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做法]美国城镇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社会福利机制和统筹城乡发展等措施引导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水平由197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80%。目前中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促进城镇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化在区域间平衡发展
  
  第一,修建铁路网。带动西部城镇建设。城镇化初期,美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19世纪60年代,国会先后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和《现金补偿法》支持铁路建设,规定每修筑1英里铁路,铁路公司都将从政府得到数额不等的贷款,且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铁路城建商开发利用。在这些政策的带动下,北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圣斐铁路等相继建成,贯通美国领土东西,深入西部腹地,带动了铁路沿线新城镇的创建。
  第二,建设高速公路,引导郊区发展。城镇化快速发展造成城市中心区环境、交通、治安状况恶劣,而汽车的普及让大批城市中产阶级迁往郊区定居成为可能。为推进郊区化,联邦政府在1916年通过《资助道路建设法案》,改善州际道路,完善公路系统,各州也发行巨额公路债券,带动城市向郊区发展;1956年通过《高速公路法》,在12年内拨款250亿美元修建了4.1万英里州际高速公路,同时建立联邦公路信用基金,征收汽油和车辆轮胎等消费税,直接资助公路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5万英里。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1934年,联邦政府设立农村电力管理局,负责建立庞大的农村电网。二战后,郊区及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政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投资建厂创造条件,同时提高电器的普及,实现了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农村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联邦农业部乡村发展办公室于2000年提出庞大的财政援助计划,包括乡村社区公共设施、住宅和企业等三大类19个子项目,帮助农村地区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修建供电设施,以及建立远程教育和网络工程设施等。2006年,启动乡村社区宽带网资助计划,帮助低收入社区购买宽带设备,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免费提供网络服务。
  
  推动技术革命,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协调发展
  
  第一,顺应工业革命浪潮,推动西部产业化发展。工业革命带来蒸汽动力的改进,解决了西部交通运输问题,政府适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选择并扶植农业、畜牧业和采矿业作为发展西部的带动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和资金,为西部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借力新技术革命,提供城镇化新动力。二战期间,联邦政府将大部分军工企业建在郊区及西部地区,战后政府斥巨资支持原子能、微电子和航天航空技术发展,帮助西部城市的军事工业转变为民用工业。1981年里根政府出台《研究与发展减税法案》,增加教育研究费用,鼓励中小企业自主研发。在上述举措的激励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发展为潜力巨大的新兴城市,著名的“硅谷”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升级产业结构,振兴老工业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美国中西部传统工业区出现经济滑坡和城市中心区产业空洞化现象,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放松管制,适当放宽或取消一些妨碍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保护国内市场,严格控制国外钢铁产品进口;制定税收、补贴及信贷优惠政策,引导制造业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地区转移;发放迁移费用补贴、住房补贴,鼓励剩余劳动力外迁;扶持国内制造业对外投资,支持老工业区向国外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耗能污染型产业。
  
  健全社会保障,着力解决住房和就业难题
  
  第一,创新住房政策,缓解城区住房紧缺。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新移民涌入,美国大城市中心区住房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为此,政府于1934-1937年间建造2200万套低造价公寓住房,用以清除贫民窟。联邦政府还将资金以贷款形式拨付地方政府,建造低租金住房,为买房者提供信贷抵押保证和税收补助金。二战后,为引导城市人口外迁,于1944年颁布《军人修正法案》,安排1600万老兵在郊区定居,并在对城市不动产征收高额税的基础上,实施《城市租金控制法》控制市区租金。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普遍提高全民住房自有率基础上,政府重点帮助低收入家庭、残障人士、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解决住房难题,为其提供住房补助。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强调住房机会均等原则,在2009财年拨付381亿美元帮助12万户艾滋病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家庭购买住房,并确保在其他住房援助项目中少数族裔所占比例不低于30%。
  第二,多管齐下,创造就业岗位。早在城镇化初期,政府就通过大规模市政工程建设,包括城市道路、电车、地铁、供水及排污工程等,提供大量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经济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创办公共工程局和工程振兴局,实施一系列以工代赈措施,包括改造中心城市和港口、清理贫民窟、启动住房建设工程等,提供数百万工作岗位。此外,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失业者转岗培训及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城镇居民就业。
  第三,鼓励民间参与,加强社区建设。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政府成立经济机会办公室作为专门治理城市的机构,下设工作队、社区行动处和邻里服务中心,深入社区提供服务,了解基层民众关切。小布什政府设立“信仰依托和社区动议中心”,提供信息和相关资源,强化草根层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增进政府与私人慈善组织、NGO、企业界、邻里团体的合作,共同化解城镇化带来的社会危机。
  
  协调城乡发展,保障城镇化持续健康推进
  
  城镇化早期,积极扩大城市规模。城镇化早期,城市数量少且规模较小,联邦政府和城市当局投资修建运河、建造蒸汽船和治理河道等工程,扩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商业市场空间。在城市内部,着力改革市政机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铺设电车及地铁线路,推动城市边缘向外扩张;倡导社区改良运动,深入社区改善贫民窟居民生活和文化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
  城镇化中后期,引导人口和产业外迁郊区。20世纪以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中心区拥挤不堪,社会问题凸显,为此,美国政府积极开发城市周边地区,引导城镇化从中心区向郊区转移。二战后,实施向郊区和西部倾斜的税收政策,美国东部大城市的人均税收高于中小城市及郊区20%至40%,导致制造业厂商和纳税人纷纷从中心区迁往郊区和小城镇。地方政府也主动规划郊区工业园,通过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引资设厂;同时,推行城市分区法令及规划,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演变。
  城镇化成熟期,积极改造城市中心区,推动城乡一体化。针对郊区化带来城市中心区的日益贫困和衰落,美国政府开始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20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组建内阁级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强化城市改革;实施“示范城市”计划发展小城镇,分流大城市人口,提高小城镇居民比例。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强调城市和郊区兴衰与共,提出“精明增长”运动,遏制郊区化无节制蔓延,平衡城郊发展。目前,依托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美国中小城镇发展迅速,吸纳了全国75%的人口。中小城镇聚集在大城市周围,最终形成了今天城乡一体的美国大都市圈。
  
  (责任编辑:王 栋)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城镇化 进程 美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做法 中国城镇化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