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房不省心?] 不省心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11年,我国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建设任务在各地相继收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保障房要再建近3千万套,以使保障房覆盖率达到20%。   当人们在期盼“住有所居”时,保障房乱象却层出不穷。除了保障房申请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外,墙体裂缝、屋顶漏水……保障房的质量着实让人担心。除了质量,还要品质。保障房是住进去了,可医院远了,菜市场没了,连坐个公交都要左等右等,保障房也就摇身成了“闹心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曾说:“要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不论责任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同时,保障房更不能“画地为牢”,它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让人们在“住有所居”的同时,更能居有所乐。
  ――编者
  
  “保障房不是贫民区”
  本刊记者 高波涛
  “再等下去命都没了。”这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写给南京市市长季建业的信。相对于逼近800万的南京人口,现有的保障房数量明显捉襟见肘,这给2009年初出任南京市长的季建业很大触动:“在南京,大概有4万户拆迁居民,有的居民等了三四年还没有拿到房子,老百姓反映很强烈。”
  而让他感触更大的是有一次在路上查看交通状况,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市民对他说:“我原来住在新街口,因为拆迁被安置到‘乡下’居住,每天上班单程45分钟,不仅出行路况一塌糊涂,很多功能设施都没有配套。”
  一边是要房子,一边是有了房子还不满意。这两件事让季建业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让南京市民生活得更好。
  “我们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谋划,经过初步调查,决定建设1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市民的抱怨让季建业不断反思。
  征地难让政府在地块周边的便利性和可能性之间,通常会无奈地选择后者。“如果(保障房)建设量大,不集中建设根本完不成。集中解决,就会发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该建的地方几乎都建设了,只能建在近郊区。”南京市住房保障处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季建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通过‘六改八’把绕城公路改造成城市交通主要道路,并且逐步打通城市中心区与各个保障房区域之间的交通。”这是季建业为解决市民出行难而“想的辙”。
  除地面公路交通外,南京市还在全力调整、配置轨道交通。轻轨循环,打造地铁小镇;线路改造,发展轨道交通。“我希望今后老百姓能够通过轨道交通到达市区,这样就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季建业说,“让老百姓择地铁小镇而居,主要是满足那些经济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居民的住房需求。他们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只好买远一点,但是我们要保证交通方便,价格又相对便宜。”
  而修地铁显然不是件容易事。2011年3月,有网友在南京太平北路沿线看到40多棵法国梧桐因修地铁而被迁移,就将此前有绿荫的图片以及梧桐被迁移后的图片放到了微博上。经过不断地转发与发酵,不少南京市民走上街头,为树木系上了绿丝带,以此表达自己的不舍和反对。
  “为了建设地铁站线移树当然不好,要尽量保护树木,但是为了少移一棵树,可能要追加1000-7000万元的投资。”季建业告诉记者,“为了把事情做好,要么移树,要么拆掉边上的房子,其中有个综合平衡的问题。”
  随着移树风波的逐渐平息,南京政府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要求:“今后,凡是重大项目对古树名木、行道大树有影响的,一定要搞绿评。”季建业谈道:“这个过程本身很好,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完善。民生决策做了,老百姓不满意,就是本末倒置。”
  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困难户用房、公租房、低价商品房整合在一个组团中,建设多元社区,是南京市保障房的一个特色,却也引发了“把困难户集中在一起”的诸多争议。
  “南京保障房的组团模式绝不是简单的‘贫民区’。”季建业解释道。
  季建业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丁家庄的保障房项目。在规划图上记者看到,其中经济适用房3385套,公共租赁房3193套,廉租房1665套,产权置换房11139套。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叶菁告诉记者,适当配建部分普通商品房,既能让不同社会群体和谐共生,又能降低保障房建设成本。
  “我们要求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全部在社区里面解决,所有配套必须一次到位。”季建业告诉记者。
  另据记者了解,丁家庄保障房项目规划配建3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和社区中心、公交场站、农贸市场、医疗中心、养老院、商业设施、停车场、地下车库等配套基础设施。
  “在1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设中,配套功能区域占了20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各类配套一次到位。老百姓心里踏实了,我们政府心里也就踏实了。”季建业告诉记者。
  
