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方:一位眼科医生的私人日记_私人日记app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摄影/张和勇         雷方,著名眼科专家,是我国唯一连续十年参加“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国家医疗队的队员,并多次担任队长。她本人就完成六千多名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连续十年被评为“模范国家医疗队员,并被选定为2008年奥运火炬手到西藏的发源地传递奥运火炬。
  
  康复是残疾人的第一需求。1983年邓朴方等同志在筹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同时开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1986年,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所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成立,国际上新的康复理念和技术被介绍到中国。
  
  1998年3月,雷方结束在日本的学习回国。这时,中国残联和中国卫生部与世界最大的慈善服务组织国际狮子会携手开展的“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已经启动。想都没想,雷方就报名加入了国家医疗队,和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医生一起,背起简单的行李,赶赴贵州的遵义老区,由此,走上了一条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漫长道路。
  
  那里,还没有一位眼科医生
  
  中国有900万盲人,其中有400万人深受白内障导致的失明之苦。除此之外,每年还新增盲人40万例左右,而年复明手术量只有20万例。本来白内障手术在医学上是一个难度不大的手术,但是在偏远荒僻的山区,贫困患者只能用人类最原始的抵抗力,跟身体的病痛进行一场最严苛的搏斗。加上农村又缺乏眼科力量,医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道高不可攀的门槛。
  派出医疗队深入边远山区,对患者就地实施康复医疗,中国残联成立之初就有先例。1988年8月8日至9月18日,中残联派遣一支由15位专家、教授、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队,赴拉萨、日喀则、墨竹工卡县、林周县为藏族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他们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光明使者”。
  1997年,在世界最大的慈善服务组织国际狮子会的大力支持下,一项雄心勃勃的五年合作计划得以成行――在中国31个省份的偏远贫困地区施行175万次白内障治疗手术。这就是“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
  “到达县医院门口时,已有近百名患者在等着我们。当地的残联干部说,藏民们听说国家医疗队的专家免费治疗眼病,千里迢迢从遥远、偏僻的牧区赶来,并已经等了很久。望着藏族同胞一张张求医心切的面孔,我的心一阵阵地发热。
  进入医院的五官科,房间空荡荡的,所有的设备就是一台小牙科机器。这里有三位藏族医生,都不是眼科医生,医院原来还有外地给援助了一些设备,但是没人懂也不会安装。据说,除了拉萨市和个别地区外,74个县医院均无独立的眼科和一名眼科医生。”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白内障失明20多年,却拒绝接受治疗。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翻译,我耐心地向她和她的家人解释白内障是什么病,怎样治疗,解答了各种疑问,说服她同意接受手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手术,手术很成功,老人家高兴得热泪盈眶。
  短短15天,我们共筛查白内障病人400多名,做手术123例,术后复明率100%,脱残率98%以上。医疗队带着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的喜悦和长途跋涉、持续工作的劳累凯旋归来。但是藏族同胞们揭开纱布时的欢呼,还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医疗援藏的任务还很艰巨,路还很长……”
  
  “流动”手术车
  
  进藏前队员们从医疗器材的配备到药品的购买,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就绪后飞往拉萨,再下基层,经过一番手术室的简单布置后,开始为患者手术。手术一台接一台地完成,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医务人员收拾行装,踏上归途。大城市里的医院,几乎很难见到这些病人,而在这里,这一高效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让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复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病人大多是当地残联事先通知好,约定好手术时间,从各个不同的地方集中到县医院,先按次序进去确诊,诊断后就即刻动手术。手术条件十分简陋,因为需要暗室,只好临时把窗户用黑布或者报纸糊住。早上7点半就开始做手术,一直忙到晚上8、9点钟,脚肿了,腿也麻了。”
  “我们的车队行驶在川藏公路上,一边是高山壁立,另一边就是悬崖深谷,车子一旦坠落,肯定是粉身碎骨。在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协助下,医疗队一路颠簸到八一镇、波密进行了筛查。路上一看见游民,我们就下车,逐个帐篷进行访问和检查,看有无白内障患者,如果是炎症或其他眼病患者就发放药品,有白内障需进行手术者立刻登记,安排时间让他们集中到医疗队的驻地接受治疗。
  去察隅的路十分危险,陪同人员告诉我们,前任队长就是在这里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作为医疗队长,为避免一切可能的损失,我决定自己一个人带着设备药品和陪同人员一起去。可走下来还是出乎我的意料,路滑难行的路上,经常只有我们一个车队。路过102公路时才知道前几天发生了泥石流,很多地方塌方,翻到深沟里的车辆残骸像火柴盒一样七零八落。翻过三座海拔四五千米的大山,终于安全到达藏南地区。
  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出来半个月,我的头一直像戴了个紧箍咒般疼痛欲裂,一梳头,头发大把大把地掉。”
  
