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第一初级中学 辽宁 法库 110400)
  摘要:美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前职业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今后在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选择;表达;传统;创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4-02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合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的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他们应该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施动者,应该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我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允许学生说话,二是允许学生选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请允许学生说话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各自的潜能。
  让学生说话,要允许学生失言。当学生得到表达的充分自由以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此时,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在今后受益于一段乃至一生。
  二、允许学生选择
  选择是自主意识的行动表现。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对老师来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插话、争论、失言以及被学生选作伙伴,会使老师面临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意外”,会让老师措手不及,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如:
  1.课堂带进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尊重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开放才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才能自主的发现问题的根源。学生对肌理很陌生,用图案、纹理解释又不懂。上课了,我对他们说,“大自然中有许多不同的物体,每个物体表面都有一张美丽的画,那就是肌理给我们的礼物。”,
  2.把自然带入课堂,在课堂中体会美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上课之前,我预先让学生观察昆虫,并且搜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呵,没上课,学生就已经知道许多昆虫了,一问,都是书上看的。我说:“有没有更形象的?”几个学生拿出了他们的法宝,透明的瓶子里装了他们放学后捉来的蚂蚱、蚂蚁、苍蝇、螳螂……有的学生还拿问题来考老师。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
  3.课前观察自然,在自然中了解美
  探究学习主张从书本上的学习走向生活学习,走向以学生为主的兴趣学习。在教课之前,我就通知学生观察树,而且明确告诉他们春天到了它的衣服就要换好几次呢!春初,学生和我说,“老师,有的绿叶开始变红了,掉叶子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树上冒小芽了,草绿色的。”“老师,树上的叶子长大了,颜色变深绿色了!”讲课时,我再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点,引导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设计树,学生的胆就特别大,移花接木,变形夸张,用上了他们的所有解数。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的实践体验,能够克服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富艺术性。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教育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适当的将美术课与大自然联系起来,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迅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澳]科林·马什著,吴刚平等译《初任教师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著,李雁冰译《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美]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等著,祝平译.教师指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6][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海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美]理查德·I·阿兰兹著,丛立新等译《学会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王大根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王大根編著《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能动性 浅谈 美术 提升 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