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普京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的外交选择]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梅德韦杰夫能否形成独立的总统权力和外交政策需要时间来观察,但目前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分析:一、继承普京路线是梅德韦杰夫公开宣布的政治承诺,因此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不会有大的变动;二、俄罗斯崛起的速度和程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社会情绪波动,是未来政策变化的基础;三、梅德韦杰夫的个人性格。外交是俄总统的宪法权力,因此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在任总统的人格化特点。
  “独联体国家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优先方向。我当选后将首选出访某一个独联体国家。”
  ――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首站访问哈萨克斯坦有三点重要含义。
  
  第一,重申独联体外交优先战略。
  
  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鉴于独联体国家对苏联政治的看法分歧,俄罗斯在原苏联地缘空间的可靠盟友屈指可数。而陆续发生的“颜色革命”使俄罗斯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的关系不断恶化。哈萨克斯坦地处俄亚洲战略的过渡地带,是俄在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直与俄保持着较好的关系。普京曾14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梅德韦杰夫在与纳扎尔巴耶夫会谈时指出:“访问哈萨克斯坦绝非随机选择,而是对两国近年来所创建的特殊、信任、兄弟般合作关系的一次展示和证实。”
  
  第二,切实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借助全球反恐,打开了进入中亚的大门,形成了对俄罗斯东西方两边挤压的态势。而哈萨克斯坦在大国博弈中经常执行外交平衡政策。两国虽然没有严重的分歧和摩擦,但也时常貌合神离。当前就有两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是里海石油管道问题以及由其引起的统一关税问题使两国关面临一次考验。2007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签署了共同建设里海输油管道协议。就哈石油管道经俄境内输往欧洲的运量问题两国未能达成一致。近几个月,哈试图绕过俄境建立独立向西方供应能源的物流体系,这是俄不能允许的。俄将能源作为影响全球格局的一个有力工具,致力于建立一个“负责任的能源大国”,因此必须首先确保对独联体能源的控制力。
  二是在国防合作上出现的新问题。哈萨克斯坦在统一防空体系建设上与俄若即若离。俄意独家参与,而纳扎尔巴耶夫却宣布进行国际招标,美、英、法等军火巨头都被邀参加。可以肯定,梅德韦杰夫在上述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上将重申俄的立场。
  
  第三,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推进两国军事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梅德韦杰夫在会谈中指出,“两国在经济领域实施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是两国关系的纽带”,“能源领域当然至关重要,但是如果在本世纪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加强俄哈在此领域的合作也是解决两国在传统的能源、军事领域分歧的重要举措。俄积极主动地推进在高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项目,包括:纳米技术、共同开发太空领域、培养哈萨克斯坦宇航员、共用“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等等。
  “继续奉行全方位巩固和扩大同中国的平等互信伙伴关系、展开战略合作方针的同时,应把提高俄中关系的实际效益放在现阶段对华政策的首位。”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是普京2007年3月批准的一份重要外交战略文件。它确认了亚洲在俄罗斯外交优先方向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亚太地区的战略意义是由它作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全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这一作用所决定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其实际影响力将持续上升。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俄罗斯意在亚洲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2008年4月28日俄罗斯驻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常设代表阿法纳斯耶夫指出:“俄罗斯三分之二的领土都位于亚洲,那么就让它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致力于增强未来与地区各国的经济协作”,“在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生态环境、信息交流技术、贸易与金融领域加强与该地区的合作。”
  中俄合作不仅代表了俄罗斯亚洲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如梅德韦杰夫所说,“没有俄中两国的参与,重大国际问题不会得到全面完善的解决”。《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我国与中国的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与中国合作的基础是,俄罗斯长远的国家利益以及我们两国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基础性问题所持的相近观点。”
  梅德韦杰夫访华在两国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两国元首发表了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再次重申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确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强调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对国际上的单边主义行动和谋求绝对安全政策进行了侧面批评,认为在全球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利于维护战略平衡和稳定。除此之外,两国在反恐怖、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要事件、反对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等重大国际问题上都统一了立场。
  除了政治合作的重要意义,梅德韦杰夫还带来了庞大的企业家代表团,给中俄战略协作再次增添了实质性内容。两国除继续经贸、环保、人文、地方往来等方面的合作之上,在新能源、航空、电力、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包括签署了金额达10亿美元的浓缩铀生产工厂建设协议。
  相对于中俄战略合作的重大意义,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常常被忽视,比如两国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态势日趋明显;相互投资领域的合作发展缓慢;快速增长的贸易和劳务输出亟待规范;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知识产权分歧逐渐显露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深人分析,寻求对策,就会影响大局,经常性地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不谐音。如果能利用当前两国关系最好时期这一历史机遇,对两国经贸合作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行机制化解决,将能为两国关系的全方位发展奠定牢固而久远的基础。
  “梅德韦杰夫不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大幅调整,但俄罗斯需要和平以及在东西方之间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
  ――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结论
  在欧美模式的民主制国家,社会情绪可以影响外交政策。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反战运动”等都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过重大影响。
  当前俄罗斯社会主流民意就是对美国的敌对情绪。俄罗斯外交上有一个传统,即这位“欧洲思想,亚洲身躯”的巨人每当在西方遇到挫折时,总要把目光转向东方。全俄民意调查中心5月份做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被认为是 对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当前的外交政策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五分之一的认为应该对西方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只有6%的人赞成亲西方的政策。赞成加强与欧洲一体化过程和赞成加强在原苏联地缘空间存在的观点针锋相对。另一调查结果再次验证了俄罗斯历史上欧亚情结的两难选择: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难以确定俄罗斯的地缘定位;但51%以上的人赞成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政策,认为这是新总统确立外交政策的基础。分析家认为,梅德韦杰夫在平衡东西方关系上还会有进一步的具体举措。比如加强与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和南欧国家的合作,尝试改善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关系等。
  俄德关系是俄欧关系的核心。德国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德国在“对俄罗斯最友好国家”的民意调查中位列第二。俄德关系渊源颇深,俄罗斯的欧洲情结,某种程度上是德国情结。德国精神、德国生活是俄罗斯精英阶层所全力推崇的。普京曾13次访问德国,是除独联体之外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家。从现实政治而言,在一些重要大国际问题上两国互有呼应,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关于“当今世界应该建立在相互合作而不是军事威慑的基础上”的论点与俄外长拉夫罗夫“限用武力”的主张具有共同之处。
  俄欧关系的背后事实上是俄美角力。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美俄两国都应以开阔、公正的视角看待问题――将俄罗斯和美国视为欧洲文明的两个分支。在全球政治中,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应共同协作保持欧洲一大西洋空间的完整。”当三巨头“因分歧而分裂,当各方各自为战时,全球稳定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我们应该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八年来我们一直执行的外交政策。它的主要含义就是在现行国际法的框架内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全方位地保护俄罗斯的利益。”
  ――梅德韦杰夫
  梅德韦杰夫外交选择的核心仍然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俄罗斯看来,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努力以及对其地缘战略空间的挤压是当前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和挑战,美国仍然以冷战思绪来对待俄罗斯。从科索沃战争开始,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欧盟东进、颜色革命、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措施使俄感到战略利益受到损害。俄罗斯针对性地采取了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加强对能源控制、“赶超式”经济发展战略、快速恢复军事实力尤其是战略进攻能力等一系列反制措施。在外交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出击姿态,以能源优势扩大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以武器出口优势加强在非洲、南美、东南亚、中东等热点地区的存在。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曾经说:“回归冷战思维的理论――例如遏制俄罗斯,只会导致对抗。”2007年7月,他曾系统地阐述过俄罗斯的外交观:
  
