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人手记 十三马街书会|非常摄影手记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十三,如果你在空中鸟瞰河南宝丰马街村,会看到一个仅有4平方公里的田野里,有超过十万人之多的人群陆续汇聚于此,人流呈旋涡型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观看马街书会,场面之壮观,声势之浩大,蔚为壮观。
  据马街广严寺及火神庙的碑文记载,元朝延佑年间,马街书会已初具规模,明、清代尤为兴盛,是全国民间曲艺交流之盛会,又称“十三马街书会”。由于马街书会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宝丰县也因此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每年的书会期间,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集结于马街书会。说书会友,弹唱献艺。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大鼓书、评书、道情等。书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民间乡土气十分息浓郁。棚书、台戏交相辉映,艺人们个个亮出绝活不甘落后,观众们叫好声此起彼伏。
  马街书会观众动辄十万人以上,影响辐射周边数百公里,为民间曲艺艺人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悠久的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场所,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曲艺文化供需交易平台。
  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亮书”是指艺人们在浩瀚的书会会场上摆阵对歌,以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而“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它是特指几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一种文化交流形式。如果谁需要“写书”,就到书会上选择自己满意“说书艺人”,他们以质论价,或私下与说书艺人直接商议“书”价,或找经纪人在袖筒里比划价格(这是古老的交易方式,即交易双方各出一只手,在袖筒里用手指商定价格),说定价格后就留下日期和说书地点,交易成功。书价一般是根据上年收成的好坏和艺人说唱水平的高低而定。少则一棚百十元,多则一棚几千元(一个说书摊为一棚)。有时,一个村或一个人竟能同时“写”回去几棚或十几棚。这样就形成竞争“机制”下的擂台赛或对台戏,一棚挨一棚,争相亮绝活,最后优胜者会得到主家另赠的“红包”和声誉。
  《田野放歌》这组作品是陈继业马街系列的一个部分,表现了马街书会在民间强大的生命力。作品拍摄于2002年至2005年,但摄影师陈继业于1992年就开始拍河南马街书会,
  马街离他的家只有20多公里,属于平顶山辖区,他自幼便对这里熟悉。在拍摄时他多用喇叭这种视觉符号,并把它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喇叭是艺人的喉舌,是声音的象征,我想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就抓住事物的本质。”
  摄影师用照片为历史写“志”,是比“语言”更有说服力的载体。这些民间曲艺艺人,他们淳朴、憨厚,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艺人在交谈时很腼腆,甚至不善言谈,但一拿起剪板(一种乐器)拉上弦子,开口一唱,立刻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似乎忘记所有烦恼畅游于天地和历史的长河之中!
  马街书会作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文化交流、交易的盛会,目前仍属中国民间曲艺原生态阶段,已经入选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热词搜索:人手 摄影 三马 摄影人手记 十三马街书会 摄影人手记 摄影人手记乌蒙矿工doc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