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初选,雾里看花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美国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相信到最后关头,民主党的谋士们还是能找到解决之道的。      今年1月,美国总统大选拉开序幕,两大政党的各位候选人纷纷闪亮登场,各抒己见,各擅胜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当仁不让的当总统的料,一时间把个美国政坛搅得纷纷扰扰,煞是热闹。
  特别是此次争夺白宫宝座的众多政治明星当中,涌现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少有的“第一”:第一位女性候选人(希拉里),第一位有希望获得提名的黑人候选人(奥巴马),第一位信奉摩门教的候选人(罗姆尼),第一位西班牙裔的候选人(理查森),当然还有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得这次大选比往届更有看头。
  其实,这场大戏唱到现在,还只不过是旷日持久的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阶段,即初选阶段,离两党候选人捉对厮杀、一定江山还远得很。但是即使是总统大选的前哨战,其竞争程度之激烈,各州初选游戏规则之错综复杂,也已经把对美国政治生态和规则不甚了了的局外人看得一头雾水了。
  
  “攘外必先安内”
  
  美国的各种重要选举,包括总统大选和国会选举,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初选(primary election)和大选(general election)。
  初选实际上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即要解决一个政党内部由谁来代表该党和其他政党争夺总统或其他政府职位的问题。当然如果各党只有一人出马竞选,初选也就不再必要了。这一次共和党和民主党一开始都有至少5位以上的候选人宣布参选,初选就势在必行。
  美国的总统初选一般是在大选年的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当年夏天党代会正式提名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结束。而总统大选的第二阶段,则是从美国9月初的劳工节之后正式起跑,到11月3日的选举日达到高潮。因此,简单地说,初选是党内候选人之间的竞争;而大选是各党之间候选人之间的对垒。任何想问鼎白宫大位的政治家必须先过初选这一关。而就像今年的情况所表明的,党内初选的激烈程度往往不亚于两大党之间的大选。
  美国各州的初选方式和规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仔细分析起来,可以写一本书。但是从民众参与的范围来看,初选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种叫闭门的初选(closed primary),一种叫开放的初选(open primary)。闭门的初选是指只有本党的登记选民才能在选举中投票。而开放的选举则允许非本党党员的民众来投票,可包括无党派的独立人士甚至其他政党甚至对手政党的党员。
  从政党制度的角度讲,闭门的初选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种初选避免了让对手政党来试图影响党内政治的可能性。而开放的初选从理论上来讲,为对手影响谁能胜出初选打开了大门。你可以进行所谓的“战略投票”;也就是说通过把票投给对方最弱的候选人,使其获得提名,这样就可以为本党候选人在秋季大选中获胜扫清道路。如果在初选第一轮选举中没有候选人获得多数,那么在大多数州将举行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是在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之间进行。目前美国大多数的州采用的是闭门的初选,只有大概不到10个州仍采用开放的初选制度。初选的过程也是各州产生民主共和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过程。
  
  “烟雾缭绕的密室”
  
  美国的初选制度并不是从立国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党产生总统候选人和党代会代表的方式都不是很民主的,多半由各级党的领导人在密室里操控决定,而广大普通党员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这就是所谓的干部会议(caucus)。它是美国最古老的、产生本党候选人和参加党代会代表的方法。传统上,它是只有政党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参加的闭门会议,由他们来决定谁代表本党参选总统。因为那时很多人吸烟,开会时免不了腾云驾雾。所以举行党团会议的房间常常被称作“烟雾缭绕的密室”。后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精英导向和反民主的。
  从20世纪初开始,通过干部会议产生党内候选人和党代表的方法逐渐被党内初选所取代。威斯康辛是1903年率先使初选成为法律的州。而第一个实行总统初选制度的州是1910年的俄勒冈。初选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普通党员参与候选人的提名和党代表产生的过程,削弱当地政党大佬对选务和党务的过分影响。套用一句我们现在的术语,也就是“党内的民主化”。
  当然,这一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在美国总统选举中,1968年还只有16个州实行初选制度,但到2004年,举行初选的州就增加到43个。现在参加党代会的大部分代表都是由初选产生的。
  但是,还有一些州如爱荷华州仍沿用干部会议的做法,但是其性质和过去已有很大不同。它不再是党内大佬和党团骨干的闭门会议,而是变得更加开放,一般的党员都可以参加。所以现在的干部会议和初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党内产生总统候选人和党代表的民主方法。
  不过,两者在形式上还是有一些不同。初选就是直截了当的投票。选民们到了投票地点,投完票就完事。但是在干部会议上往往会有很多讨论,而且一般也不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常常是大家站起来走到为每个候选人指定的一个角落,然后清点人数。未得到15%支持者的候选人被淘汰,然后胜出的候选人支持者试图去说服那些落选候选人的支持者转而支持他们。所以党团会议往往要开好几个小时,比初选要费时费力,但是因为经过较充分讨论,因而选举的质量会较高。
  