  1. 由于俄罗斯的崛起。“单极世界”已经很难实现。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掌握了足以将其意愿强加于世界的资源。俄罗斯对自然能源的天然垄断优势是其在多极化世界中占有一极的重要物质基础。新的国际政治体系拥有多个而不是一个主导力量。在这个体系中,俄罗斯支持联合国占居主导地位。
  
  2. 基于国际法的多边外交是处理地区和全球关系的准则。
  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使竞争成为全世界国家所面临的主题,各国必须考虑不同的价值和发展模式,建立公平机制是国际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俄罗斯正在为建立更加自由和民主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3. 限用武力,超越冷战。反对遏制俄罗斯。
  俄罗斯认为自己已经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摒弃了苏联的争霸战略和发展模式,不再与西方为敌。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非但未能接纳俄罗斯,反而加大了对俄罗斯的遏制。两极世界的瓦解没有带来和平,美国的军事行动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俄罗斯对这些战略挑战需要做出战略回应。这些回应不是要重新回到与西方对抗的时代,而是希望引起对俄罗斯在国际上应有地位的关注。俄罗斯反对美国遏制的潜台词是倡导俄美合作。“如果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两国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的目标”。“需要被遏制的不是俄罗斯,而是那些想要剥夺世界人民享有由稳固的美俄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利益的国家”。
  普京曾经评价:“梅德韦杰夫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地道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是真正的爱国者,他将以积极的姿态维护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梅德韦杰夫的外交选择根本上是对普京战略的继承。但是,由于两人所处的时期和外交任务不同,以及他本人的性格使然,在相同的外交战略和目的下,梅德韦杰夫外交也将会带有一些不同于普京的特点。
  
  第一,相对温和、非对抗的全方向外交。
  普京长期领导强力部门,从车臣战争中走上权力之巅。无论其治国方略还是外交手段都带有鲜明、果断、强硬的特点,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诉求。普京主政下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打击寡头、控制战略型资源、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等也都具有强硬政策的特点。尤其在回应美国的遏制时,俄表现出较为激烈的对抗性特点。而教师出身、成长于戈尔巴乔夫民主化思潮的梅德韦杰夫则温和、谨慎。忠实的执行者是其既往政治生涯的主要特点也是其以接班人身份成为总统的前提。
  
  第二,认同民主,强调法制,重视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的作用。
  从苏联时期算起,梅德韦杰夫是第一位非党、非强力部门出身的国家首脑。他拥有专业的现代法律知识,对于“法律高于权力,法制约束权力”这一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认知并不陌生。而关于加强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地区组织作用,在现有国际协调机制框架内解决所有争端的思想不仅仅是梅德韦杰夫的外交观,也是中俄两国的共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博士)
  
  (责任编辑:王栋)

相关热词搜索:外交 选择 韦杰 梅德韦杰夫的外交选择 俄罗斯总理 凤凰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