  送光明的“德吉喇姆”
  
  “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开始以来,深入中国广大山乡农村的最贫困地区,把医药和各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无偿地送到那些最需要的贫困家庭和病人身边。十年来,足迹遍及粤、闽、赣、桂、黔、滇、藏等广大地区,留下了一则则动人心弦的故事。
  “居住偏远的失明活佛阿布得到医疗队进藏的消息,因为不通车,他让一个小喇嘛用拐杖牵着他走了四天四夜,赶到我们的驻地接受治疗。当他看到光明时,流着眼泪说,德吉喇姆(藏语仙女),德吉喇姆!您就是送光明的仙女啊!他说‘我诵经祈福,为众生解除心灵的痛楚,得到安详;而你们为无数人解除身体的病痛,让他们看到光明世界,你们才是真正的活菩萨啊。’我很感动:用我们的双手,用一颗爱心,超越了民族的差异,信仰的迥异。
  听说内地的好“门巴”(藏语医生)要走了,许多藏民自发赶来。两排长长的送行队伍从医院大门一直向前延伸……有我们治疗过的患者,更多的是慕名专程赶来送行的藏民。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披挂在队员们的脖子上,几条、几十条都快挂不住了。献哈达是藏族人民对亲人的最高礼节,这种待遇医疗队在西藏其间已不知获得过多少次。这是医疗队的骄傲,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不走的医疗队
  
  中残联、卫生部对行动提出的要求是:创建西藏白内障无障碍区,不仅要筛查病人,给边远地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还要尽可能地培训当地医生,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实施复明手术时,我们一边做,一边手把手地传授技术,手术不仅要做好,还要不停地向当地医生进行讲解,毫无保留地将手术要领和关键技术传授给他们。每次离开之前,都会把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留给他们,用于他们诊疗患者使用。
  几年前,山南地区医院的强巴是一名普通的五官科医生,平时就是给病人看看牙,对于白内障手术,只是懂得一些基础知识,从来没有动过手。医疗队下基层的日子,他一直跟着我们,细心地为群众诊治。我主刀,他做助手,很快就掌握了白内障的诊断技术知识。
  这次进藏,拉萨的医生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强巴已经是山南医院的“一把刀”了。原来,中残联特地拨出专项经费组织“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进修班”,西藏5个地级医院的5个年轻人进修后都已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承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这真是个好事儿,以后,这里的群众不用出远门就能得到较高的医疗技术保证了。”
  
  全球唯一的眼病防治数据库
  
  2007年7月,创建西藏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目标如期实现。短短五年时间,医疗队四次进藏,在当地援建了18个地县级医院,为8个地级医院配备了眼科设备,现在西藏8个地级医院眼科,全部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国际狮子会第一副会长布兰德、“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执行主席谭荣根等,称西藏白内障无障碍区建设为世界防盲工作树立了一个榜样、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工作机制,表示将与卫生部、中国残联继续合作把项目实施下去。
  而这,只是“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在中国的一个缩影。
  十年间,该行动一共为全国457万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做了免费的手术治疗,使他们告别黑暗,走向新生活。它所建立的“全国眼病防治数据库”录入了全国眼科机构、医务人员、设备、技术能力等眼科技术资源情况;各种眼疾的病源情况;接受复明手术治疗的患者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法国专家考察数据库后,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数据库,发达国家没有建,其它发展中国家建不了,中国的这个数据库是全球唯一的。它对人类眼疾的研究和防治,对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眼科 私人 医生 雷方:一位眼科医生的私人日记 雷方 一位眼科医生的私人日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