  两党党代表都是精英
  
  美国各州进行初选或干部会议的过程,也是选举产生参加两党党代表大会代表的过程。民主党一般而言代表基层弱势团体比较多,它的参与性也比较广泛,因此民主党党代表人数要比共和党多得多。
  例如,今年民主党一共有4049名党代表,无论是希拉里还是奥巴马要赢得提名,必须得到至少2025名代表的支持;而共和党只有2380名党代表,获得提名只需1191名代表的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代表性方面的差别,从党代表的构成中也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两党参加党代会的代表大多数都不是美国普通民众,而是精英阶层。他们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超过一般美国人。但是民主党在代表性方面比共和党做得还是要好些。例如2004年,参加民主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近40%是来自少数民族,一半是妇女。而共和党的党代表只有17%是少数民族。但这对共和党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因为在2000年的共和党党代会上,只有9%的少数民族代表。
  另一方面,共和党在代表的选举机制上似乎要比民主党更民主一些。共和党所有的党代表都是选举产生的,没有人能有特权成为当然代表。而民主党除了选举出来的党代表之外,还有一批所谓的“超级代表”。他们是在政府和党内担任或曾担任过高级职务的民主党人,包括民主党的国会议员、州长、市长、全国和州党组织及政府的主要官员以及其他党的高层领导人。如果党内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占有较大优势的候选人,“超级代表”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但是,当两名或数名候选人支持率非常接近的时候,超级代表的支持倾向就有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占得先机是关键
  
  美国各州举行初选的日子是不一样的,有先有后。但是对两党总统候选人来讲,赢得早期的初选,建立起一种不可逆转的取胜势头是非常重要的。
  新罕布什尔和爱荷华是大选年1月份在全国率先举行初选和干部会议的州。从历史上看,这两个地方的选举结果对谁能成为两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甚至谁能最终成为美国总统都具有指标意义。例如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除了1992年和2000年,新罕布什尔州初选的得胜者最终都成为美国总统。在这两州的初选之后,又有2月初的“超级星期二”,20多个州在同一天进行初选,其影响非同小可。一般而言,“超级星期二”之后,两党的提名战就基本上尘埃落定了。如果一个候选人能在新罕布什尔和爱荷华拔得头筹,又在“超级星期二”中大获全胜,那他或她赢得本党提名的希望就非常之大了。
  正因为早期初选的重要性,各州近年来都想把总统初选的日期往前移。理由很简单,初选举行得越早,受到媒体的关注度也越高,对全国政治的影响也就越大。例如媒体对新罕布什尔和爱荷华州初选的报道占了对整个初选报道的几乎一半。而如果到4-5月份才进行初选,那时候谁能获得提名已经明朗化了,你的初选就没人会注意,选民的投票意愿也大为降低。所以大家都不甘落后,都想在1-2月份就举行初选。
  例如加州原来是在6月举行初选的,而今年却把初选提早到2月的“超级星期二。”现在70%的党代会代表在3月底前都已经决定了。还有一些州,为了早日举行初选,不惜违反本党的规定。在今年的初选中,佛罗里达和密执安就是这样的例子,以至于民主党的党主席拒绝将这两州的代表人数计算在内。
  这种将初选往前移的做法对那些能在初选开始前就募得大量款项的候选人有利。因为初选一开始你就得同时在很多州花钱。那些资金不足的候选人就很容易落后,而且因为时间太短,基本上也没什么机会追上来。
  在所有州都举行初选之后,两党选出的数千名党代表将参加在总统选举年7-8月份举行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是在野党先于执政党召开党代会。从1832年开始,两党总统候选人都是由党代会正式任命的。因此党代会的举行标志着初选阶段的结束。
  上世纪中期之前,由于党内初选还不那么普遍,参加党代会的代表都是当地政党领导人挑选,而非选举产生的。他们在去参加党代会之前,往往尚未决定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因此党代会经常要通过多轮投票才能决定谁是候选人。民主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多。因为民主党党代会任命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需要三分之二多数,而共和党只需要简单多数就可以了。例如1924年,民主党党代会就投了103轮票才决定谁是候选人。
  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党代表大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在去出席党代会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因此党代会的选举只是一种形式,毫无悬念。所以自1952年以后,两党党代会投票提名候选人没有一次是超过一轮的。而党代会的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变成了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大选进行造势的大会。比如奥巴马,他就是因为在2004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极具煽情的演讲而一举成名的。
  
