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政治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文章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并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兴趣 政治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目前由于考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背知识做练习而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愿意去积极地思维。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比如,设计富有创意的新课引入环节,与实际生活联系,用一个研究性学习问题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迫切地想听下去。再如,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位教师执教《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时,首先设置主题情境“今天我是人大代表”,然后组织学生课堂模拟人大会议的活动,自然生成人大代表的产生、权利和义务等知识;接着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学生学习成果,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并能够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最后通过对整节课知识的总结梳理,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做主的。整节课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时空,那么学生的智慧就会不断地激荡,思维不断地碰撞,生命在课堂中尽情地张扬。
  二、积极引导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关键看其思考得是不是深入,而且是学生自己想去思考,主动地思考。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灌输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即使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这样去思考,这样去推理,学生记住了,也是毫无意义的。要让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课题,课前通过师生共同备课确定小讲师内容,课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解。另外,学案引导也是不错的方法。预习学案与课堂学案都应注重引导,让学生根据引导的问题,自己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要设计合理的课堂学案,学情调查是必须先行的。导学案设计中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际,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必须针对学生课前学案反馈的问题和疑惑之处来设计课堂学案,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学案的核心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科学有效的问题设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因此问题的设置是关键。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那些典型、热点问题,以及怎样设置问题。通过课堂学案的引导,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提炼规律,总结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质疑
  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并且敢于质疑,敢于挑战。面对课本上的说法也同样可以提出质疑,提出不同的或更准确的说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探究能力才能提高,思维才不会僵化。例如新课开始,首先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选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讲解。这种做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课堂有收获,课前任务完成很好的学生不会上课无所事事,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面对同学们的质疑,逐渐变得条理更加清楚,更加严谨。当然,讨论交流要注重学习效率,不是追求热闹,因为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生动有效的课堂。生动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师能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心理期待、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满足的学习条件和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符合这个标准的活动则取,不符合的这个标准的课堂则舍。教师要尽量发掘单位时间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多动口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知识的探求者、获取者。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为提升,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拓宽视野
  政治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政治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只有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有开阔的眼界去理解生活,理解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发散性思维对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会想敢想,才能有所创新。因而,政治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开放思维的场所,才能教得灵活,学得丰富。政治问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常答案并不明确,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突出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去除模式化的语言,更多地强调理解运用。例如,执教《走近国际社会》一课,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考点的突破到限时训练的讲评,都运用思维工具,将完整的思维过程逐步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考。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全球治理理念”这一热点素材的核心观点,引领学生了解当今我国外交的重大成果,提升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思维能力 培养 政治 教学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