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渴水之痛_一醉解痛渴亦是我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引言:人们放下手中舀不到水、空荡荡的瓢,微张着干裂脱皮的嘴唇,抬起头望向无动于衷的天空。   抽言:如果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如果5月仍不降雨,按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预测,每5个云南人就有1人出现饮水困难。没有人期待这样的如果,但云南必须做好面对这个严酷考验的准备。
  抽言:真正了解云南的人都知道,云南许多地区的渴水之痛,由来已久。单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间,每年春夏之间,云南各地几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
  
  这是一个异常干渴的春天。
  从2009年秋冬开始,云南省大部地区滴雨未降,肆虐数月的旱魔,疯狂地掳走自然界物种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云岭大地上不计其数的庄稼减产、绝收。
  海拔2300多米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苴力镇五台村委会,1900多名山区群众经受了数月的干渴煎熬,三四米深的水窖只剩下底部浅浅的一点积水;怒江边高山上的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李为地村委会村民常年汲水的大水池已干涸见底,山肚子出来的细细水流,孱弱得随时会消失不见;宣威市东山镇火石盆村村民等待取水的空水桶,排开数十米长的水桶长龙;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二街村9岁的小姑娘生平第一次挑起两桶水,向家里走去……
  更为严峻的是,在损失了大半年辛苦劳作的成果之后,千千万万的人们连自身赖以维系生命的饮用水,也在无数水井、水窖蒸发掉最后一滴水之后,濒临绝境。人们放下手中舀不到水、空荡荡的瓢,微张着干裂脱皮的嘴唇,抬起头望向无动于衷的天空。
  3月17日,来自气象部门的综合评估显示,云南全省干旱等级达80年以上一遇,滇中、滇东及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干旱为100年以上一遇。
  龟裂的大地无法播种,长出的庄稼成片枯死。截至3月15日,这场严重的干旱已造成农作物3217万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87%,其中绝收超过1417万亩,预计云南全省小春作物将因灾减产50%以上;全省已有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林地受灾面积达4655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0亿元。一场自然灾害,让和谐发展的云南陷入了沉重。
  天气预报每天覆盖云南的,都是触目惊心的红色特旱和极高森林火险标识。世界著名景区石林大叠水瀑布水流剧减美景不再,澜沧江水位大降,世界驰名的云南特色中草药三七因持续干旱损失近亿元,甘蔗减产,胶林欠收,曾经的电力输出大省不得不从省外寻求电力补充,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因为供电量不足出现减……如果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如果5月仍不降雨,按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预测,每5个云南人就有1人出现饮水困难。没有人期待这样的如果,但云南必须做好面对这个严酷考验的准备。
  
  百年大旱缘何席卷云岭大地
  许多人至今仍然有这样的疑问:在世人眼中山川灵秀、风光旖旎的七彩云南,地跨金沙江、珠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拥有9大高原湖泊,给外界印象一直是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大省,为什么还会发生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影响范围如此之广的特大旱灾?
  其实,真正了解云南的人都知道,云南许多地区的渴水之痛,由来已久。
  单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间,每年春夏之间,云南各地几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2005年出现的55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也曾给云南带来重大的损失。
  什么原因造成了云南频频出现干旱灾害呢?为什么会形成去年以来肆虐至今的这场特大干旱呢?
  根据专家的分析,基本的原因有三: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阻隔,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情况增多,特别是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云南持续干旱。去年以来降水很少,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气压场偏强,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多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也很大,往往是“水在下面流,人在上面愁”。特别是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8%,岩溶面积居全国第2位;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18个县(市、区)有岩溶分布,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于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惨重损失拷问抵御灾害能力
  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让云南数千万亩小春农作物受灾,笔者在二三月间走访了云南的40多个市、县、区,几乎处处可见小麦、蚕豆、豌豆等小春作物绝收、干枯的景象,望着田里枯黄的庄稼,种田的农民只能无奈地拔除枯苗,盼望着春夏之际能下点雨,好让他们可以顺利种下大春的作物。
  94%的面积为山区、半山区的云南,大量的农田都是山地,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农业生产仍然不同程度地延续着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情况。
  近年来,云南许多山区群众依靠种植烤烟增加了收入,在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山区兴建了大量烟水配套工程,小水窖、桩灌工程、引水渠等,对改善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面对当前的特大干旱,不仅水窖全部干涸,许多地方连群众取水的水源都出现枯竭的情况。尚能取水的村寨,村民只能靠着人背马驮,在烟苗移栽前往水窖蓄上水,以备到时浇灌烟苗用。随着旱情持续,群众取水的地方越来越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越来越高。
  能否引水上山呢?在抗旱救灾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解决山区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实施了部分引水工程,但由于地势复杂、往往一个数百人村子的引水工程就要花费几十万元的建设资金,且山区村寨一个村子群众可能还散居在数个山头,想要全面彻底解决所有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对于财政收入微薄、投入能力有限的云南广大山区乡镇来说,只能解决最困难的村寨,也只能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农业生产用水,除了人力能够背来的部分外,基本还是要靠老天。
  从全省宏观的水利开发建设来看,云南给外界留下的水资源开发大省的印象其实也并不准确。事实上,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6.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蓄水工程总库容107亿立方米,水库蓄水总库容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在云南各地采访,发现许多州市县区目前承担城镇生活生产供水及农业生产供水主要任务的水库,大都是五六十年代兴建的,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基本是在吃老本。全省小型水库缺乏必要的修缮,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而条件更差一些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对于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大量农田靠天吃饭,水利建设又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民在科学灌溉、科学种植等方面观念和技术的不足,面对百年大旱,损失惨重也就不难理解。
  
  痛定思痛大兴水利改善基础
  百年大旱之下,惨痛的教训让云南人不得不正视水利建设上的短板,激发起全省上下大兴水利的共同决心。
  在总结这次百年大旱的经验教训时,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百年不遇的旱灾给我们的重要警示之一,就是必须尽快解决全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突出问题。
  分析云南的水资源情况,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认为,云南水资源极其丰富,但可利用的有效水资源严重不足,呈现出“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4大特征,即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少,水资源受污染较重,水土流失严重。当前,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仍然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水利化程度很低,现有水利设施老化,仍不适应全省发展的需要。
  由此,云南省提出,将从今年到“十二五”末,全省累计投入1000亿元左右,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完成541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总库容达到138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88亿立方米。
  同时,云南省还提出要重点实施好“兴水十策”,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所谓“兴水十策”包括:开工建设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今年力争开工40件以上工程;
  继续推进滇中引水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在“十二五”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缺水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昆明补水工程,挖掘云龙水库(昆明市区的主要供水源)的蓄水潜力,进一步发挥掌鸠河补水工程的作用,加快推进清水海补水工程,争取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为解决滇池生态用水和昆明未来发展用水创造条件;
  提、引、输并举,充分发挥水电站综合利用效益;
  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协调做好烟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重视灌区田间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进中央和省安排的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
  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开展地下水普查,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科学地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对一些重点地区继续禁采地下水;
  切实抓好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和防洪体系建设,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重点城市和农村集镇、粮食主产区的防洪保障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
  维护良好生态,进一步发挥生态对涵养水源的作用,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云南水环境的保障能力;
  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作为“兴水十策”投入上的保障,云南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省级筹集不低于100亿元资金支持水源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带动地方、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400亿元,共计投入水利和农村水电建设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6年累计投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云南 之痛 云南渴水之痛 云南的水有什么特点 云南水怪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