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评价案例:找朋友(中班)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ejs/yejs201612/yejs2016120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ejs/yejs201612/yejs2016120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ejs/yejs201612/yejs20161205-3-l.jpg
  背景信息:
  “找朋友”的活动材料由画有4×4共16个方格的操作底板和装在操作盒中的四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五边形)四色(黄、红、绿、蓝)每种各两个共32个图形块组成。前期任务是将操作盒中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块放在一个方格(小房间)里,操作完后在空白记录纸上做好记录,幼儿基本上能够全部完成。当前任务是教师在操作盒中有意地多放或少放一个图形块,要求幼儿将操作盒中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放在一个方格(小房间)里,将同样颜色或同样形状的摆成一排;操作完成后在空白记录纸上做记录并将多出或少的那个图形块记录下来,其目的是要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幼儿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修正。
  幼儿已经玩过袜子配对游戏,即找出完全相同的袜子并将它们放在一起。幼儿也玩过图形分类游戏,即按颜色或形状将图形分类。小班下学期,幼儿就开始玩这个“找朋友”游戏,但只需将两个颜色、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放在一个方格中即可。从小班开始,幼儿已经多次用空白记录纸记录益智区的活动,因此对记录环节并不陌生,且能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活动记录:
  焯焯取出“找朋友”活动材料后开始操作。他先从操作底板下面一行摆起,依次从操作盒中取出每两块同颜色的四种正方形从左到右放入四个方格中。接着他取出五边形,用先放第一块再压上第二块的方法完成第三行的摆放。在第二行,他摆放的是菱形,他从操作盒中取出多出的一块绿色菱形放入第四格,再找出一块蓝色菱形,准备放在操作底板上。这时,他看了看第二行前几格迟疑了一下,又把蓝色菱形收了回来,另一只手又从操作盒中取出另一块蓝色菱形。他手握蓝色菱形块思考着,看看操作底板,看看操作盒内剩余的图形块,然后拿走第四格中多出的那块绿色菱形,将两块蓝色菱形放入其中。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綠色菱形块,将其压在第一格两块绿色菱形的上面(如图1)。接着,他又完成了第一行三角形的摆放(如图2)。
  此后,他拿起多余的那块绿色菱形摆弄着,先看看操作底板,再看看老师,然后问老师:“这个放哪儿?”
  教师:“这个怎么了?没有朋友是不是?”
  焯焯:“对。”
  教师:“那先放在一边吧,一会儿你记录的时候记下来好吗?”(焯焯将其放回操作盒中。)
  教师:“你完成了吗?”
  焯焯:“完成了。”
  教师:“你是怎么排的?”
  焯焯:“我是按图形排的(如图2)。”
  教师一边指着操作底板上的图形一边说:“黄色的图形块站在一起特别整齐,绿色的图形块站在一起也特别整齐,你能不能将其他一样颜色的图形块也排在一起呀?”
  焯焯:“能呀!”
  焯焯开始调整,从第一行至第四行将所有图形块按照黄、红、绿、蓝色的顺序摆放好(如图3)。他站直身体看了看操作底板,再低头看操作盒中多出的那块绿色菱形,然后抬头看老师。
  教师:“现在你是怎么排的呀?”
  焯焯:“按颜色排的。”
  教师:“你能不能既按颜色又按形状排,把颜色一样的放在一起,把形状一样的也排成一队?”
  焯焯再次进行了调整。他放下手中的菱形,看着操作底板停顿了一下开始拿起图形块做调整。
  教师:“现在你是怎么排的呀?”
  焯焯:“按颜色排,也按形状排(如图4)。”
  教师:“你完成了没有?
  焯焯:“完成了。”
  教师:“哪种形状多一个?”(焯焯拿起操作盒中的一块绿色菱形,同时手指操作底板上另两块绿色菱形。)
  教师:“那个是什么?”
  焯焯:“平行四边形。”
  教师:“什么颜色的?”
