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珏:关于三岛由纪夫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三岛是我十分喜爱的日本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更因其传奇的人生。日本作家素有把人生当作故事,亦将故事当作人生来体验的偏好。这在私小说家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说郁达夫深受私小说的影响,也将自己的人生看作一部作品。

  喜欢三岛,和恩师仲村祥一不无关系。在日本学习期间,导师仲村经常和我在课堂上交谈各种事情。因为他在担任我博士生导师的三年里,有两年多时间只有我一个学生。而且老师住在大阪,每隔一周来名古屋给我上两天课。两天时间里,我几乎整天和老师呆在一起。因为大部分时间只有我一个学生,所以上课很随性。

  记得有次老师问我喜欢哪些日本作家,我说我以前读得不多,没来日本时,印象比较深的有川端康成。现在看了一些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他跟我聊起了日本文学。我们谈私小说,谈大江的超现实主义式作品,谈川端和他的《伊豆的舞女》。在谈及川端虽负有盛名却江郎才尽后满怀失意时,老师忽然问我知不知道三岛由纪夫。我说只知道他擅长写情色小说,最后切腹自尽。但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于是他对我说:你应该看看他的作品的。

  因为时间很宽裕,老师便聊起了三岛……

  三岛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名门,是个天才少年。从6岁起,受具有贵族血统的外祖母影响,开始写作诗歌和俳句作品。12岁发表首篇散文作品《春草抄~初等科时代的回忆》(春草抄~初等科时代の思ひ出),21岁在川端康成的推荐下正式步入文坛。30岁左右成为日本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可以说是川端康成成就了三岛。”老师如此评价川端对三岛的帮助。他告诉我,川端对三岛非常赏识,当时三岛带着自己的两篇小说《烟草》和《中世》,去文学故乡镰仓拜访已经成为日本文坛巨擎的川端康成时,得到了他的赏识和大力关照。他推荐三岛加入镰仓文库,并将《烟草》发表在由其主持的《人间》杂志上。川端与 三岛一生都维持了深厚的师生情谊。甚至两人的死亡都有着某种牵连。三岛切腹自尽前,70高龄的川端康成亲自赶到现场。当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作家,但只有川端一人获准进入。不过,川端并没有见到尸体。这一事件使川端受到了巨大打击,他曾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三岛自杀17个月后,他未留下任何遗书,也自杀身亡了。日本文坛的两颗巨星以自杀的方式相继陨落。这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疑问和猜测。

  三岛的作品以1960年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后期则表现出一种极端的右翼倾向。前期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禁色》(1951)、《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后期作品主要有《忧国》(1960)、《明日黄花》(1961)和《英灵之声》(1966)。老师嘱咐我,要了解三岛至少要看看他的《金阁寺》和《虚假的告白》。《金阁寺》写于1950年,是三岛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以同年7月发生的见习僧人自焚并放火烧毁京都鹿苑寺(金阁寺)的重大社会事件为背景写作而成。《虚假的告白》是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可以从中了解三岛复杂的人性。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三岛的死。老师说,别人大都认为三岛是为了抗议日美安保条约而殉道的。但其实,三岛的死更多是时代造成的。三岛是个有强烈英雄情结的人。他希望当英雄,并视此为人生的意义之所在。可在当时,日本已经进入高成长时期,英雄主义逐渐被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所取代。三岛已不再为公众所追随,不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对于三岛来说,也许是致命的,老师有些神色黯然地说。

  英雄生错了时代。当三岛意识到时代不再需要英雄时,他以极为暴烈的方式,去实践一种夭折的美学——美的定格。

相关热词搜索:朱伟 于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