  花干戈为玉帛?
  
  今年的总统初选一开始便呈现出群雄并起、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在最初举行的几场初选中,两党的各主要候选人互有胜负,没有人获得决定性的优势。但是在“超级星期二”之后,两党的提名争夺战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局面。
  共和党方面的几员重量级大将,如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前麻省州长罗姆尼都激流勇退,早早宣布退出竞选。这样就为本来并不被看好的黑马、71岁高龄的参议员麦凯恩获得提名铺平道路。
  而民主党方面,原来被认为笃定得到提名的前第一夫人、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却遭到了黑人政治新星、参议员奥巴马的强力挑战。
  希拉里和奥巴马杀得难分难解,而麦凯恩已经偃旗息鼓,稳操胜券。这其中除了希、奥两人实力相当、在民主党内都有强大民意基础之外,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之间的初选机制有所不同也有一定关系。
  共和党各州的初选一般采取“胜者得全票”的原则,即一旦某候选人在选举中获多数票,该州所有代表都划入该候选人囊中。所以候选人之间比较容易拉开距离。而民主党的初选在很多州是采取比例代表制。也就是说,各候选人根据得票比例而得到与此同等比例的代表人数。例如某一个候选人在初选中得到了40%的选票,那么该候选人就得到该州40%的代表支持,依此类推。这样的选举办法就相对分散了票源。因为即使你选输了,根据比例代表制,你也可以得到一些代表。这也是民主党的两位候选人到现在还没有分出高下的原因之一。当然如果你的得票率低于15%,那就对不起,一个代表都得不到了。
  另外从历史上看,共和党内部各派势力一向比较容易整合。这一次几位重量级候选人如罗姆尼,完全可以和麦凯恩再周旋一番,但为了共和党的整体利益,他们顾全大局,毅然退出竞选,成全麦凯恩。而民主党由于代表的社会利益和阶层比较庞杂,内部团结一向不如共和党。这一点从希拉里和奥巴马的马拉松中也可以看出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现在还剩下的州初选都揭晓之后,希拉里和奥巴马很可能还分不出胜负。因为都没有足够的代表人数支持。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要到民主党的党代表大会上去决定了。这事实上是不符合现代美国政治惯例的。
  到时候,很可能要重演1952年的情景:经多轮投票之后才能决定谁胜出。那一年民主党代党会投了三次票,才确定候选人。而该候选人斯蒂文森在大选中败给了共和党候选人艾森豪威尔。所以对民主党来说,如果到党代会的时候还搞不定候选人,就不会是个好兆头。
  现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以逸待劳,已经在筹划秋天的竞选了。而希拉里和奥巴马的持久战可能会造成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在美国公众中造成民主党“一盘散沙”的负面形象,从而给共和党以可乘之机。
  所以,民主党主席迪恩等人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化解僵局,例如由于初选违规,佛罗里达州和密执安这两个州被取消代表资格。现在考虑让这两个州重新进行选举,这样它们的360多名代表就可以计算在内了。当然最理想的解决办法是希拉里和奥巴马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组建民主党的梦幻总统和副总统搭档。问题是谁当老大,谁当老二呢?希拉里阵营已经放出风来,称她愿意和奥巴马组队,但条件是她必须是第一把手。但奥巴马阵营并不领情,拒绝跟希拉里搭档。奥巴马本人仍然相信他可以赢得提名。确实,从去年一直打拼经营到现在,倾注了全部精力、资源和时间,现在只欠临门一脚,叫谁放弃也不容易。但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妥协,相信到最后关头,民主党的谋士们还是能找到解决之道的。(作者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教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相关热词搜索:初选 雾里看花 美国 美国初选,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 那英雾里看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