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 2018年中国粮食大涨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形势总体趋向紧张,特别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危机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生并呈现出比较快地蔓延趋势。世界粮食库存急剧下降,主要粮食价格一路攀升。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甚至因为粮价飞涨发生了冲突、骚乱和暴动。
  究其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人们往往会想到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气候灾害、食品结构升级等表面因素。诚然,在分析世界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时,这些因素是必然要考虑到的,但是,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引发世界粮食危机还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一些国家大力推广生物燃料的做法是引发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测算,当石油价格超过60―70美元每桶时,发展生物燃料将有利可图。截至2008年6月中旬,石油价格已经接近140美元每桶。如此高油价无疑为生物燃料的发展提供了非常诱人的前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利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并不断推广这一做法。据调查,美国目前用于乙醇燃料生产的玉米等作物的比例日益提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虽然生物燃料仍然只占全球液态燃料供应的1.5%,它们却占了2006―2007年主要粮食作物消费增量的近一半,主要原因是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另外,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目前美国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美国还计划到2017年使全国15%的汽车由生物燃料驱动,而这需要美国的玉米产量增加两倍;欧盟也计划在2010年将生物能源占欧盟交通能源使用量的比例提高到5.75%。据统计,目前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巴西50%的甘蔗用于乙醇制造;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全球20%的豆油、东南亚30%的棕榈油用于生物柴油制造。
  大量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被转入生物燃料产业,严重加剧了世界粮食短缺的局面,并进而导致粮价不断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表明,最近3年世界对玉米的需求增长,其中至少一半增长是因为美国用玉米生产乙醇造成的,这促成了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还有分析称,也许美国通过玉米提炼出的乙醇量能为其节省的汽油不到当年存储量的1%,却让全球粮价上涨了近40%。因此,美国等将大量粮食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国家应该为世界粮食危机的发生和加剧负责。正如民间救援机构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乐施会)所认为的,“富国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正在推高粮食价格,构成了(粮食)问题的主要部分”。
  
  第二,西方金融投机商针对农产品的投机、炒作行为扭曲了粮食价格。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和债市持续低迷,粮食成为继黄金、石油之后投机者进行炒作的又一个题材。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所持有。另据从事咨询服务的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统计,2007年11月份以来,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已从250亿美元猛增至650亿美元。
  大量的流动资金短期内转投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导致农产品期货价格飙升。据统计,2008年以来,涵盖26种农矿产品的大宗商品指数上涨了20%;2月份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的春季小麦期货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由于国际大米供应吃紧,世界最大稻米进口国菲律宾不得不到美国市场大宗采购大米,使芝加哥糙米期货价格在4月份不断刷新纪录。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此评论道:“由于美元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资金把农产品的价格哄抬到了一个非理性的高度。”
  追逐利润是金融投机资本的本性。世界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为投机资本进入世界农产品市场套利提供了机会。它们蜂拥而入,大量买入农产品或农产品期货,等待价格涨到合适的程度再抛售,这大大激化了世界粮食供需矛盾,世界粮食价格被严重扭曲了。
  
  第三,农业跨国公司的垄断加剧了世界粮食危机。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十几家跨国企业同大约40家中型企业一起共同掌控着全球食物链。其中由嘉吉公司、阿彻一丹尼尔斯一米德兰公司、路易?德雷菲斯公司和安德烈公司等几个跨国农业公司组成的粮食卡特尔,实际上拥有对几乎整个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绝对控制权。据墨西哥《每日报》报道,美国出口的谷物中嘉吉公司占据了25%的份额,其2007年的年收入达883亿美元。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致力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其43%的利润都来源于美国政府的补贴产品。
  印度作家范达娜?席瓦在《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一书中,揭露了西方农业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全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各环节攫取暴利的过程:西方农业跨国公司通过世贸组织等机构,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口关税和贸易管制政策,借以挤垮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操控全球农产品贸易、定价、检测标准,随后便乘虚而入,游说这些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放弃传统的、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产品种子,引进由它们提供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以及新的培植技术,建立新的农产品加工销售网络,从而控制这些国家的基本农作物从育种到种植再到销售的全过程,并从中攫取暴利。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首先是由于农业跨国公司和大型贸易商的垄断行为,他们控制了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粮食加工和向粮食进口国的供应。
  正因如此,农业跨国公司在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中大发横财。英国《星期日独立报》2008年4月4日报道,美国孟山都公司、嘉吉公司和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等农业领域的巨头们,在粮食危机中攫取了创纪录的高利润。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3个月间,孟山都公司净收入11.2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收入5.43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嘉吉公司的同期净收入从2007年的5.53亿美元增至10.3亿美元,上涨86%。米德兰公司在2008年前3个月中收入5.17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42%。
  对农业跨国公司的做法,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董事贝内迪克特?索思沃思谴责说,农业巨头从人们的困境中大发横财不道德;粮食价格上涨使一般小农收益受损,却让利润流入少数大公司腰包。无疑,农业跨国公司的垄断对世界粮食危机的不断加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由于世界粮食生产分布严重不均衡,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把粮食变成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武器”。
  