  焯焯:“绿色的。”
  教师:“你一会儿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焯焯:“好的。”
  焯焯开始做记录,先用粉色笔在空白记录纸中间画了一个大正方形,再在正方形里面画了若干条横线和竖线,将正方形分成若干个小格,然后问:“我不会写字,可不可以用图形表示?”教师给予了肯定。
  焯焯在第一列最上面三格中各画了一个圆圈,表示操作底板上“找朋友”三个字,然后换黄色笔在第二行第二格至第五格分别画五边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每画好一个图形,就在图形里面再描画一个更小的,表示两个图形是叠在一起的。在画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看操作底板上的图形实物。最后,他取橙色笔在记录纸右边画了一个方形,又换绿色笔在橙色正方形里画了一个绿色正方形,表示操作盒中装着多出的一块菱形。
  教师:“你觉得今天玩得怎样?”
  焯焯:“很好。”
  教师:“你记录的呢?”
  焯焯指着记录纸右边和下边的格子说:“也很好,但是我的线画太多了,多出来的这些格子都没用。”
  教师将记录纸放在操作底板旁边对应着图形实物说:“你不仅记录好了,还发现格子画多了。下次只要画出够这些图形住的房间就可以了,是吗?”
  焯焯:“对。”
  (扫文末二维码可观看以上案例的视频文件——编者注)
  解读:
  焯焯在小班时就操作过此材料,所以对玩法很熟悉,他主动选择此材料表明他有清晰的个体知识和任务知识。
  在操作中,焯焯先找出两块相同图形摆放在操作底板的方格中,后又调整为先摆放一块再找出另一块压在上面,这说明他对图形的颜色及形状非常熟悉,并能轻松地运用这两种“找朋友”的策略。在操作过程中,他很少进行调整,说明他对该任务的熟悉程度较高,因此能很快发现多了一块。在发现问题后,他出现了较多的监控行为,能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回顾,并检查已经摆好的材料,最终确认是多了一块。因此,该任务的设置确实促进了焯焯的监控行为。在操作过程中,焯焯出现了两次自主修正行为,教师提示后出现的修正行为也有两次。例如,第一次按形状摆放时,他将第三块绿色菱形放到操作底板上后,又马上拿出蓝色菱形做了调整;第二次按颜色摆放时,他取出之前多出的一块菱形放入方格中与前面三格内的图形同为绿色,后来发现这块菱形占了绿色三角形的位置,便马上纠正了错误。经过教师提示,他由开始只按形状摆放调整为按颜色摆放,最后调整为既按颜色又按形状摆放。
  焯焯在记录中出现了用符号表示汉字“找朋友”的行为。接着,他能完全对应操作底板上图形实物的位置、颜色及形状在记录纸上做记录,这说明他的空间方位能力较强,记录中其监控能力也有所体现。他还用在一个图形中画一个小图形的记录方法来表示自己在操作实物时用的是两个图形块叠在一起的方法。
  操作后,焯焯对自己的操作和记录都很满意,还讲出下次记录时正方形里面的横线和竖线要少画一些,这说明他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有了一定的反省意识,并从这次操作活动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教师回应:
  在焯焯完成按形状摆放的第一次操作后,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焯焯重新认识任务并通过再次操作进行监控和修正。在焯焯完成第二次操作后,教师又通过启发式提问帮助焯焯明确任务要求,再次在操作中进行监控和修正。
  在操作完后,教师又就多出的一块图形颜色及形状对焯焯进行提问,提示他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记录。在他主动说出格子画多了时,教师将记录纸与操作实物对应起来跟他进行讨论,引导其再观察,以总结解决策略。
  下一步计划:
  让焯焯将自己的操作经验和记录经验介绍给同伴,丰富班上其他幼儿的个体知识和任务知识、策略知识。接下来要引导其他幼儿在遇到记录格子问题时提前做好计划,可以先数一数需要画的格子,然后再画。教师还可设计有4×4小方格的半开放式记录表供幼儿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让其他幼儿在操作此材料时既可以选择空白记录纸,也可以选择半开放式记录纸,以减少记录的时间,降低记录的难度。
  从这次活动中可以发现,在幼儿已经掌握该操作材料的基本玩法后,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材料或者改变任务要求,引发幼儿更多的认知监控行为,帮助幼儿发展更多的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中班 找朋友 观察 案例 评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