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实践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课堂小练笔设计”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练笔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69-01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形成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因而深受语文教师的欢迎。
  一、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续写课文感悟处
  “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写“感悟”类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如在指导学生读完《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后,学生被童第周在读中学时勤奋、刻苦地学习终于把成绩赶了上去,为自己争了一口气,和在比利时留学时,成功地做了解剖青蛙外膜的实验,为祖国争了一口气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以《不向困难低头》为题写一则读后感,好多学生都写出了要以童第周为榜样,顽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肺腑之言。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扩充情节略写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是篇幅的限制,作者进行了略写。这里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不但能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得到一次拓展,还能使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练笔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出来,使它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例如《车塘捕鱼》一文,最后一段中写道:“而我们这些孩子,等大人捉完鱼,也学着英雄的样子下了塘,去扫荡那些残存的小鱼、小虾、河蚌,间或也可抓到一两只呆头呆脑的乌龟、甲鱼。”教学时,就可啟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我”和一帮孩子们跳入塘内“扫荡”的情形。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塘里的水被水车抽干后,我就卷起裤角跳入塘中。“哦!”其他孩子也拎着篮子,铅桶、木盆一拥而下。我在塘中仔仔细细“摸索”着,生怕遗落了什么,咦?这是什么东西呢?我的手突然摸到了一个滑溜溜的东西,抓起来一看“啊!是一条又大又肥的鲤鱼!”我按捺不住心里的兴奋大声地叫了出来!再看村头的阿三,他两手伸进泥里,使劲地掏啊掏,过了半天,终于掏到了一只呆头呆脑的甲鱼。红儿虽然才5岁,也专心致志寻找着。“找到了!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只小虾。”她高兴地跳了起来。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村子里的胖胖,他为了抓一条小鱼,在泥坑里走几步,摔一跤,可真把他气坏了。眼看抓到了,可一不留神,那调皮的小鱼又从指缝间溜走了。只见胖胖脸气得通红,用劲九牛二虎之力,把手伸进泥坑。“哈哈,你这条调皮的小鱼终于被我抓住了吧!”他得意地笑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同时,不但读、思、想、写得到了的和谐的融合,还培养了他们根据中心谋篇布局、安排材料的能力。
  四、仿写,学以致用
  仿写是指仿拟现成的章、句、语、词,把它融化为自己的语言。教材文本的语言规范、优美,经常在阅读中模仿、借鉴、运用这些语句、段落、行文方式,就能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仿”境抵达“化”境。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仿化”的练笔,进行模仿写话。 (人教版第五册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诗歌,作者通过聆听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表现力,行文节奏轻快,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借此,可以安排《听听,春(夏、秋、冬)的声音》、《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听,雨的声音》等与文本意境相似,文体类型相同的课堂小练笔。因为有文本作为范本,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设计这样的练笔方式,一来是调动学生的言语经验,加以运用,从而使消极言语转化为积极言语,文本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二来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质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在这样的练笔过程中不会有畏难情绪,而且在仿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言语经验。
  有效的课堂练笔在阅读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把握的同时,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情感的熏陶渲染入手,找准课堂练笔的切入点,采用多样的灵活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关热词搜索:练笔 实践 语文课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