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景明:从新权威主义渐进自由民主

发布时间:2020-06-0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八十年代末,中国大陆涌现出一批思想独立的学者当中,上海师范大学的教授萧功秦无疑独树一帜,旗帜上打出新权威主义的大字,在刚刚摆脱专制集权、憧憬民主自由的神州,他当然是少数,也被一些人看成是为当局拒绝政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萧功秦在本书中主要的观点是,中国为激进的革命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转型期,需要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应该是强有力的手,来控制局面,而这种开发型的新权威,经过相当长的过渡期,才能进入自由民主。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的三十多篇有关论述,从中西文明路径的比较、从清末新政到邓小平改革的歷史视角,詮释中国的歷次体制演变,对这个古老的民族如何从「几乎完全没有社会多元化的全能主义,过渡到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政治」苦思苦索。

  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后全能型的威权政治,中国转型期各阶层的政治态度,分析了地方政治中的庇护闸道系结构与分利集团化,和走向具有半黑社会性质的「苏丹化」之潜在危机,并提出对中国实现渐进民主路径的看法。萧功秦经歷了狂热和革命浪漫年代,从歷史研究转入对现实体制走向的探索,也许是作为一个常被曲解的边缘学者,萧功秦的行文中流露著真情告白。严肃的大道理,依然读来亲切。

  对一般读者,最有趣的部分是他和中外个别学者以及和年轻网友的对话,例如和朱学勤的辩论,一个强调文化制约,一个强调制度先决。此书的可读性还在於作者在论述政治与文化时,拈来许多生动的故事,「看破红尘,热爱红尘」的天真,表露无遗。九十年代后,国家资本主义的特徵一一在中国大陆印证,萧功秦的旗帜也随著他对现实和理论思考改换为进步的保守主义。

  萧功秦在强调不成熟的民主之弊端时,指出「后全能主义」可能将社会带入国家整体腐败和地方「苏丹化」的泥沼。他提出中国在利益分化和思想分化的今天走向有限多元化,「发展有序的政治参与」内容尚待充实;
但他援引了百年来的歷史教训,梁擧超等先贤的洞见,引人深思。

  不过,萧功秦不曾涉及对右翼专制和左翼专制向民主政治转型的比较,未提及西班牙和台湾成功的例子。台湾未来二十年,如果能实践作者对中国式民主的预期,由右翼集权过渡到民主制度的话,从这里深究下去,结论就不会只是制度层面的改革,或者简单的党内民主了。

  萧功秦在讨论政治转型时重视文化因素,他看到国民公民意识的形成,需要权威的介入,但却没有多谈比制度变迁更艰难的、国民性中从权威性格到民主性格的改造。实际上,在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教育中,如果不注重人道主义和民主性格与公民文化的培养;
如果仅有物质文明,而礼义廉耻﹑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仍然缺位,那麼民主也只是奢谈。

  口口声声提醒人们不再受激情的浪漫主义蛊惑的萧功秦,仍然个性烂漫,然而,无论你是否同意萧功秦的观点,都会被他的烂漫,被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诚探索感动。

  

相关热词搜索:自由民主 渐进 主义 权威 熊景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