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常有戏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nbl/snbl201804/snbl20180407-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nbl/snbl201804/snbl20180407-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nbl/snbl201804/snbl20180407-1-l.jpg
  “海岛冰轮初转腾,恰似明镜照我身……”
  春意正浓,大爷大妈们伴着收音机里的声音“咿咿呀呀”唱着戏曲,听得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偏偏有人煞风景。
  “小七,你知道这出戏叫什么吗?”
  又来掉书袋了,小七偏过头去,不理子琰。
  “不知道了吧?这是徽剧中的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徽剧可是发展飞速。”
  “尤其是在这里。”小七整整衣裳,“别说了,今天村子里还有一场徽剧表演呢,去晚了可就占不着位儿了。”
  北纬N29°43"5.94″,东经E118°38"54.62″
  这里是安徽歙县璜田乡璜田村,古戏台已搭好,平日里田间劳作的乡亲们变身舞台上的武生、花旦……为观众们献上一出出精彩的徽剧。
  “‘草根徽班艺人’?有趣!虽然有的地方听不清唱的什么,唱腔还真是好听。”磕着瓜子听着戏,子琰的嘴上还不歇着。
  “这台上最大的演员已经有八十多岁了,看到那边那位老人了吗?看他脚上穿的……”
  子琰顺着小七的手指看过去,“看到了,一双草鞋嘛,有什么特别?”
  “草鞋没什么特别,但草鞋里的心思很特别。刚才在路上,你肯定没有注意到,走在我们旁边的,就是台上的徽剧班子。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听到他们说,这双鞋是老人昨天晚上熬夜制作的,就为了今天的这场演出。”
  “是的,徽剧表演中,服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子琰抓着了机会,又要开始科普,“歙县是有名的‘徽剧’之乡,能在这里看到的徽剧,那可都是原汁原味的徽剧。”
  “听你说,还不如听‘专家’讲解,走啦!”
  正巧此时老人的戏份结束,一矮身向后台去了。小七拉着子琰穿过台下人流,直奔后台,正碰上卸妆的老人。
  听小七说完来意,老人一笑:“我家里人都说让我随便穿双鞋,反正衣摆遮住了,大家也看不出来。但正如你们所说,这是徽剧的特色——‘宁穿破,不穿错’。今天唱的这一出,我演的是个穷苦人家的角色,草鞋不上脚,感觉都不对。”
  听着就是专家的感觉,小七立马就想拜师学艺。
  “小娃娃学唱戏啊,那不该找我们。现在学校都有教徽剧,想学可以去那里看看。”
  那还等什么,看完这一出咱们就走吧!
  歙县徽班纪念馆
  《中国影像方志》是央视一部用影像记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型纪录片,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这是它的初衷。栏目组走进徽剧发祥地——歙南街源,在这里拍摄了“徽剧进校园”的各种精彩,让世界看到了徽剧传承的活力。
  不过,小七和子琰这一站的目的地可不是学校,而是歙县徽州古城打箍井街曹氏二宅中的“歙县徽班纪念馆”。
  “怎么不去学校‘偷师’啦?”子琰奇怪。
  “学两个小时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先去接受‘徽剧启蒙教育’。据说,徽班纪念馆每周五下午还会安排徽剧传承人到歙县城关小学传授孩子们徽剧知识呢。这里可以说是歙县徽剧的‘藏宝地’了。”小七回答。
  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馆内照壁上那幅清代画师沈容圃的工笔画《同光十三绝》。
  “这幅画真实再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后扬名的十三位徽剧演员的风采。”子琰继续科普。
  “那你说说,从左往右,都是什么角色?”
  “这有何难?他们分别是老旦、老生、青衣、小生……”
  “停停停!我说的是从左往右,你是瞄了旁边脸谱介绍,瞎说一气吧?”小七气愤,“不用偷看啦,正大光明地一个一个对吧。”
  被拆穿了,子琰倒也不生气,认认真真对起了脸谱。原来徽剧除了服饰精准对应角色,涂什么颜色到脸上也有讲究。
  一般脸谱上的颜色都象征了性格:火烧一般的红色表示忠勇侠义,黑色就是正直无私……一张张看过去,子琰和小七终于对上了号。
  精美的戏服,精致的脸谱,了解徽劇,传承徽剧,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忘记初心。
  追根溯源,保持初心。走出古城歙县时已是黄昏,晚霞烂漫,一如徽剧给这座小城留下的浓墨重彩。

相关热词搜索:有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