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国际都会 香港国际都会风采依旧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作为亚洲最具世界性的国际都会,香港回归以来,尽管经历了多种外部风险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一系列“挺港”措施的支持下,在特区政府和人民的沉着应对下,明艳紫荆风中争艳,香港依然保持了其国际化都市的特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没有丝毫动摇,相反,这颗以创造世界奇迹闻名于世的“东方之珠”,在“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滋养下,国际地位更加稳固。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拓展香港金融市场深广度
  
  金融一向被认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更是香港经济的心脏。香港回归祖国后,《基本法》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香港经济制度的延续性和规范性。包括了银行体系、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债务市场、金银贸易、保险业以及投资管理等具有多元化特征又高度发达的香港金融运作系统,通过10年来各方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正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国际金融中心的显著特征,便是对于资金的超强吸纳能力。2004年9月,商务部出台了鼓励内地企业赴港投资政策。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就有8000余家内地企业赴港考察。截至2006年底,已经有367家内地企业(包括H股及红筹股企业)在香港上市,约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的三成,集资总额高达1.47万亿港元,总市值已超过6.7万亿港元,约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50%,2006年的股本成交额更是占到香港交易所总成交额的60%。
  内地企业多年来以香港作为境外上市集资的最主要平台,不仅造就了香港在集资额方面长期高居环球金融市场的前列,也促成了香港股市市值的不断跃升。近年来,香港股市已经成为全球市值增长最快的股市。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股市总市值超过14万亿港元,全球排名第8,亚洲排名第2。股市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财富效应,有利于香港聚集更多的高级金融人才与机构,促使其由金融产品分销中心向金融产品创新中心转型,从而提升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内地大批优质及规模宏大的企业在港上市,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流入香港,极大地加深和拓展了香港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据统计,2006年,香港首次公开(Initial PublicOfferings,简称IPO)集资额超过3000亿港元,超越了纽约,全球排名第2,仅次于伦敦。而香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10个IPO项目全部来自内地。
  喜讯频传。2007年1月底,《关于进一步促进交流与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又为改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打造内地和香港中小企业的双向交流平台提供了制度保障。
  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就曾指出,内地企业已经成为香港集资市场的重要动力。事实上,目前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都争相揽邀中国优质企业上市。香港之所以成为首选之地,固然缘于成熟的市场和完善的监管,但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拓展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如果说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是蛟龙入水,虹吸全球资本的话,那么2006年中央政府推出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机制(简称“QDII”),则是“北水南来”,直接拓展香港资本市场的规模。QDII机制推出不久,香港恒生国企指就开高5.3%,创下纪录高位。而随着QDII机制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以香港作为投资平台,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开放人民币业务拓宽银行业服务领域
  
  2003年,经历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SAPs侵扰内外夹击的香港,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在最需要的时候。CEPA的签署,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活力,也给市民带来了信心。
  CEPA通过降低香港银行业进入内地市场门槛,加大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利用,扩大香港对内地的金融辐射能力,从而使香港银行能够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成果,这无疑是中央政府“挺港”的有力举措。
  截至2007年2月底,已有8家香港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不包括保险及证券)顺利进入内地市场。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CEPA框架下首批申请进入内地的3家香港银行分支机构,资产规模都在80亿美元左右。
  除推动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市场外,中央政府还积极帮助香港银行拓展新的离岸业务渠道,巩固和扩大香港吞吐国际资本的能力。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正是扩大香港吞吐国际资本能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有效举措。
  2004年2月15日,香港银行正式被允许开办人民币业务,开始经营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这个安排被视为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第一步。截至2006年11月底,香港共有38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业务,基本涵盖了所有在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的银行。
  继2005年11月中央政府对香港人民币已有业务进一步放宽的安排之后,国务院又于2007年1月10正式宣布,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后,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此项业务的开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学者称,其重要性不在乎招徕多少生意,而是支持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对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影响深远。
  在港建立发行人民币债券机制,为香港金融市场增加了新的市场主体和债券币种,有助于增加香港居民及企业的人民币投资选择,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香港居民及企业所持有人民币回流内地的渠道,增强了香港人民币的结算能力,而相关支付系统的提升,其实是进行多元化和多币种的金融基础建设,也是建立香港与内地的资金融通平台。
  香港银行自开办人民币业务至今,各项业务发展稳定、有序,资金清算渠道畅通,实现了人民币的有序回流,同时也为香港银行业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获得各界的好评。
  根据伦敦市2007年3月公布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在世界金融领域的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三,并被视为未来真正的重量级金融城市。现阶段,虽然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正面临着区内其他城市及国家(如上海及新加坡)的挑战,但健全的法律及监管制度、日渐提高的公司管治、区内透明度更高的市场等,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会是香港金融业的优势所在。
  
