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旧事|成都历史故事观看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有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沉下心来思索,科技让社会更进步、却也让人越来越快速,越来越麻木;机器进化得如人一般,人却变异得越来越像机器。   英国花了近一百三十多年才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美国稍微快点,也花了整整八十年,中国则在近三十年中超高速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工作生活步调难以慢下来,难怪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纷纷逃离北上广。慢生活是一个奢侈品,也许我们很难再回到过去的日子,这使我时常还徜徉在成都的过往记忆中。
  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地处内陆盆地,封闭潮湿的成都,因为慢的悠闲、吃的悠闲而出名。早上起来泡泡茶馆,摆龙门阵,掏掏耳朵。中午一碗“渣渣面(臊子面)”,在竹藤椅上小憩会儿后,打打小麻将,晚上吃吃麻辣烫,接着麻将。到了深夜,还要到摊上吃串烧,成都叫“鬼影子”。所以外界把成都男人的追求归纳为:打点儿小麻将,吃点儿麻辣烫,炒点儿渣渣股(渣渣意为极小),看点儿美女。
  我是在麻将声中走进的高考的。倒不是我打,也不是我家里打,而是我家楼下就有麻将铺,每天搓麻到深夜,高考复习那几年,深夜听着麻将声,想着还有这些人陪着我,那夜就不那么难熬了。到后来那几年,下岗工人多,麻将越打越热闹。汶川地震时,我妈正在楼下打麻将,楼突然晃动,按照她的说法,“看着楼的晃动,腿都在发软”,但是一震过,没事,继续打。慢也许是一种从容吧。
  想起小时侯楼下一场景,楼下邻居是一位老人,每天在墙角根坐下,三四两小酒,就着盘里数得清数目的几粒花生米,他能在那坐一下午,花生米就在嘴里转来转去地嘬,酒却不停地下,几粒花生米能蕴大半天,这大概也是慢生活。
  成都人的性格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赖赖的”,这种赖劲是一种雍容,一种乐知天命,一种随遇而安。你看成都的姑娘小伙性格中柔中带韧,话语里嗲声嗲气还带着一种嘎嘣脆劲。人都说成都人是一种“盆地个性”。这种个性的一面是内外皆圆融的灵性和狡黠,另一面是一种自闭拒他的傲气和慢然。往好里说,这是接地气散淡的个性,往不好里说是一种俗气和小市民气,不管怎么说,这种慢个性赖性格有一种强大的“化”劲――把他类个性统统化为自己一炉,将其融为一体,就像成都火锅一样,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进那红红的锅子的:任你海鲜、菜蔬、红白肉还是主副食,反正我一概“化”之。
  早些年,我一个女同学家境甚好,是一个在蓉央企副总的女儿,长得丰腴水嫩的,性格嗲中带韧,有一年去该企业的湖南长沙办事处工作,认识了当地一个湘伢子,一所中专的老师。按理来说,湖南人的倔和急那是有名的,再加上“小知识分子”的那傲骨,我这女同学肯定得受罪。果然,他们相处的那几年争争吵吵分分合合,累得我们这些老同学远程操控了好几回,一开始大家都还本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的人生朴素观念苦苦劝合,后来大家都搞疲了,劝散的势头竟占了主流。可没成想,他们折腾了三年后,这女同学竟然降服了那湖南伢子,带着他雄赳赳地回了成都了。去年,我们同学见面,发现他老公竟然比我们这老成都还成都了:操一口略带湖南口音的成都话,拖着一双黑布鞋,刚吃了饭,牙签还在嘴里戳着,就嚷嚷着要搓麻开练……
  一转眼,来北京也快20年了,早年的北京生活貌似成都,人在郊外,马路也宽人也少,那个时候北京的三环路刚刚修好,现在六环都通了好几年了。现在作为“世界城市”的北京的人是越来越多,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忙,东奔西跑也越来越远,美国去了一年,英国呆了仨月,澳洲一个月,8月还临时去日本了一周。走过的地方越多,越难以说出各地彼此的差异了。所以,我现在也很难说出成都与北京到底有多么本质的不同了,但唯独在我早年的记忆里,成都依然是那么个性鲜明充满人情的温润的慢悠悠的城市。
  可惜,我们现在再无法回到那种慢的状态了,也许本无须回到那种状态。只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停顿一下,让我们的灵魂和思想,能些许跟上我们飞奔的脚步。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 旧事 成都旧事 城南旧事 四川旧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