!
  当时有专家分析,脱敏牙膏作为一种功能性牙膏,长期使用会对某种细菌产生抑制作用,相反,其他细菌将大量孳长。
  (来源:《新知客》)

相关热词搜索:别拿 敏感 别拿我的敏感当病 别拿我当傻子 请别拿我当玩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