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之:一六四四年发生的事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顾准说:“革命是进化受到壅塞时的溃决。”1644年(崇祯十七年)农历3月19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把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明王朝近三百年统治就面临着这样的溃决。

  现在我们倒退回去两年,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样严重的后果?

  李自成出生在陕北米脂县(距离我插队的地方不远),那时候,米脂归延安府绥德州管辖。陕北,即使在我插队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也是土地贫瘠,缺衣少食,哀鸿遍野(请不要责备我在这里使用这个词汇不准确,插队期间,我曾经亲眼看到过无数衣衫褴褛的讨饭者,看到过躺在路边的奄奄一息的饥民)的地方。李自成诞生的那个年代,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之外,官府无休止的横征暴敛,使得广大农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甚至到了“人相食”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热血男儿除了造反,几乎没有其他生路可走。于是李自成造反了。这个普普通通的陕北汉子的造反旗帜一旦扯将出来,追随者无数,起义大军所向披靡,一路向南,直往西安掩杀过来。

  1642年(崇祯十五年)冬季,起义军首领在山中吃酒,回想一路上攻城掠县,从者云集,眼见得成了气候,好不痛快,其中一个首领说:“如此下去,大哥说不定还能坐上皇帝哩!”

  李自成大有兴致,说:“这样的事情,还要问天。”便取了一支箭,插在雪地上,“如果大雪下到与箭矢平,我就坐得皇帝;
否则,就坐不得!”话音刚落,晴朗朗的天空瞬时飘起了漫天大雪,一会儿就把箭矢埋住了。众人大喜。

  没过多久,在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义军的欢呼声中,在明朝官兵倒戈起义的配合之下,李自成的起义大军攻陷西安,在那里建立了大顺政权。

  也许就连李自成都感到意外:为什么运气这么好?

  李自成的运气继续好下去:1643年(崇祯十六年)12月,数万农民军进逼襄阳,当地老百姓同样像西安的老百姓那样以“牛酒迎贼”,有一种“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热烈气氛。在与官军对峙中,当地青壮年争先恐后为农民军当向导,带领农民军绕过了官军埋设的伏雷和暗弩,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战略要地襄阳。

  1644年(崇祯十七年)农历正月,李自成率大军所向披靡,威风凛凛地向北京进军,沿途州、县官员纷纷背叛自己的权力来源,非但不阻抗贼寇,反而望风送款,和老百姓一道,迎接贼寇接管政权,甚至到了起义军“传檄而定”的程度。

  3月17日,农民军占领卢沟桥,开始攻打平则、彰义等城门,驻守北京城外的明朝官军三大营不仅投降了李自成,还把大炮掉转方向,轰击北京城区。城防司令李国桢号令士兵无效,紧急求见崇祯,被宦官喝止,李国桢说:“守军不用命,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城墙上的大炮声震瓦屋,响彻云霄,却“不杀贼一人”,原来,“城上不知受何人指,西洋炮不置铅丸,以虚击,声殷雷达旦。”

  此时的北京城内,宫廷已经瘫痪,朝廷大臣都躲在家里以求自保,朝廷之上已经空无一人。崇祯皇帝亲手杀了公主、嫔妃多人之后,亲自上殿鸣钟,试图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让他绝望的是,仍然没有一个人前来。一个强大的政权,就这样天威折地,成了一架不能运转的锈蚀住了的机器。

  绝望的崇祯也许直到在煤山把自缢的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也没有弄明白事情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

  3月19日凌晨,李自成攻入外城,长驱直入,一举拿下了北京城。

  拿下北京的李自成果真当了皇帝。造反之初那个“雪与矢齐”的试验使他对老天爷产生出一种奇异的敬仰和畏惧心理,他希望皇帝坐得长久,希望老天爷保佑,于是,再次问天——这次,他站在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下,张弓搭箭,对准匾额,说:“如果我射中‘天’字,皇帝便坐得长久,如果射不中,则天不佑我。”结果不中。

  后面发生的事情,就用不着叙述了。

  历史的烽烟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虽然古人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训,但是,置身于历史进程中的人,又有哪一个真正领会这八个字无情的含义呢?又有哪一个皇权在身的人真正畏惧水的无情呢?

  人心向背从来都是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明王朝不在政治上、经济上把自己的人民逼上绝路,如果李自成起义之时人民安居乐业无心追随,如果在起义军攻城掠县之际官兵矢志不渝地效忠皇帝和朝廷,而不是用叛变的方式为自己的朝廷投出反对票……强大的明王朝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吗?

  可惜,崇祯不明白,李自成也不明白。崇祯不明白,致使这位倒霉的皇帝不得不在煤山自缢;
李自成不明白,则致使他的大顺政权仅仅存活了42天,这个一心想当皇帝当得长久的陕北汉子,在龙宫宝座上只坐了区区42个昼夜,屁股底下还没被暖热,就轰然倒地,垮掉了。

  1644年发生的事,同样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粒尘埃。

  

  (2006-3-16)

相关热词搜索:行之 四四 发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