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华侨旗帜”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嘉庚先生和他的精神,仍闪闪发光。      集美,位于中国东南滨海厦门岛北面大陆的南端,百年前是个小渔村。陈嘉庚就诞生在这里。1890年,16岁的少年陈嘉庚也是从这里出发,循着父辈的足迹,出洋谋生。
  30余年后,昔日小小少年凭借自己的聪颖、善良和勤奋成长为南洋“橡胶大王,’,并已经开始成为领导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0年,对于陈嘉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回国慰劳期间,陈嘉庚曾与蒋介石及各委部国民党的几十位首脑要人会谈;曾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见面攀谈。对重庆和延安的调查无实据、考察,不厌其详。
  重庆令陈嘉庚失望而痛苦。他没有想到,战时的陪都,触目所及是官僚腐败,社会奢糜;市面上甚至公开卖日货!那些国民党中央委员,身居要职,“那些人都是四五十岁,既不能做好事,又不会早死,他们至少还要尸位二三十年。中国的救星不知在哪里?”他没有想到,自己所敬仰所拥护的最高领衲蒋委员长,对共产党恶感极深,听不进团结对敌的好言相劝。他没有想到,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国共两党竟是水火不相容!非团结不足以救国。万一不幸破裂,同室操戈怎么办?
  而延安的景象完全不同。与毛泽东、朱德等人一起用餐,直接对话,与从南洋归来的侨生促膝谈心,他发现共产党一点也没有外面宣传的那种“恶匪”形象;他们管辖的地方实行民主化,官兵平等无阶级,凡事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百闻不如一见。他兴奋不已:“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身家可以牺牲,是非不可不明
  
  新加坡沦陷期间,陈嘉庚在东爪哇吝株避难。他身藏一包氰化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他“置生死于度外”,住在敌人占领的地方,写成40万字的《南侨回忆录》。1945年10月,他结束了三年多的流亡生活回到了新加坡。人们集会庆祝他安全。“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是重庆“陈嘉庚先生安全庆祝大会”时,毛泽东送的一张条幅上的八个字。
  经历过战争磨难的陈嘉庚,热切冀望胜利大国的领袖们有以道义造福人类、拔除战争祸根、维护世界永久和平的善愿和举措。冀望战后祖国实现“民治政治”,各有关国家废止苛待华侨的种种不平等条例。但现实并非他所愿。1948年6月2日,他为《新仰光日报》创刊三周年题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家可以牺牲,是非不可不明。”他怀着这样的抱负,团结广大侨胞,为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推波助澜,为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不懈斗争。
  从1945年10月到1949年5月,他马不停蹄地做了许多事,如,协调当地劳资关系,推动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筹募教育经费、择地增建校舍,使失学儿童有书读;交涉南侨机工复员南返等。
  
  为新中国的建设尽心尽力
  
  1948年初,陈嘉庚胸中涌动着一个热切的念头:在这改天换地的大变革时代要有所作为。他开始为新中国服务了。他将《住屋与卫生》、《我国行的问题》和《民俗非论集》印成单行本,作为贡献给人民民主新政府、建设新中国的一得之见。
  1949年1月20日,陈嘉庚接到毛泽东邀请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即刻回电表示:“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他不愿看到他在国民党高官将领中的朋友们成了战犯而遗臭,便分别发电报,劝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接受中共条件以求公私两利。他在启程回国途经香港时,致电劝告福建各界:“宜当奋发有为,不限任何方式,各就本位努力,从速策进和平,迎接解放。”
  陈嘉庚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被安排在第六小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由周恩来主持。
  筹备会结束后,陈嘉庚与庄明理、张殊明一起游历东北重要城市。他其实不是在观赏城市风光,而是在调查考察。他建议旅顺市博物馆应增加婴儿及食、住、厕等卫生内容,以利教育群众。他进言政府放大眼光,预早确定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的城市建设计划方案,多留空地,放宽道路,改良住屋,以适应现代化及卫生要求;建议在城市里每数万人应设一市场,方便民众,改变小贩的无序状态;旅馆的工友必须经过训练;在公共场所应多贴“禁止随地吐痰”的标语等。
  他回到北京出席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提出关于在全国各中学普设科学馆;设立各地华侨教育领导机构;救济华侨失学儿童;引致华侨回国投资等七项提案,且这些提案均被大会接受并交中央人民政府处理。
  陈嘉庚为有幸亲眼看到中国站立起来,并回国亲自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感到无比兴奋。
  他佩服毛主席的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为我国历史所未有,也是世界所仅见。他说周恩来特别能耐劳刻苦,简直是一个“钢人”。对朱德司令的印象是“一个和平的人’。
  他赞赏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和侨务政策,对祖国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感到放心。
  陈嘉庚于是决定回国定居。1950年5月21日,他以76岁高龄,惜别了满堂子孙家人,离开了侨居60年的第二故乡新加坡,循着他这代华侨所梦寐以求的落叶归根之路,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和先祖的发祥地――集美定居。
  华侨回到祖国定居就成了归国华侨。陈嘉庚是归侨尽心尽力建设祖国的最突出的模范人物。他定居集美11年(1950-1961),不断地为国家的建设,进言献策,继续探寻强国之道。他推动了鹰厦铁路建设,结束了福建没有铁路的历史;他修复与扩充集美学校;扩充厦门大学;创办华侨博物院(厦门)。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这是陈嘉庚的至理名言。他捐资兴学办教育不同于一般人的行善积德,而是作为国民义务,理所当然必须履行,作为自己的事业,为之破釜沉舟,牺牲经济事业;为之奋斗终生,甚至还为自己辞世之后学校能继续力下去做了安排,改集美学校董事会为私立集美学校委员会,作为专门的行政机构,管理集美学校校产集友银行(1942年创办)。
  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并独资支持16年的私立厦门大学,1937年无偿奉献给政府改为国立。他回国定居后仍然像私立时期那样加以善待,向女婿李光前筹资250万元进行扩充,建成3I栋大楼,面积62600平方米,相当于解放前的一倍。
  1979年,厦大放映有关嘉庚先生的电影《海外赤子》,就有人说:“陈嘉庚算什么?不就是有钱吗?如果我有钱,我也可能成为陈嘉庚。”但谁能成为下一个陈嘉庚?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嘉庚先生和他的精神,仍闪闪发光。
  而无论如何,在厦门大学,“校主”这个称呼,永远只属于陈嘉庚。

相关热词搜索:旗帜 华侨 陈嘉庚 陈嘉庚 “华侨旗帜” 华侨旗帜陈嘉庚 华侨旗帜陈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