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云与放牛班] 放牛班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理想的城市应当充满旧人,旧事,旧物,在日新月异的同时能让人时时抽身,沉醉于旧世界的夕照;理想的城市不宜加速,而宜于散步,寻宝,迷路,艳遇……   台北正是这样的理想的城市。如果你热爱上海、北京的摩天大楼,你可能会嫌台北太旧――101高楼如此孤独,没有更多的摩天大楼来陪伴它,也没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立交桥像绞索一样勒紧整个城市。台北的脉搏是均匀平缓的,理想的城市应该像台北一样让每个人从容展开自己的私人城市地图。没错,即便只呆了两三天,我也有我的台北私人地标。
  
  第一个地标是一个叫“巫云”的小酒吧。离著名的Live House“河岸留言”只有两百米。大大树唱片公司老板钟适芳把我们约到那里。我心想台湾人怎么那么会起名字:大大树,巫云,河岸留言……还有家著名Live House叫“女巫的店”,而“河岸留言”的隔壁酒吧叫“海边的卡夫卡”――论小资,台湾是大陆的老师。
  但台北既小资兴隆,又古风浩荡――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像大陆城市有太多的断裂。
  “巫云”比“海边的卡夫卡”更村上春树。老板是缅甸的云南人,相貌颇有巫气,酒吧兼做云南菜,但最大的魅力还是上千张爵士布鲁斯黑胶收藏――除非你去e-Bay上砸钱,否则一个大陆乐迷绝难有如此丰盛的爵士布鲁斯黑胶收藏。
  第二个私人地标是“放牛班”餐馆。台湾旅游部门应请陈升这个超级大玩家当形象大使。陈大佬老把“放牛班”当成食堂聚众吃喝,这晚他又叫上他的两个乐队“恨情歌”和“新宝岛康”的成员和我们几个大陆仔狂欢。
  两层楼的“放牛班”故意弄成几十年前小学的模样,一楼的大黑板上服务员像小学值班生一样在上面写布告,而二楼墙上则遍布早年台湾学校司空见惯的各种古代名人肖像,当然也少不了蒋公中正的肖像,只不过是恶搞版的――惟有恶搞,让人顿感历史的进步。
  第三个私人地标是补习街小巷的“刘山东”牛肉面,一家始于1950年、只有几张桌子、墙上贴着马英九御笔奖状的小破店。老字号小店和街市大排档的消失,正是大陆很多城市变得无趣的原因之一,而台北犹有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气息,以及历史传统的宜人温度。
  午夜时分,在去诚品敦南店过通宵(而一早就要飞走了)之前,车路过水准书局,但早已关门,路过牯岭街,但杨德昌走了,路过敦化路一栋大厦,朋友说:李敖住在上面。
  

相关热词搜索:放牛班 巫云与放牛班 巫云 巫云楚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