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长巷短【五街并行较短长】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寻找“大”武汉?何祚欢专栏   何祚欢,爱聊天的老头。用嘴聊了半世,笔聊了700万字。但还是嘴占上风,许多人不晓得我还出过一摞书。其实这无所谓,咱们接着聊,聊武汉。
  
  八华里长的商业街――汉正街,从?口到集稼嘴一千多号全是铺面,无疑是清末至民国期间全国最长最连续的商业街。
  有趣的是,老汉口像这样沿汉水走向从西至东,“同起同收”平行铺排的街道不是一条,而是五条。它们从南到北排列的顺序是:沿河大道、汉水街、汉正街、汉中路、长堤街。
  这种五街并行的局面,不是谁规划的,而是汉水改道之后,因汉口功能的发展而形成的。
  它记录了汉口由简单的码头城镇变为综合发展的商业都会的过程,证实了经济活动决定城市发展的铁律。
  这五条街当中,最早成形的是离汉江最近、最南边的沿河大道。
  沿河大道最先叫“河街”,它是汉水改道的产物。
  原来,汉水在流过江汉平原之后并不是一流入江,集中地与长江汇合的。它是越近下游越不守望规矩,东一个头西一道沟地奔长江而去。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排沙口以下从龟山北边入江的一脉不知被什么力量驱使,竟冲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入江口,汇出了汪洋恣肆的气魄!而使龟山南麓从汉阳县城南边入江的那一支逐日干涸下去。
  尤其是,汉水北岸绵长的沙滩,使它成为江汉之间最适合泊船的避风港,事实是这个港口很快就形成了。因为这里是汉水的入江口,所以人们叫它“汉口”。由于汉水古称夏水,人们也叫它“夏口”。还有,因为汉水下游别称沔水,所以有少数人称它“沔口”。
  汉口的泊船一天天增多,那些暂栖江畔等待启行的人们,不管是旅客还是船家,他都要吃要玩要花销。嗅觉灵敏的商人哪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从“提篮小卖”开始,码头上有了交易,有了市场。接着有了临汉水而建的吊脚楼。
  当吊脚楼联成一条线,当它们对面也出现买卖人家时,这条街就形成了。很长时间它都没有个正经名字,只由着人们把它叫做河街。
  河街是从汉水码头派生出来的,它自然会适应码头的需要。
  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虽然西风东渐已经使河街的面貌、码头功能、产业布局都发生了变化,民国年间还有了与“沿江大道”相区别的街名,但“沿河大道”依然沉淀着不少初始时期的色彩。
  小堆栈(仓库)、小行栈(中介)、小栈房(旅社),面向的全是“乡码头”来的客商。小酒馆、小茶楼更是聚集船上来客的场所。?口一带,码头上吞吐的货物以粮食、竹木一类手工业产品为大宗,还有食盐、石膏等等。后来延伸到汉正街上段、?口路、崇仁路去的就是与之相关的屠宰场、肉案子、酒厂等产业。到武圣路后,河街上就看得见“华洋交织”的痕迹了。
  汉昌肥皂厂是汉正街一带首屈一指的家化工厂,它的码头却在河街。河街从这里开始和工业原料、家化产品扯上了关系。
  汉水顺流直下,过了武胜路的对河码头,就是万安巷“洋船码头”了。它和下游不远处的永宁巷码头一样,都是迎接汉江上游省内外来客的轮船港。
  武胜路下首的利济路,原本是一条窄窄的利济巷。张之洞批准成立“汉镇既济水电公司”后,这里拆巷拓宽成为利济路。利济路河边修起了“大王庙发电厂”,利济路码头成了电厂码头。河街便与电挂了钩。
  一过武胜路,河街似乎走出了农业经济的峡谷,一路上都让人感受到现代的气息。码头相对专业化了,码头装卸劳动力的管理也相对专业化了,还出现了大家认可的世袭行业,如缝包、打?箕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秩序的稳定。
  专业码头的与专业“行”的衔接,堆栈屯货与银行、钱庄为货主办理抵押贷款的新规矩,使近代的物流业务日渐规范。
  随着码头的发展,汉口的居民越来越多,一条河街哪能盛下那么多居民的需求。于是先先后后从这里向北蔓延。
  可以说,汉口的五街并行,它的根还在“河街”――沿河大道。

相关热词搜索:短长 并行 五街并行较短长 五街并行较短长 地址 五年级家长发言稿简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