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龙岩技师学院
  【摘 要】互联网技术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传统中职德育开辟了创新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1];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中职德育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下德育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科学看待互联网的利弊,寻找适宜的应对策略,让中职德育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最大效用是当下中职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 互联网 影响 策略
  一、中职德育教育概述
  着眼于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殊性,中职德育教育应当以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为主要依托点,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对中职学生围绕未来职业规划、职业法律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就业观、道德观、人生价值观,为中职学生日后的发展夯实思想基础,做好心理培育。纵观传统模式下的中职德育教育,凸显出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贯彻“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大多较为薄弱,不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德育教学中难以高效地掌握难度较高的概念、知识等,导致中职德育教育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无法顺利地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是传统模式下的中职德育教育大多以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要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形式上过于单一、呆板,强调知识的接受,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视了兴趣对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与德育教育的宗旨不相契合,无法激起学生浓厚的學习兴趣,进而影响德育培养效果。
  二、互联网对中职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冲击着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授课方式
  互联网的兴盛使得传统授课方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分饰角色得到了改观,一改教师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扮演的知识传授者角色[2],大大削弱了课堂中师生之间地位的绝对性,在德育课堂中赋予了学生强大的话语权与自主权。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课堂中不再是绝对意义上的知识接受者和知识传播者,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学生所掌握的信息相比较教师而言更具时效性与全面性,在课堂德育教育中能够对教师讲授进行及时的补充甚至质疑,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二)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多元化媒介,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各种信息与知识,拓宽了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不再局限于从教师处和书本上获取知识,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假若教师在现有层次上止步不前,不及时有效地补充各种知识和信息,将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为只靠乏味陈旧的知识、理论并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势在必行。
  (三)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德育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实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丁点片面、错误观点极其容易被曝光,然后被无限放大,受到舆论的谴责,这就会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个人生活带来恶劣的影响。而导致教师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较为陈旧、片面,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产生误导。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以应对新挑战[3]。
  三、中职德育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推行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为德育教育提供有效给养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着眼于当下世界局势和社会发展潮流,善于捕捉新鲜德育素材,在日常备课中要将眼光适当发散,着眼于时事政治或社会热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的思想、心理相对接,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体味学生的所思所感,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积极对其思想与观点中不科学的成分进行纠正、补充,避免学生被事物表象所误导和蒙蔽。这样一来既大大提升了学生思想、心理的认知层次,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改进了传统的德育课堂模式,营造了浓厚、活泼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契合德育教育的宗旨,更好地提高了德育教育质量,推进了德育教育进程。
  (二)严谨治学,保证德育教育的科学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教师要把握好言语分寸,认真斟酌教学语言,防止对学生产生误导,做到对学生负责的同时也避免自己“被推向”网络的风口浪尖[4]。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践行教学过程,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对现有德育教材中过时、错误的成分进行修改与完善,保证德育教材正确性的同时,赋予德育教材新的时代内容,避免教材中的错误观点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师还要对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对孤立、片面的信息给予全面的补充。另外,教师要积极反省自身,及时摒弃错误、过时的观点,保证个人观点的科学性、全面性,注重言辞的严谨,提升素质。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做到为人师表,在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以身示范,做学生德育培养道路上的榜样。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兴趣
  首先,互联网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储备。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得到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让时事热点填满理论知识的空白,为传统德育教育注入新活力。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结合互联网,采取为中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方式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5],开展与学生的“对话式”教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心理、思想进行不同的疏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解决对策,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中职 探讨 德育教育 背景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