  世界粮食生产的分布是严重不均衡的。日本《东洋经济》2008年2月23日载文指出:“有限的12个生产和出口粮食的国家,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世界的70%,构成了垄断市场。”联合国粮农组织近几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粮食产量充裕的国家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居多,主要有美国、 加拿大、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其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比较高,其中仅美国的粮食出口曾经一度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近些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凭借本身消费量的粮食,不仅成为储粮大户,更控制了世界粮食出口量六成以上。
  上述国家凭借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广阔的耕地资源,生产着远远超过其本身消费量的粮食,占据着世界粮食市场的垄断和主动地位。以乌克兰为例。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第一大粮仓”,它拥有世界上23%的黑土地,粮食历史最高产量曾达到5000多万吨。据报道,在国内粮食减产和世界粮食供求趋紧的形势下,从2006年10月开始,乌克兰开始颁布粮食出口限令,以保护国内面粉、饲料等相关行业的生产商和加工商免受供应短缺的威胁。而实际上,乌克兰国内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粮食。在出口限令实行5个月后,由于出口配额有限,不少粮食积压发霉,导致有些粮食交易商不得不把积压腐烂的粮食倒进黑海。
  与上述国家粮食多得吃不完形成鲜明对照,世界上还有100多个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经常受到粮食供应紧缺的困扰,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少国家严重缺粮,人民基本温饱根本得不到保障。为了维持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这些国家必须进口粮食,但是这些国家经济非常落后,可用于进口粮食的资金十分有限,对于巨大的粮食缺口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因此,这些国家的许多贫民常常忍受饥饿煎熬,甚至因为饥饿而死亡。
  发展中国家受粮食紧缺困扰的现实,大大突显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却成为它们谋取自身利益的“武器”。
  墨西哥《每日报》2008年4月27日刊载文章,介绍了美国斯特拉特福战略预测机构关于当前粮食危机的分析。该机构认为:“当前形势下,粮食就是垄断一切的东西,它掌握在强国手中,也就是那些生产粮食,并能囤积粮食而不引起老百姓不必要恐慌的国家。”该机构还进一步指出了美国和欧盟的真实意图:“美欧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者,它们可以通过建立类似于欧佩克组织的粮食生产者输出国组织来共同制定粮食政策,进而改变全球权力平衡,击败地缘经济和政治竞争对手。”粮食本来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如今却变成了一些国家“击败地缘经济和政治竞争对手”的“武器”,如此一来,粮食危机在所难免。
  
  第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政策上的差别,拉大了二者在粮食生产能力上的差距,降低了发展中国家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也成为诱发世界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本国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建设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往往容易采取片面重视工业、轻视农业,重视出口、轻视自给的做法。
  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近10多年来,印度一直保持粮食自给,但是近几年却开始变为缺粮国,2007年,从澳大利亚进口300万吨小麦,2008年,初印度政府又宣布,将继续进口小麦。印度国际大学农业研究专家辛格认为,印度由产粮大国变成缺国粮,首要原因就是政府“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政策所致。印度政府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没有合理地照顾到农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农业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粮食产量也由此逐年递减。再加上人口增长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发展中国家如此做法,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很大责任。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维耶?德许特2008年5月2指出,粮食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危机缘于过去20年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严重低估投资农业的必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迫使承受国际债务负担的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粮食自给为代价,投资用以出口创汇的农作物。
  而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一直坚持高额农业补贴政策。以美国为例,2002―2007年,美国每年对农业的补贴高达数百亿美元。欧洲也不例外。
  发达国家的高额农业补贴,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不平等竞争,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严重冲击了它们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面临更为穷困的处境。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曾批评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富国对农业的补贴是(穷国)发展的障碍,它削弱我们的经济,让我们的农民变得越来越穷。”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谈及目前的世界粮食危机时也承认,富国的农业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
  一边“重视不够”,一边却“高额补贴”,农业政策上的这种巨大差别,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的差距,降低了前者抵御粮食危机的能力,这也成为诱发世界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来看,当前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并不仅仅是“粮食不够吃”那么简单。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6月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目前正在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并不是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场人为的灾难。”这句话值得人们深思。
  
  (责任编辑: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粮食 危机 原因 当前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 世界粮食危机的原因 世界粮食危机的深层原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