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饭桌上的潜规则,谁打包、谁埋单都有讲究 中国人饭桌规矩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饭桌可说是一个与床并称的人生大舞台,酒、色、财、气皆在其中,也有很多为人熟视无睹或喜闻乐见的细节在里面。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观桶里泔水,则晓饭桌之盛。子在桌上曰,吃者如斯,不舍昼夜!
  
  国人以食为天,可见天上是可以掉馅饼的。谁都要吃饭,每天三顿,和谁吃都是吃。早饭和亲人吃,中饭和同事吃,晚饭和朋友吃,这是基本规律。吃,渐渐演变成一种爱好,一个文化,一类文明。日本人生着吃,西方人烤着吃,中国人煮着吃。如此不同的吃结构产生了各自的食具,进而是武器。
  
  饭桌上常见的问题
  剩菜:如果一个盘子里只剩下一块肉、一片菜叶或一根骨头,说明这个菜已经吃完了。这样的情况很值得玩味,因为如此一来本身就很有些余味,不是余音绕了梁,而是余味绕肠胃。在座的谁也不会觉得浪费,反而会很欣赏地望着这“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最后的“青螺”一般不会有人去动筷子的,一来是不忍,二来是若动了筷子会很显眼、有些尴尬,三嘛就是为留住这盘菜了。
  剩饭:宁剩菜,也不能剩饭。难道菜的价值不比米饭高吗,这是什么逻辑呢?原因之一,可能是受了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的影响。如果这诗改成“谁知盘中餐,叶叶皆辛苦”就好了。
  还有就是,以饭为主食、以菜为辅食,菜是为了下饭的,饭不吃完,那菜不是白吃了。米饭里有很多淀粉,营养单一,热量指标明确,吃饭是为了顶饿,是为了给人一个饱、满足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最直接的,就是来自米饭本身了,当然烫发前的面条也可以。
  打包:打包是个好习惯,问题是打了的包谁拿走。一个原则是谁付钱,谁来分配这些包,一般他不拿,否则显得这客请得不到位、不圆满。还一个原则是谁家近、谁单身,谁就拿上。
  共餐制:国人喜共餐,不分餐,也不怎么设公筷、公勺。大家聚在一起,举筷伸勺。于是唾沫就裹在筷子上,混进菜里。好心者替人夹菜,夹菜前还用嘴唇把筷子洗干净,是何等恭敬。非典已过,乙肝也未见流行。心情好的时候,也就不顾那么多了。
  若问国人何以能牺牲个人卫生而喜聚在一起吃一个盘子里的菜,自然有诸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莫过于特殊的伦理生态环境了。众多含了唾沫的嘴面对的这盘菜到底象征了什么呢?这样的意象有些相濡以沫的意思,更像是一次体液外循环意义上的交流。由此推想,吃西餐肯定不如中餐更能促进情感上的融洽、融合。
  喝酒:吃饭离不开酒,甚至有酒可以不吃饭。中国人好喝酒,这种兴趣自东南向西北越来越浓,酒的度数也是越来越高。酒喝多了伤身,但很多人每饭必喝。菜可以不吃完,但酒必须干掉,这俨然是个礼了。
  喝酒还是一种内功比赛、一个忍者神龟运动。比的是容量,赛的是精神、意志品质。在饭桌、酒场上,有儒家的度,有法家的制,有道家的醉,有佛家的量。有时是单打决斗,有时是过五关斩六将,有时是急急如小便之犬,有时又是弥勒佛一般俯瞰芸芸众生。
  