  货币补贴是高级阶段
  ――业内人士谈住房保障制度和发展方向
  本刊记者 高波涛
  2011年我们看到了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任务提前收官,发现房价已经回落,“住有所居”的梦想更加靠近现实。
  随即,住建部明确表示,2012年保障房建设要低于1000万套,这让盼房心切的人们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
  我们不得不问,2012年,保障房何去何从?
  在今年10月底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透露:从制度上和方向上保障住房,应该以廉租住房和货币补贴为主。现在的目标也在朝着货币补贴为主的方向努力和行进着。监督管理侧重完善公平分配和运行管理机制,财税、土地、金融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将贯穿整个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提出,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实践证明,完全依靠政府或完全依靠市场来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都是不现实的,必须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最主要的责任是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即用廉租房或货币补贴的形式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有所居”。
  实现“住有所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从中央到地方,从筹资到划地,从规划到配套,政府看似在很努力地完成这项作业;从市民到百姓,从开发商到建筑商,从申请到拥有,每个人又好像永远不会满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绝不意味着所有的城镇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产权住房,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个生活在城镇的居民都能有适当的住房条件。
  齐骥认为,对于经济能力比较弱,靠自己的收入无力在市场上解决住房问题的这部分群体,将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这个保障方式,将越来越多地过渡到以货币的补助方式、以无产权的租赁型保障房的方式来解决。
  “一开始我们就应该这样做,但由于保障房建设欠账太多,在‘恶补’的情况之下,就会出现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高潮。当双轨制逐渐平衡之后,住房保障就应该遵循公共租赁住房和货币补贴的方式。”这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的心声。
  货币补贴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集中建设,其形式也比较多样,比如对一定保障范围之内的人采用补房租的办法,另外,还可采取各种免税的方式。
  从长远看,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应在保障房范围中取消掉,保障房应逐渐以公租房为主,其他类型的房子可以用更适当的方法界定。
  有业内人士认为,货币补贴是保障房的高级阶段,效率会更高。
  以租赁型保障房和货币补贴为主的保障房政策或许就是我们圆梦的希望。
  
  回放2011
  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2011年4月29日,胡锦涛在天津考察北辰区秋怡家园时强调,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要完善配租政策,帮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解决住房困难。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情况时强调,所有建筑都要重视质量,保障性住房更要重视。
  2011年6月6日是住建部要求地方公布保障房项目进程的最后截止日期。就在进程表陆续出台的同时,人们发现,大部分城市保障房开工率不足三成。时间过半,这样的进度引发各界人士的担忧,1000万套保障房也曾一度被指责为“大跃进”。
  2011年11月10日官方正式公布,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房超过1000万套,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2011年12月5日,住建部表示,明年新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不会有今年1000万套这么多,但也要比去年的590万套有大幅度增加。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保障房建设却屡起风波。2011年4月,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墙皮脱落,一捏就碎,被称为“墙脆脆”。 5月,青海省最大的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在拥有六家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建过程中,都盖出了问题房。21栋楼出现不同程度的露筋、空洞、蜂窝、麻面、阳台栏板强度不够等质量问题,被网民戏称“楼脆脆”。7月,345吨“瘦身钢筋”流入海南省文昌市政府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举报被查实。就在年终各地保障房任务收官之际,12月,人民日报刊文曝光武汉市?口区紫润明园(南区)保障房项目交房后,不少住户发现房子存在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问题。
  数字带给人欣喜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保障房望而却步。保障房在保障人们“住有所居”的同时,更应该让自身质量得到保障。
  (高波涛)
  
  媒体论道
  对这一事关万千百姓的民生工程,不仅要完成“数量”,更要确保“品质”。考验的是地方政府和领导坚决贯彻中央部署的决心,需要的是更多、更细致的考虑和民生关怀,为民更要便民。
  ――新华网
  
  要真正让百姓住上放心房,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律,而应该把政府责任放在首位,所有工程最终质量要有政府出来保底。
  ――京华时报
  
  寄望2012
  上海网友“乐天”:建议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房、配套商品房的房源实现“资源共享”,让百姓选择的面更广。
  
  北京市民张女士:售楼处里一般都有讲解员,要是咱政府组织的定向安置房规划展览也能有讲解员,那就更好了。
  
  北京石景山区两限房轮候者李丽:我们希望政府能将保障房的定价机制透明化,把定价理由公开。

相关热词搜索:省心 住房 保障 住房:保障房不省心? 住房保障政策有哪些 南京住房保障房暂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