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和加强中巴友好的纽带:中巴友好关系年是哪一年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巴两国政府重视支持“论坛”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有着“全天候”的传统友谊。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从更广泛的渠道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各方面友好合作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为双方所共同关注。为此,2002年5月唐家璇外长在访问巴基斯坦时,向巴方提出成立“中巴友好论坛”的建议,得到巴方的热烈响应。2003年3月24日, 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访华期间,经同温家宝总理协商,共同宣布成立“中巴友好论坛”,其宗旨在于促进和加强两国间的友好纽带。可以说,“论坛”是在新形势下,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从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出发,推动成立的。同年9月下旬,“论坛”首次会议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论坛”正式启动。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分别于2004年8月在北京和2006年7月在伊斯兰堡举行。“论坛”的巴方主席是前外长阿迦•夏希,秘书长是前外交国务部长伊纳姆•哈克。中方主席是前副外长、前全国人大外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敦信。我作为前驻巴大使担任秘书长。双方成员由两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学术界的代表人士组成。三次会议,大家就国际和地区形势坦诚交换意见,就两国关系进行实事求是的回顾和展望,为双方各领域进一步的友好合作出谋献策,为完成“论坛”的使命作出积极的努力。
  “论坛”第一次会议期间,巴代总统、参议院主席苏姆罗(穆沙拉夫总统当时正出席联大会议)、总理贾迈利接见了中方成员。第二次会议期间,唐家璇国务委员、李肇星外长接见了巴方成员。第三次会议期间,巴总理阿齐兹、外长卡苏里接见了中方成员。双方领导人在接见时都表达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强调成立“论坛”的意义,对“论坛”的工作寄予厚望。两国外交部门为“论坛”的活动作了周到的安排。
  
  “论坛”会议反映了中巴之间存在广泛的共识
  
  1、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双方都认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都主张推进世界多极化,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双方都强烈反对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主张反对恐怖主义应标本兼治,不应针对特定的宗教和民族。巴方高度理解和支持中国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友好政策。巴方相信,中印关系的发展不会影响中巴关系,而且会有利于巴印关系的改善。
  2、双方都认为,两国关系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两国在相互关系中都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真诚相待、高度互信、密切合作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特征。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中巴友谊深入人心,基础深厚。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也不管两国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两国关系始终向前发展。两国共同点多,互补性强。同时双方也看到,由于国际和地区形势迅速变化,中巴关系面临如何适应新形势,寻找进一步巩固友谊、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中巴关系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论坛”为发展中巴友谊出谋献策
  
  “论坛”成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从各自的角度为增进两国关系出谋献策,提出近50多条建议,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1、保持和加强两国领导人互访的传统,对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登上新高度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经贸合作、强化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两国经贸关系近年虽有较快发展,但同两国极好的政治关系相比,仍显滞后,急需大力加强。2002年中巴贸易额为18亿美元,中方顺差较大。建议早日实现两国间的优惠贸易安排,并启动中巴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鼓励双向投资,建立合资企业。巴方热烈欢迎中国企业在巴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加强两国在农业、能源、纺织、玩具生产、软件开发、基础设施、食品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有的成员还提到,发展两国合作关系要大胆设想、开拓创新。穆沙拉夫总统关于建立中巴能源、交通走廊的设想是富有远见的。如能实现,对两国和本地区长远发展十分有利,建议双方进行可行性研究。
  3、加强两国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信任与合作。保持并加强双方军事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互访的传统。两国军工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应继续加强。中巴两国都是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的受害国,加强打击三股恶势力方面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安全,而且有助于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建议进一步加强合作并签署相关的双边合作文件,并开展一些联合行动。
  4、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多边领域的合作。除了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保持密切合作外,还可在博鳌亚洲论坛、亚洲议会和平协会和亚洲合作对话等框架下进行协调与合作。相互支持参加地区或跨地区的合作组织。
  5、大力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包括文化、艺术、媒体、教育、职业培训、出版等领域。”论坛“成员特别强调要加强民间往来,特别是两国青年的互访,以使中巴友谊世代相传。为便于交流,应鼓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习对方的语言,为语言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设施。建议双方联合编撰出版乌尔都语汉语字典和汉语乌尔都语字典。有的成员还提到,为了便于人员交流,解决交流所需经费问题,建议两国设立友好交流基金。要想方设法发展两国间的旅游,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方便。
  值得高兴的是,“论坛”的许多建议受到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不少已得到落实。例如,这几年两国领导人互访的频率明显提高。穆沙拉夫总统于2003年11月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该“宣言”对深化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04年11月阿齐兹总理访华。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巴,两国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提升为“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条约的签署和生效,为中巴关系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2006年是中巴建交55周年,穆沙拉夫总统2月再次访华,胡锦涛主席11月回访,一年内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将庆祝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经贸方面,2003年双方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对巴基斯坦893种商品给予我国在“曼谷协定”下承诺的优惠税率,整体优惠幅度为18.5%。中巴自贸区“早期收获协议”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中巴两国政府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经过短暂的谈判就达成协议,并于胡锦涛主席访巴时签定。两国还签署了“经贸合作五年(2007-2011年)发展规划”,这些大大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2006年两国贸易额达52.5亿美元,增长23.1%。双向投资也有发展。
  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中巴双方签署了“国防合作框架协议”、“引渡条约”、“禁毒协定”,还多次举行搜救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多边领域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由于相互支持,中国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观察员国,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
  两国之间人文交流也有所增加。特别是我国自2004年以来,已两度接待巴百人青年代表团来访,同时,我国也派了百人团往访。胡锦涛主席去年访巴时还宣布,中方决定今后5年内邀请500名巴青年来华交流。
  近年来,中巴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是两国领导人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论坛”也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论坛”体现了中巴人民的真挚情谊
  
  “论坛”成员都是中巴友好的热心人士,他们为了使发言更具代表性和切合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论坛”巴方主席夏希的事迹尤为感人。夏希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任巴常驻联合国代表时就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做过积极努力。1972-1973年任驻华大使,后任外交秘书、外长。退休后长期在伊斯兰堡国际事务理事会和战略研究所担任主席,同中国多个相应机构保持友好交流关系。他多次访华,受到中国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夏希出任“论坛”巴方主席时已是84岁高龄。尽管年迈,但工作尽心尽责。每次“论坛”开会他都认真准备,亲自撰写讲话稿。他患有低血糖等多种疾病,但每次中方代表团抵达伊斯兰堡,他都亲临机场迎接。在“论坛”第三次会议上,他因精力不支晕倒在座位上而被扶出会议室,但在服药和休息片刻后他竟又回到会场,继续参加讨论。夏希特别崇敬周恩来总理。在“论坛”第二次会议上,他高兴地告诉大家,为了表彰周恩来总理为发展中巴友谊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已致函穆沙拉夫总统,建议将伊斯兰堡通往使馆区的道路命名为“周恩来路”,此建议已获总统批准。在“论坛”第三次会议期间,我高兴地看到那条路竖立的“周恩来路”路牌。但令人悲痛不已的是,就在“论坛”第三次会议后不久的2006年9月6日,夏希主席与世长辞了。“论坛”中方主席徐敦信和我立即联名向巴外交部和夏希的亲属发了唁电。夏希先生终年87岁,终生未婚。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国家的外交事业,也为中巴友谊奋斗到最后一息。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中巴友好论坛”的成员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增进中巴友谊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是对夏希先生最好的纪念。
  (作者系中国驻巴基斯坦前大使)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中巴 纽带 友好 促进和加强中巴友好的纽带 加强中巴媒体合作 中巴友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