  贸易中心地位稳固
  
  商业和贸易长久以来都是香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支柱,香港也是贸易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系之一,同时,作为世界十大贸易地区之一,它在亚太地区和国际商贸领域也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角色至今勿庸置疑。
  已经连续13年获得“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称号的香港,10年来,在国家开放政策的支持下,乘着CEPA的东风,贸易业稳步发展,生产及贸易能力不断增强,国际贸易排名也不断上升。1978年还处在全球第23位的香港,2003年已经 跃升至全球第9位。另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2001年至2005年间,香港服务贸易输出总额保持着10%的年均增长。
  香港贸发局主席吴光正认为,香港国际贸易排名不断上升的原因,是香港信息交流通畅、人才来去自由、资金自由进出、产品自由出入的“四通”条件,加上香港的高效率运作、制度及税制具备的优势,以及毗邻的庞大内地市场正在崛起,这样的“三优四通”竞争条件,在区内具有很强的优势。
  近10多年,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内地约四成的外贸产品经由香港处理。2007年4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值2.13万亿港元中,输往内地的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就有1.04万亿港元,而输往香港第二贸易伙伴美国的整体出口贸易货值则为2900亿港元,两者相差悬殊。
  近年来,由于亚洲区内其他港口城市贸易枢纽地位的迅速提升,香港的转口贸易增速有所减缓,但是其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仅仅是贸易形态有所转变。转口贸易增速减缓的同时,离岸贸易增长迅速,新增业务更多地出现离岸倾向。2002年以后,香港离岸贸易所涉及的货物销售总值,常常高于转口贸易额。2003年香港离岸贸易总值约为16.7万亿港元,相当于当年转口货值的103%。贸易形态一定程度上的转变,某种意义上也显示了香港在贸易服务功能上的优势和应变能力。
  
  航运中心风采依旧
  
  拥有得天独厚深水良港的香港,其平均超过10米深的港内航道,为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与此相匹配,香港还具有一流的港口设施、高效率的作业流程和便捷的营商环境等有利条件。
  香港航运中心地位的巩固固然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设施和先进的经营管理,以及较为合理的航运管理体制和政策,但更离不开祖国内地这一强大后盾的支持。祖国内地庞大的市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深入实施,为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今,港商已经可以在内地设立独资企业,提供多种海运服务,如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无船承运人、港口货物装卸等业务以及其他相关日常服务。而根据交通部发布并于2004年6月起施行的《外商投资国际海运业管理规定》,这些是只允许中外合资企业从事的业务范围。
  另一方面,回归以来,新货柜码头设施的兴建,以及港府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及货运管理中心地位提供了更为优良的环境保证,加之香港国际贸易继续发展的带动,航运业的成就有目共睹。
  作为香港航运业的两大主体,集装箱码头服务和国际航运业务都发展迅速。香港已经连续多年摘下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的桂冠,并多年保持着世界上最繁忙集装箱港口的地位。港口发展局的数字统计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香港货柜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0万个标准集装箱,2006年港口货物年总吞吐量已超过23.8万吨。
  航运业务也不甘落后。香港在1997年船舶数量为484只,总注册吨数为5658千吨,2002年船舶数量已经发展到758只,总注册吨数为1.6亿吨,而截至2007年3月份,船舶数已经增长到1191只,总注册吨数已达到3.4亿吨。不单是注册船舶吨位增加迅速,不断发展的航运业更吸引了众多船舶公司来港设立办事处,管理船只和经营业务。这既有利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巩固,又可以带动包括融资、银行、保险及海事法律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为香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香港港内船只周转效率之高,也跻身亚洲最佳之列。在货柜码头靠泊的船舶,例行周转时间为10小时以内,系泊在浮标装卸货物的普通船只平均留港期仅为1.8天,而在港口收费方面,香港则处于全球收费最低的港口之列。
  智者顺势而谋,有着尽享母亲温暖怀抱的天时,赶上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的地利,加上内地与特区齐心协力的人和,我们充分相信,下一个10年,香港航运业也仍将风采依旧。

相关热词搜索:都会 香港 依旧 香港国际都会风采依旧 香港国际中心风采依旧 香港旅游风采依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