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应从倾注爱心、质疑问难、讲究课堂艺术、学以致用入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變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是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而是让学生自觉学习数学。
  关键词:爱心;质疑;艺术;学以致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46-02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越学越爱学。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倾注爱心,激发兴趣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教师对学生应该倾注爱心,课堂上多鼓励,少批评;课后又主动关心他们,这样师生间产生了和谐和共鸣,这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使学生由喜欢教师而喜欢数学,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刚开始,很多学生都带着排斥心理,有的甚至故意逃课,或在课堂上捣乱,但我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批评他们,或者讲什么大道理。课后我总是“混”入他们当中,像朋友一样跟他们谈论篮球、象棋和朋友间的话题,在不经意时突然出击:“你昨天怎么没来上课?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你今天上课好像没精神,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注意休息哦。”那些调皮的学生在我的“关怀”下,当然不好意思再有什么异样举动了。很快,我便和这班学生打成一片,慢慢的,这班学生也喜欢上数学课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疑惑和对立情绪。在他们的学习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他们经常被人嘲笑,自尊心常处于被挫地位。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批评不仅不能产生积极效应,反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学习成绩日趋下降,师生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为了消除这种心理,我经常有意识地亲近他们,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相信我,把我当成知心人。一旦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便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成绩的提高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二、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的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我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比赛,好吗?”听说比赛,他们自然高兴极了。说:“老师,比赛什么?”、“比赛内容是我出一些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题,咱们一起来做,你们笔算,我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一听,兴致勃勃地去做,可教师一看,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学生真是佩服。但也有不相信的同学,着急地算答案来判断教师的结果,但是都正确。这时,他们个个急切地问:“老师,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快,有什么妙法吗?快点告诉我们。”于是,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导出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就让学生去观察探讨。
  三、讲究课堂艺术,激发兴趣
  兴趣源于教师,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必须善教。只有我们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授课时才能高屋建瓴,自圆其说,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清新、明朗、开阔的数学知识天地,进而诱发学生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对学习数学“乐此不疲”。
  教学《相似形》中比例线段时,向学生介绍泰勒斯用一根棍棒测金字塔的故事;讲拿破仑通过观看士兵的帽沿便轻而易举地测出河宽的故事;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其第二层与第三层之上的比是黄金数…这些知识使学生们兴趣盎然,产生了愉快的学习激情。
  同时,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各部分知识的要素挖掘和显露出来。机动灵活的方法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能使“无涯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纸板,把三个角剪下摆成一个平角,并抓住时机,一语道破:同学们自己发现的这一规律,便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采取这种发现法教学,同学们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讲授“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自制了两个圆形的教具,用运动的观点,使一圆逐渐向另一个圆靠近,使学生看到了两圆之间由外离到外切、再到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发现”了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生乐学,兴趣倍增,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四、学以致用,激发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是实在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或练习时,可设计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题型,让学生巩固和复习刚学的内容。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又能让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后,我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在学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后,我们结合实际,设计一个例题:学校准备添置一些“中国结”挂在课室。若到商店购买,每个“中国结”10元;若组织同学自己制作,每个“中国结”成本4元,无论制作多少,另外还需共付场地租金200元。亲爱的同学,请你帮学校出个主意,用哪种方式添置“中国结”的费用更节省?……通过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趣事。这样,教师再用其他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学习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巧文献:
  [1] 陈德崇、吴汉明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2
  [2] 刘文雍 《教师基本功对教学的影响》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
  [3] 盘仁保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 《广西教育》2003年08期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学习 兴趣 培养 数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