  到底该谁来埋单
  在祖国各地大小饭桌上,经常可以看到饭后很多人争着埋单。有的直接抖出几张百元钞票瑟瑟不绝,有的则拿出钱包有些慢动作倒放的效果,有的喊我来吧我来吧听着像《两只蝴蝶》,有的嘴里含着汤哼哼唧唧的。然后是一阵争吵,或红晕含桃,或面红耳赤,你哝我怨。假作真来真亦假,都说埋者痴,谁解其中味。
  有时候想埋单的没轮着机会,有时候本不想埋的却被要走了人民币。阴错阳差,与预算不符。但还是要在事后寻找些理由自慰,或感情,或利益,或面子,或里子。请客的心理与一个人相对富裕的程度息息相关,也和这个人的社会功利心相互连通。请,还是不请?非得请吗?该谁请谁呢?说过要聚的到底聚不聚?都叫哪些人来,要是他也来怎么办?经过了一番琢磨,才最终有了行动的冲动,也就是那根连接唾液腺的神经中的一次电流。
  如果大家觉得该谁来埋单而他却迟迟不语的话,那可怎么办呢?
  提醒方法之一:喝茶。在饭后即叫侍者,把茶水加一下。而后就一杯杯地喝,等着召集者醒悟。
  提醒方法之二:对他说,我去趟洗手间啊。这就是希望他在此空当反思一下,到底是谁召集的、到底谁该掏钱。
  若从盥洗室折返回来发现还是未结账状态,可怎么办呢?那就只好掏自己的腰包了。这时候要先做掏包状,慢动作,以提醒他埋单的时候到了。冲啊,阿米尔。可要是他还是木讷不觉,可怎么好。拿出了钱包的手也不能缩,只好照单给钱,给钱之前还特别意味深长地审计着账单……
  
  埋单也要遵守规则
  其实关于谁埋单的规则、规矩还是有很多的:
  潜规则一: 谁老是叫嚣要聚一聚。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叫得很响,但总是在期待别人来叫他去吃饭,以便遵循下面的第三条规矩“谁是这餐饭的发起者”。但要是实在等不来,或许就是他来遵循第三条了。
  潜规则二: 谁声称的要请客。有些时候,请客者会事先声明说,我请你们啊。这样的请客者是很明事理的,他了解别人的心理负担,他先为别人减了负。这样才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啊。有时候,请客者是在别人的玩笑中答应请客的。这你得请客啊。请客就请客,哪天啊?而有些时候,请客者不是在饭前声明的,而是等到饭中或饭尾。这样的请客者就有些不厚道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给出了一个惊喜。
  潜规则三: 谁是这餐饭的发起者。你把大家都忽悠来了,到结账的时候不忽悠了,下次还怎么忽悠啊。所以啊,还是你来结的好。有的发起者不结账,这样的心思让桌上的其他人颇费思量。有财大气粗的也就去埋了。要是全都在那里喝茶、上洗手间地等着一个绿林好汉出现,那就要命了。这样的发起者确实打破了思维定式,因为中国人绝没有说出“该你结账”的传统。于是就有可能出现AA制了。
  潜规则四: 谁获得了利益。获得利益者埋单,一是为了表示感谢,另外就是为了以后能获得更多。以谁获利或获利最多来判定,似乎和足球规则有些像了。这就证明了其通用性。
  潜规则五: 谁是乙方。乙方确实是一个项目的获利者,但甲方也可以是获利者,不过后者的获利更显得不正当。为了抚平这样的不正当心理,请客是必要的,而且还要把饭后的活动节目也一并请了。甲方的心思在于,吃还是不吃,和谁去吃。吃的东西不能吐出来,能吐出来的是别的东西。
  潜规则六: 谁是男的。因为,一般来说,女方就是甲方,除非事先特别声明。有些女孩子找男朋友,找的就是一个埋单者。
  潜规则七: 谁最有钱。这里有些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了,吃大户嘛,开仓放粮喽。
  经过了这样一番分析,埋单之困似乎清晰起来了。如果大家都遵照这些规则来,那么前面所说那样一番热闹的场景或许就会不再了,想来还真有些留恋呢。
  (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

相关热词搜索:都有 饭桌 打包 中国人饭桌上的潜规则 谁打包、谁埋单都有讲究 中国人饭桌上的潜规则 全球最昂贵的用餐礼仪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